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1314-云何為『隨善惡而生十道』


標題:云何為『隨善惡而生十道』

俗話說:「生天須造生天業(不是『一神教』所說是某天神或某上帝,要你生天,你就可以生天);未必修仙便成仙。」何謂『生天業』?即十善業是也。換言之,即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淫、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癡見。其實要『永離』十惡業,是要聖人才做得到,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做到的。雖然如此,只要慢慢去學,總有做到永離的一天,所以它是屬『五乘(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共法』,是做人之本、是和樂之源、是五乘之基。至於云何為『隨善惡而生十道』?依《宗鏡錄》開示:止觀云,起一念慮知之心,隨善惡而生『十道』。何等為十?即
(一) 若其心念念專貪瞋癡,攝之不還,拔之不出,日增月甚,起上品十惡如五扇提羅者,此發地獄之心,行『火塗道(地獄道)』。
(二) 若其心念念欲多眷屬,如海吞流,如火焚薪,起中品十惡,如調達誘眾者,此發畜生心,行『血塗道(畜生道)』。
(三) 若其心念念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欽詠,內無實德,虛比賢聖,起下品十惡,如摩犍提者,此發鬼心,行『刀塗道(餓鬼道)』。
(四) 若其心念念常欲勝彼,不耐下人,輕他珍已,如鴟高飛下視,而外揚仁義禮智信,起下品善心,行『阿脩羅道』。
(五) 若其心念念,欣世間樂,安其嗅身,悅其癡心,此起中品善心,行於『人道』。
(六) 若其心念念知三惡苦多,人間苦樂相間,天上純樂,為天上樂,折伏麤惡,此上品善心,行於『天道』。
(七) 若其心念念欲大威勢,身口意纔有所作,一切弭從,此發欲界主心,行『魔道』。
(八) 若其心念念欲得利智辯聰,高才勇哲,鑒達六合,十方顒顒,此發世智心,行『尼乾道(六大外道之一)』。
(九) 若其心念念五欲六塵,外樂蓋微,三禪之樂,猶如石泉,其樂內重,此發梵心,行『色無色道』。
(十) 若其心念念知善惡輪環,凡夫耽湎,賢聖所訶,破惡由淨慧,淨慧由淨禪,淨禪由淨戒,尚此三法,如飢如渴,此發無漏心,行『二乘(聲聞緣覺)道』。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因發如是『十心』,故隨善惡而生如是『十道』,或先起非心,或先起是心,或是非並起,譬象、魚、風,並濁池水,即(1)象譬諸非,自外而起;(2)魚譬內觀羸弱,為二邊(斷常之二邊)所動;(3)風譬內外合雜,穢濁混和。前九種心是生死,如蠶自縛;後一種心是涅槃,如獐獨跳,雖得自脫,未具佛法,俱非,故雙簡。明知三界無別理,但是妄心生,為八倒(常樂我淨為凡夫之四倒,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為一乘之四倒)之根株,作四流(見流、欲流、有流、無明流,)之源穴,疾如掣電,猛若狂風,瞥起塵勞,速甚瀑川之水,欻生五欲(財欲、色欲、食欲、名欲、睡眠欲),急過旋火之輪,是以結構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魔),驅馳十使(貪、瞋、愚、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沈二死之河底,投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之焰中,醉迷衣裏之珠,徒經艱險,鬥沒額中之寶,空自悲嗟,皆因妄心,迷此真覺,終無別失。
總而言之,吾人所造之『善惡業』,可分身業三(離殺、離盜、離邪淫)、口業四(離妄語、離惡口、離兩舌、離綺語)、意業三(離貪、離瞋、離癡),是『五乘共法』,可細分為五品,所以淨宗祖師 藕益大師認為(1)下品十善是名『修羅業道』(2)中品十善是名『人趣業道』(3)有漏上品十善是名『天趣業道(色界天無色界天須加修『禪定』)(4)無漏上品十善是名『二乘業道(須加修『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5)亦漏無漏上品十善是名『菩薩業道(須加修『六度波羅蜜』)』(6)非漏非無漏上上品十善是名『佛界業道(須加修十波羅蜜)』。又十善業的反面就是『十惡業』,亦可細分為三品,所以 藕益大師認為(1)上品十惡是名『地獄業道』(2)中品十惡是名『畜生業道』(3)下品十惡是名『餓鬼業道』。總而言之,佛法以因果為宗,而因果不出善惡二類: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故十善與十惡,可括盡雜染因果之事理。是故佛法教人:「諸惡(十惡)莫作,眾善(十善)奉行。」又佛教行門以『十善法』為大宗,以其近為人天樂果之正因,遠可為三乘菩提之基本。一切戒法,雖條陳數十或數百,要其大旨,不出此十善業道。尤其是我們修行『念佛法門』者,若要較高『品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除了要以念『南無 阿彌陀佛』聖號為正行,更要造作『十善業』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莊嚴佛淨土為助行,如此正、助並行,則『上品上生』,指日可待矣!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Friday, December 30, 2005

1313-云何為『四異類』


標題:云何為『四異類』

眾所周知:所謂『佛』者,梵語佛陀之簡稱,華譯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大聖人;所謂『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之動物,或集眾緣所生,或歷眾多生死,皆名為眾生,而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吾人若不學佛修行,來生將仍然在『六道輪迴』;若修『四諦法』之聲聞乘,如同羊車只度自己;若修『十二因緣法』之緣覺乘,如同鹿車尚度親人;若修『六波羅蜜』之菩薩乘,如同牛車自利化他,冤親平等。是故吾人因修道與否,來生將有不同之趣向,即所謂『四異類』是也。至於云何為『四異類』?茲依《曹山元證禪師語錄》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往來異類】。謂如今一切聲色言語階級地位捨父逃逝,盡皆卻向上祖父得為異類;又天堂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等皆是異類
(二) 【菩薩同異類】。謂失明自己,然後卻入生死異類中攝他,已證涅槃之果,不捨生死之類,自利利他,願一切眾生悉皆成佛,我從末後成佛,所以大權菩薩若不先化眾生,己事無由得成辦。故南泉曰:「先過那邊知有,卻來這邊行李。」又曰:「菩薩具六度萬行,教云,若有一眾生未度者,吾終不成正覺。」誓願無邊,眾生無邊,如是行持,故名菩薩同異類。
(三) 【沙門異類】。謂先知有本分事了,喪盡今時一切凡聖因果德行,始得就體一般,名為獨立底人,亦名沙門稱斷事,始得表裡情忘三世事盡,得無遺漏,得名佛邊事,亦云一手指天地,亦云具大沙門,轉卻沙門稱斷邊事,不入諸勝報位,始得名為沙門行,亦云沙門轉身,亦云披毛戴角,亦喚作水牯牛,恁麼時節始得入異類,亦云色類邊事,所以古人道頭長三尺頸短二寸,秖是這箇道理不得別會。
(四) 【宗門中異類】。謂如南泉曰:「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則頭角生,喚作如如,早是變也,直須向異類中行道取異類中事。」洞山曰:「此事直須妙會,事在其妙,體在妙處。」曹山自道:「此事直須虛一位全無的的也,覿面兼帶始得若是,作家語不偏不正不有不無,呼為異類中虛;此事直須作家橫身,逢木著木,逢竹著竹,須護觸犯,囑囑囑囑。」僧問如何是異?余曰:「我若向汝道,驢年得異麼?」所以有人問南泉和尚,百年後向什麼處去?泉曰:「山下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去。」云:「某甲隨和尚去得否?」泉曰:「爾若隨我,含一莖草來。」余曰:「此水牯牛不同沙門水牯牛,直須子細始得不迷時候。」
由此觀之,如是『四異類』,乃因眾生之根機,由宿生栽培之深淺不同,致今生修學之利鈍乃異。其鈍根者,心思昏昧,有聞亦多不解;且眼光淺近,只圖當前利害;故惟可為說『世間法』,先作方便接引;若與上等法,將無法接受,所謂中人以下,不可與語上也。其利根者,心思敏捷,或聞一知十;且眼光遠大,兼顧過去未來因果,則須為說『出世間法』,直令究竟度脫;若與下等法,則必不滿其意,所謂中人以上,可與語上也。是故羅漢辟支佛乃求『自度』,雖已破『見思惑』而去『我執』,但仍然有『法執』而未去『塵沙惑』,無法『度人』而修六波羅蜜,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佛教乃是唯一能探求『人生宇宙真諦』之宗教,如來常說諸法要義,實有佛寶、法寶、僧寶、八聖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大般涅槃(圓寂、滅度、不生不滅)者,而諸眾生悉不能得,此非如來之咎,譬如良醫知病說藥,病者不服非醫咎也;如有施主以其所有施一切人,有不受者非施主咎也;如日出幽冥,盲瞽之人不見道路非日過也;河水能除渴乏,渴者不飲非水咎也;如大地普生果實平等無二,農夫不種非地過也。吾等凡夫眾生,只要能『深信』佛法能令吾等了脫生死,且『確願』超出三界火宅,精進勇猛『修行』三十七道品、四諦法(得證『阿羅漢果』)、十二因緣法(得證『辟支佛果』)、六波羅蜜法(得證『地上菩薩果』)、十波羅蜜法(得證『佛果』),俱足『信願行』三資糧,必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不再墮落『六道輪迴』,縱使是『一闡提』亦然。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December 30,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1312-云何為『自性五分法身香』


標題:云何為『自性五分法身香』

眾所周知:佛有『三身』,即法、報、應三身。而『法身』者,佛之真身,為理智顯現,有為(智)無為(理)一切功德法體性之所依,故名法身;成就莊嚴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如同《佛地論》曰:「力無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名法身。」《述記》曰:「離所知障,具無邊德,名為法身。」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以『自性五分法身香』薰習之,即能證得。至於云何為『自性五分法身香』?茲依《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二) 【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 【慧香】。即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 【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 【解脫知見香】。即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由此觀之,如是『自性五分法身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進而行無相懺悔法,即能滅三世罪,令得三業(身口意)清淨。何況故?蓋(1)『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2)『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3)『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自觀察;(4)『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5)『解脫知見香』。所謂觀照常明,通達無礙。如是五種香,名為最上之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寶香,供養十方諸佛,故能滅三世罪,令得三業(身口意)清淨,進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今時眾生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於世間沈檀,薰陸質礙之香,希望福報,云何可得乎?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須以五種功德法方能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三身中之『法身』,即(1)『戒』,謂如來口意三業離一切過非之戒法身也;(2)『定』,如來之真心寂靜,離一切妄念,謂之定法身;(3)『慧』,如來之真智圓明,觀達法性,謂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4)『解脫』,如來之心身,解脫一切繫縛,謂之解脫法身,即涅槃之德也;(5)『解脫知見』,知已實解脫,謂之解脫知見法身,即後得智也。此五者有次第,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脫;由解脫而有解脫知見。前三者,就因而受名;後二者,就果而付名,而總是佛之功德也。以此五法成佛身,則謂之五分法身。如同《大乘義章》曰:「此五種分別為分,法是其軌則之義,此之五種成身之軌,故名為法。身者是體,此五佛體,故名為身。」《行宗記》曰:「五分法身者,戒定慧從因受名,解脫、解脫知見從果受號,由慧斷惑,斷惑惑無之處名解脫。出纏破障,反照觀心名解脫知見。」《濟緣記》曰:「五法成身,故名為分。」《王介甫金陵話錄》曰:「五分法身,所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五者,皆以超出五陰故。戒,超色陰;定,超受陰;慧,超想陰;解脫,超行陰;解脫知見,超識陰。」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1311-云何為『持齋之真諦』


標題:云何為『持齋之真諦』

眾所周知:通常所謂『持齋』,即過午不食,只能喝『白開水(飲料或牛奶也不可以)』,而且要等到隔天太陽出來才可吃東西(通常以到戶外打開手掌,可看清手紋即可),此『過午不食』是 佛陀當時所制定『出家人』應遵守的戒律。至於云何為『持齋之真諦』?依《少室六門》開示:有『五種食』,名為持齋。因『齋』者,齊也,所謂齊正身心,不令散亂;『持』者,護也,所謂於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亦名六根),內制三毒(即貪瞋癡),慇懃覺察清淨身心,了如是義,名為持齋。何等為五?即
(一) 【法喜食】。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
(二) 【禪悅食】。所為內外澄寂,身心悅樂。
(三) 【念食】。所謂常念諸佛,心口相應。
(四) 【願食】。所謂行住坐臥,常求善願。
(五) 【解脫食】。所謂心常清淨,不染俗塵。
由此觀之,如是『五種食』,名為持齋,若復有人,不食如是五種淨食,自言持齋,無有是處。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唯斷於無明之食,輒作解者,名為破齋,若亦有破,云何獲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皆為諸惡,貪欲恣情,不生慚愧,唯斷外食,自為持齋,必無是處。
總而言之,所謂『持齋』者,當須會意如是『五種食』之內涵,若不達斯理,徒爾虛功。何以故?蓋齋戒之重心,是在關閉眾生生死之門,而生死之主要關鍵,端在『淫慾』與『飲食』二大惑源,所謂「食、色,性也」。依照佛法觀點,眾生所以成為眾生之根本原因,飲食為生死增上助緣,淫慾是生死根本原因,一切眾生皆由不斷淫慾,所以不離生死;一切眾生皆因貪戀淫慾之樂,所以既助成了後代子孫生死,自身也被生死之索所束縛糾纏。而淫慾形成兩性之交接,也大多在飽暖之後,所謂『飽暖思淫慾』,所以淫為生死之本,食為生死助緣,若能超越於淫慾與飲食之外,必能『了脫生死』。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淫』,為了抑制淫慾,所以『持齋』,此等即是齋戒之主要內容。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uesday, December 27, 2005

1310-云何須識『五念』


標題:云何須識『五念』

眾所周知:『一念相應』者,謂與靈知自性之一念相應也,如同《法華玄義》曰:「果即一念相應,大覺朗然,無上菩提為習果。」蓋一念者,為靈知之自性,即始覺與彼本覺靈知之性,冥然不二,故曰一念相應,是等為佛果之理智冥合,不二之當體,名一念相應也。至於一念相應之時,云何須識『五念』?依《禪宗永嘉集》開示:初修心人,入門之後,須識『五念』,即一故起;二串習;三接續;四別生;五即靜。茲分述之如下:
(一) 【故起念】者。謂起心思惟世間五欲,及雜善等事。
(二) 【串習念】者。謂無心故憶,忽爾思惟善惡等事。
(三) 【接續念】者。謂串習忽起,知心馳散,又不制止,更復續前,思惟不住。
(四) 【別生念】者。謂覺知前念是散亂,即生慚愧改悔之心。
(五) 【即靜念】者。謂初坐時,更不思惟世間善惡,及無記等事,即此作功,故言即靜。
由此觀之,初修心人,入門之後,須識如是『五念』,願勿嫌之,如取真金,明識瓦礫,及以偽寶,但盡除之,縱不識金,金體自現,何憂不得『證果』?何以故?蓋串習一念初生者,多接續故起二念,懈怠者有別生一念,慚愧者多即靜一念,精進者有串習,接續故起別生四念為病,即靜一念為藥,雖復藥病有殊,總束俱名為念,得此『五念』停息之時,名為一念相應,一念者靈知之自性也。
總而言之,初修心人,入門之後,若能識如是『五念』,將能獲『即靜念』而得『定慧相應』之一念,與『理智相應』之一念,此為『成佛』時之智慧也,如同《大智度論》曰:「住如金剛三昧,用一念相應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名為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大乘起信論》亦曰:「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一念相應『一念佛』,即為一念信阿彌陀佛之本願,往生淨土之業成辨也。何以故?蓋淨土門諸派,以古來一念多念之論盛行,隨而一念之解,其說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稱彌陀果體所成就之佛智,謂為一念,所謂「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又如日本親鸞氏,以聞名信喜之心,名為一念,所謂「一念云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為一心。」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December 27,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December 26, 2005

1309-云何為『浴僧七法』


標題:云何為『浴僧七法』

眾所周知:『洗浴眾僧』者,非世間有為事也。何以故?蓋世尊嘗為諸弟子,說《溫室經》,欲令受持洗浴之法,其溫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溫淨戒湯,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莊嚴,當日比丘聰明上智,皆悟聖意,如說修行,功德成就,俱登聖果。至於云何為『浴僧七法』?依《少室六門》開示:若欲身得淨者,當觀此身,本因貪欲不淨所生,臭穢駢闐,內外充滿,若洗此身求於淨者,猶如洗塹,塹盡方淨,以此驗之,明知洗外非佛說也,是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隱說七事供養功德,其事有七。云何為七?一者淨水;二者燃火;三者澡豆;四者楊枝;五者淨灰;六者蘇膏;七者內衣。舉此七事,喻於『七法』,一切眾生由此七法,沐浴莊嚴,能除毒心無明垢穢。何等為七?即
(一) 【淨戒】。洗蕩愆非,猶如淨水濯諸塵垢。
(二) 【智慧】。觀察內外,猶如燃火能溫淨水。
(三) 【分別】。簡棄諸惡,猶如澡豆能淨垢膩。
(四) 【真實】。斷諸妄想,猶如楊枝能消口氣。
(五) 【正信】。決定無疑,猶如淨灰摩身障風。
(六) 【柔和】。忍辱甘受,猶如蘇膏通潤皮膚。
(七) 【慚愧】。悔諸惡業,猶如內衣遮醜形體。
由此觀之,如上『七法』是經中祕密之義,皆是為諸大乘利根者說,非為少智下劣凡夫。何以故?蓋今人無能解悟,竊見今時淺識,唯知事相為功,廣費財寶,多傷水陸,妄營像塔,虛役人夫,積木疊泥,圖青畫緣,傾心盡力,損己迷他,未解慚愧,何曾覺悟?見有為則勤勤愛著,說無為則兀兀如迷,且貪現世之小慈,豈覺當來之大苦?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誰言獲福?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外明,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自然恒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在須臾,何煩皓首?真門幽祕,寧可具陳。
總而言之,今時眾生莫測『洗浴眾僧』之事,將世間水,洗質礙身,自謂依經,豈非誤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事不相應,云何悟道?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December 26,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unday, December 25, 2005

1308-云何為『無相三歸依戒』


標題:云何為『無相三歸依戒』

通常稱『歸依三寶』,乃指歸依佛寶、法寶、僧寶。然而六祖 慧能大師之所謂『歸依三寶』,則指歸依自性三寶(覺、正、淨),即所謂『無相三歸依戒』是也。至於云何為『無相三歸依戒』?依《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開示:無相三歸依戒,即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茲細述之如下:
(一)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二)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三)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由此觀之,如是『三歸依』,稱為『無相三歸依戒』,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吾等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是故應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總而言之,除非自甘墮落『六道輪迴』,否則要『了脫生死』學佛修行,必先『皈依三寶』,才能有朝一日證得佛果,況且『皈依三寶』,綜合佛經開示,至少有下列八種好處:(1)成為佛的弟子,(2)是受戒的基礎(才能進而受五戒八戒、十戒、在家菩薩戒),(3)減輕業障,(4)能積廣大的福德,(5)不墮惡趣(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6)人與非人均不能攪亂(四王天派遣三十六善神隨身護持),(7)一切好事都會成功,(8)能成佛道。因此,身為一位已『皈依三寶』的佛門弟子,不但要時時如法修行,而且要時時記住『三皈依』的意義,做完早晚課並迴向後,要念誦『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來提醒自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December 25,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aturday, December 24, 2005

1307-云何須識『六種料簡』


標題:云何須識『六種料簡』

眾所周知:『一念相應』者,謂與靈知自性之一念相應也,如同《法華玄義》曰:「果即一念相應,大覺朗然,無上菩提為習果。」蓋一念者,為靈知之自性,即始覺與彼本覺靈知之性,冥然不二,故曰一念相應,是等為佛果之理智冥合,不二之當體,名一念相應也。至於一念相應之時,云何須識『六種料簡』?依《禪宗永嘉集》開示:若一念相應之時,須識六種料簡,一識病;二識藥;三識對治;四識過生;五識是非;六識正助。茲分述如下:
(一) 【識病】。病者有二種,謂(1)『緣慮』。緣慮者,善惡二念也,雖復差殊,俱非解脫,是故總束,名為緣慮;(2)『無記』。無記者,雖不緣善惡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此二種名為病。
(二) 【識藥】。藥者亦有二種,謂(1)『寂寂』。寂寂謂不念外境善惡等事;(2)『惺惺』。惺惺謂不生昏住無記等相,此二種名為藥。
(三) 【識對治】。對治者,謂(1)以寂寂治緣慮;(2)以惺惺治昏住,用此二藥,對彼二病,故名對治。
(四) 【識過生】。過生者,謂(1)寂寂久生昏住;(2)惺惺久生緣慮,因藥發病,故云過生。
(五) 【識是非】。是非者,謂(1)寂寂不惺惺,此乃昏住;(2)惺惺不寂寂,此乃緣慮;(3)不惺惺不寂寂,此乃非但緣慮,亦乃入昏而住;(4)亦寂寂亦惺惺,非唯歷歷,兼復寂寂,此乃還源之妙性也。此四句者,前三句非;後一句是,故云識是非也。
(六) 【識正助】。正助者,謂(1)以惺惺為正;(2)以寂寂為助,此之二事,體不相離,猶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為正,以杖為助。夫病者欲行,必先取杖,然後方行,修心之人,亦復如是,必先息緣慮,令心寂寂;次當惺惺,不致昏沈,令心歷歷,歷歷寂寂,二名一體,更不異時,譬夫病者欲行,闕杖不可,正行之時,假杖故能行,作功之者,亦復如是。歷歷寂寂,不得異時,雖有二名,其體不別;亂想是病,無記亦病,寂寂是藥,惺惺亦藥;寂寂破亂想,惺惺治無記,寂寂生無記,惺惺生亂想;寂寂雖能治亂想,而復還生無記,惺惺雖能治無記,而復還生亂想,故曰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寂寂為助,惺惺為正,思之。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一念相應之時,須識如是『六種料簡』,願勿嫌之,如取真金,明識瓦礫,及以偽寶,但盡除之,縱不識金。金體自現,何憂不得『佛果』。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一念相應之時,能識『六種』料簡,將能獲得『定慧相應』之一念,與『理智相應』之一念,此為『成佛』時之智慧也,如同《大智度論》曰:「住如金剛三昧,用一念相應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名為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大乘起信論》亦曰:「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一念相應『一念佛』,即為一念信阿彌陀佛之本願,往生淨土之業成辨也。何以故?蓋淨土門諸派,以古來一念多念之論盛行,隨而一念之解,其說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稱彌陀果體所成就之佛智,謂為一念,所謂「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又如日本親鸞氏,以聞名信喜之心,名為一念,所謂「一念云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為一心。」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aturday, December 24,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306-云何為『禪三宗』


標題:云何為『禪三宗』

舉凡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形容煩惱無盡),所以佛陀就提出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但是大致可以歸納為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有將之包含在【菩薩乘中】)等五乘。而傳到中國的『菩薩乘』,由於其經典浩翰,又加上歷代高僧大德的喜好,選擇適於自己根器的經典,一門深入地受持讀誦並為人演說,而形成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密宗、、、等各宗各派,也因各朝代眾生的根器與需要,各自風行一時。但是時至今日『末法時代』,尚稱流行唯有淨土宗、禪宗和密宗(真正的中國密宗,由於元、清兩代的打壓,專崇藏密【民初大德 虛雲老和尚也如此感慨地說】,已經消失,僅存日本的【東密】和西藏的【藏密】)三種。淨土宗專重念佛至『一心不亂』,禪宗專重參話頭至『明心見性』,而密宗則專重持咒至『身口意三密清淨』,其目的都是在求『了脫生死』。至於云何為『禪三宗』?依《禪源諸詮集都序》開示:禪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絕無寄宗;三直顯心性宗。茲分述之如下:
(一) 【息妄修心宗】者。說眾生雖本有佛性,而無始無明覆之不見,故輪迴生死;諸佛已斷妄想,故見性了了,出離生死神通自在。當知凡聖功用不同,外境內心各有分限,故須依師言教,背境觀心息滅妄念,念盡即覺悟無所不知,如鏡昏塵,須勤勤拂拭,塵盡明現即無所不照;又須明解趣入禪境方便,遠離憒鬧住閑靜處,調身調息跏趺宴默,舌拄上齶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門下,皆此類也。
(二) 【泯絕無寄宗】者。說凡聖等法,皆如夢幻都無所有,本來空寂非今始無,即此達無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無佛、無眾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誰言法界無修不修無佛不佛?設有一法勝過涅槃,我說亦如夢幻,無法可拘無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迷妄,如此了達本來無事,心無所寄方免顛倒,始名解脫,石頭牛頭下至徑山,皆示此理,便令心行與此相應,不令滯情於一法上,日久功至塵習自亡,則於怨親苦樂一切無礙。
(三) 【直顯心性宗】者。說一切諸法若有、若空皆唯真性,真性無相無為,體非一切,能凡能聖現色現相等,於中指示心性,即今能語言動作貪嗔慈忍造善惡受苦樂等,即汝佛性,即此本來是佛,除此無別佛也。了此天真自然,故不可起心修道;道即是心,不可將心還修於心;惡亦是心,不可將心還斷於心,不斷不修任運自在,方名解脫;性如虛空不增不減,何假添補?但隨時隨處息業,養神聖胎增長,顯發自然神妙,此即是為真悟真修真證也。
由此觀之,如是『禪三宗』,雖見解論述有些差異,但其目的都在求『明心見性』,以便了脫生死,超出三界。何以故?蓋禪宗在求本色自在的清淨心,即宗下說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利用打坐參話頭,照見妄念,乃繼續精進修行,待到功夫成熟,『啪-』一下子脫開,達到『明心見性』,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無論念佛、參禪、修密,都是修心。心空淨了,就會光明大放,神通俱足。現在為什麼不放光明?因為有無明遮蓋,就像珍珠被污泥包裹,光明不見了。但是,雖不見還是有啊!淨土宗提佛號,禪宗提疑情,密宗持印咒,都是為了轉化妄念,保護真心。如此綿密行去,不過幾年功夫一定成就。
總而言之,雖然學佛修行的目的都在『了脫生死』,但是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代,是否能達到目的,乃是要首先考慮的。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何以故?蓋念佛可得三十種利益,是其他法門所不及的:(1)滅除諸罪。(2)功德無邊。(3)諸佛法中勝。(4)諸佛同證。(5)諸佛同護。(6)十方諸佛同勸信念。(7)所有疾患,念佛總除。(8)臨命終時,心不顛倒。(9)念佛一法攝多法。(10)命終之時,佛自來迎。(11)用少功德,速生淨土。(12)華臺中化生。(13)身黃金色。(14)壽命長遠。(15)長生不死。(16)身有光明。(17)具三十二相。(18)獲六神通。(19)得無生法忍。(20)常見諸佛。(21)與諸菩薩共為伴侶。(22)香華音樂。(23)衣食自然,長劫無盡。(24)任運進道,直至菩提。(25)常得少年,無有老相。(26)長得強健,無有病時。(27)更不墮三惡途。(28)受生自在。(29)時常聞妙法。(30)住不退地。是故淨土宗之『念佛法門』,乃是末法時代眾生,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的唯一可靠的法門,難怪高僧大德一再推薦,一再勸勉修行人專修此法門,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劫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aturday, December 24,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Friday, December 23, 2005

1305-云何淨修『意業』


標題:云何淨修『意業』

懺悔偈有云:「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諸佛皆懺悔。」可見身三、口四、意三之十惡業,無不由無始之『貪瞋癡』三毒所引發,難怪《大寶積經》云:「一切菩薩,有二犯戒。何等為二?一者瞋相應犯,二者癡相應犯,如是二犯,名大破戒。因『貪』犯者,為過微細,難可捨離;因『瞋』犯者,為過麤重,易可捨離;因『癡』犯者,為過深重,復難捨離。所以者何?『貪』結能為諸有種子,生死蔓延,連持不絕,以是義故,微細難斷;因『瞋』犯者,墮於惡趣,可速除斷;因『癡』犯者,當墮八種大地獄中,難可解脫。」是故淨修『意業(貪瞋癡)』,乃是吾等學佛修道者趣向『菩提』之當務之急。至於云何淨修『意業』?茲依《禪宗永嘉集》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深自思惟:善惡之源,皆從心起,『邪念』因緣,能生萬惡;『正觀』因緣,能生萬善。故經云:「三界無別法,惟是一心作。」當知心是萬法之根本也。
(二)云何邪念?謂無明不了,妄執為我,我見堅固,貪瞋邪見,橫計所有,生諸染著。故經云:「因有我故,便有我所,因我所故,起於斷常,六十二見,見思相續,九十八使,三界生死,輪迴不息。」當知邪念,眾惡之本,是故智者制而不隨。
(三)云何正觀?謂彼我無差,色心不二,菩提煩惱,本性非殊,生死涅槃,平等一照。故經云:「離我我所,觀於平等,我及涅槃,此二皆空。」當知諸法,但有名字。故經云:「乃至涅槃,亦但有名字。」又云:「文字性離,名字亦空。」何以故?法不自名,假名詮法,法既非法,名亦非名,名不當法,法不當名,名法無當,一切空寂。故經云:「法無名字,言語斷故。」是以妙相絕名,真名非字。何以故?無為寂滅,至極微妙,絕相離名,心言路絕,當知正觀還源之要也。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應如是淨修『意業』,方能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何以故?學佛修道者若能淨修如是『意業』,將能漸次滅除吾等無始之『貪瞋癡』三毒,而不至於再引發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等『十惡業』,如是將有助於吾等消除三障(業障、報障、煩惱障)諸煩惱,進而獲得智慧正明了,而了脫生死,或『明心見性』,或『上品往生』西方淨土。 總而言之,吾等自從無始,至於今日,未識佛時,未聞法時,未遇僧時,不知善惡,不信因果,遇不善緣,近惡知識,動身口意,無惡不為,身業不善,行殺盜淫;口業不善,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意業不善,起貪瞋癡,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焚燒塔寺,誹謗大乘,侵損常住,汙梵誣僧,犯諸禁戒,作不律儀,自作教他,見聞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只要能淨修如是『意業』,即能將此『罪根』拔除,不再造『十惡業』,而不至於墮落『三惡道(貪毒重者,將墮【餓鬼道】;瞋毒重者,將墮【地獄道】;癡毒重者,將墮【畜生道】)』而保人身,更有甚者能『明心見性』,或『往生淨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December 23,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304-云何淨修『口業』


標題:云何淨修『口業』

俗話說:「生天須造生天業(不是『一神教』所說是某天神或某上帝,要你生天,你就可以生天);未必修仙便成仙。」何謂『生天業』?即十善業是也。換言之,即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淫、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癡見。夫欲志求大道者,必先淨修三業(指『身口意』,亦即『十善業』是也),然後於四威儀中,漸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對,隨緣了達,境智雙寂,冥乎妙旨。至於云何淨修『口業』?茲依《禪宗永嘉集》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深自思惟:口之四過(綺語、惡口、兩舌、妄語),生死根本,增長眾惡,傾覆萬行,遞相是非,是故智者,欲拔其源,斷除虛妄,修四實語(正直、柔軟、和合、如實),蓋此之四語,智者所行。
(二) 修正直語者,能除綺語。正直語者有二,即(1)稱法說,令諸聞者,信解明了;(2)稱理說,令諸聞者,除疑遣惑。
(三) 修柔軟語者,能除惡口。柔軟語者亦二,即(1)安慰語,令諸聞者,歡喜親近;(2)宮商清雅,令諸聞者,愛樂受習。
(四) 修和合語者,能除兩舌。和合語者亦二,即(1)事和合者,見鬥諍人,諫勸令捨,不自稱譽,卑遜敬物;(2)理和合者,見退菩提心人,殷勤勸進,善能分別,菩提煩惱,平等一相。
(五) 修如實語者,能除妄語。如實語者亦二,即(1)事實者,有則言有,無則言無,是則言是,非則言非(2)理實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涅槃,常住不變。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應如是淨修『口業』,方能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何以故?蓋若能行四實語,觀彼眾主,曠劫已來,為彼四過之所顛倒,沈淪生死,難可出離,我今欲拔其源,觀彼口業,脣舌牙齒,咽喉臍響,識風鼓擊,音出其中,由心因緣,虛實兩別,實則利益,虛則損減,實是起善之根,虛是生惡之本,善惡根本,由口言詮:詮善之言,名為四正;詮惡之語,名為四邪。邪則就苦,正則歸樂,善是助道之緣,惡是敗道之本,是故智者要心扶正,實語自立,誦經念佛,觀語實相,言無所存,語默平等,是名淨修口業。
總而言之,佛教行門以『十善法(淨修身、口、意三業)』為大宗,以其近為人天樂果之正因,遠可為三乘菩提之基本。一切戒法,雖條陳數十或數百,要其大旨,不出此十善業道。尤其是我們修行『念佛法門』者,若要較高『品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除了要以念『南無 阿彌陀佛』聖號為正行,更要造作『十善業』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莊嚴佛淨土為助行,如此正、助並行,則『上品上生』,指日可待矣!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December 23,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303-云何淨修『身業』

標題:云何淨修『身業』

佛經云:「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事,今生做者是。」今日享受榮華富貴、高官顯赫之人,皆是前世常行財、法佈施,堅守『五戒』,所謂『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才智;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是也。又欲志求大道者,必先淨修三業(身口意),然後於四威儀中,漸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對,隨緣了達,境智雙寂,冥乎妙旨。至於云何淨修『身業』?茲依《禪宗永嘉集》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深自思惟: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檢攝三愆,無令漏失;慈悲撫育,不傷物命;水陸空行,一切含識,命無大小,等心愛護;蠢動蜎飛,無令毀損;危難之流,殷勤拔濟,方便救度,皆令解脫。
(二) 於他財物,不與不取,乃至鬼神,隨有主物,一鍼一草,終無故犯;貧窮乞丐,隨己所有,敬心施與,令彼安隱,不求恩報;作是思惟:過去諸佛,經無量劫行檀,布施象馬七珍,頭目髓腦,乃至身命,捨而無吝,我今亦爾,隨有施與,歡喜供養,心無吝惜。
(三) 於諸女色,心無染著,凡夫顛倒。為慾所醉,[身*冘]荒迷亂,不知其過,如捉花莖,不悟毒蛇;智人觀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熱鐵,不以為喻;銅柱鐵床,焦背爛腸,血肉糜潰,痛徹心髓;作如是觀:唯苦無樂,革囊盛糞,膿血之聚,外假香塗,內唯臭穢,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智者觀之,但見髮毛爪齒,薄皮厚皮,肉血汗淚,涕唾膿脂,筋脈腦膜,黃痰白痰,肝膽骨髓,肺脾腎胃,心膏膀胱,大腸小腸,生藏熟藏,屎尿臭處,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識風鼓擊,妄生言語,詐為親友,其實怨妒,敗德障道,為過至重,應當遠離,如避怨賊;是故智者觀之,如毒蛇想,寧近毒蛇,不親女色。何以故?毒蛇殺人,一死一生;女色繫縛,百千萬劫,種種楚毒,苦痛無窮,諦察深思,難可附近。
(四) 是以智者,切檢三衍,改往修來,背惡從善,不殺不盜,放生布施,不行婬穢,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禮拜,歸憑三寶,志求解脫,於身命財,修三堅法,知身虛幻,無有自性,色即是空,誰是我者?一切諸法,但有假名,無一定實,是我身者;四大五陰,一一非我,和合亦無,內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陽焰,芭蕉幻化,鏡像水月,畢竟無人。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應如是淨修『身業』,方能善護身業,不失『律儀』。何以故?蓋殺生偷盜,婬穢荒迷,竟夜終朝,矻矻造業,雖非真實,善惡報應,如影隨形。若能作是觀時,不以惡求,而養身命,應自觀身,如毒蛇想,為治病故,受於四事,身著衣服,如裹癰瘡,口餐滋味,如病服藥,節身儉口,不生奢泰,聞說少欲,深樂修行。故經云:「少欲頭陀,善知止足,是人能入賢聖之道。」何以故?蓋惡道眾生,經無量劫,闕衣乏食,叫喚號毒,饑寒切楚,皮骨相連,我今暫闕,未足為苦,是故智者,貴法賤身,勤求至道,不顧形命,是名淨修身業。
總而言之,吾等欲今生活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欲來生不失『人身』,必須堅守『五戒』,淨修如是『身業』。設若欲來世生『天道』,則應更行『十善業』;欲證『阿羅漢』果,則須修行『四諦法』;欲證『辟支佛』果,則須修行『十二因緣法』;而欲證『佛』果,則須修行『六波羅蜜』,悲智雙運,才能成就福慧兩足之『佛果』。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December 23,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1302-云何為『自性三身佛』

標題:云何為『自性三身佛』

眾所周知:佛有『三身』『三德』,前者即指法、報、應;後者則指法、般、解。二者配對,則法身即法身之德;報身為般若之德;應身為解脫之德。又佛性亦有三種,即(1)『正因佛性』,離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2)『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3)『緣因佛性』,緣助了因,開發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脫之德,故名緣因佛性。至於云何為『自性三身佛』?依《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開示: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等為三?即
(一) 【清淨法身佛】。何名清淨法身佛?謂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二) 【圓滿報身佛】。何名圓滿報身佛?譬如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己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
(三) 【千百億化身佛】。何名千百億化身佛?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迴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之『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若能自悟自修此等『自性三身佛』功德,是真歸依,而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何以故?蓋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是故自歸依者,即是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又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總而言之,通常稱『歸依三寶』,乃指歸依佛寶、法寶、僧寶。然而六祖 慧能大師之所謂『歸依三寶』,則指歸依自性三寶(覺、正、淨)。何以故?蓋佛者自性之覺;法者自性之正;僧者自性之淨,故云『自性三寶』,即如同《六祖壇經》曰:「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

1301-云何得『多病的果報』

標題:云何得『多病的果報』

俗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實所謂『命』,並不是指玄奧不可知之東西(應避免算命卜卦,免受江湖術士的詐騙,如果他們真有能耐的話,可以自己趨吉避凶,享不盡富貴榮華,不必辛苦地為人算命討生活),而所謂『天』也不是指神聖不可侵的上帝或玉皇大帝(祂們也無法給予福德或災禍,其實皆是『自作【善惡業】自受【樂苦果】』),是故『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而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者,即謂今生之所以『榮華富貴』或『窮困潦倒』;『健康長壽』或『多病短命』;『端莊聰慧』或『醜陋愚蠢』,皆是前世所作『善惡業』而得之『樂苦果』。至於云何得『多病的果報』?依《業報差別經》開示:有『十種業』得多病的果報。何等為十?即
(一)「好喜打拍一切眾生」。喜歡打眾生,特別是小動物,蚊蟲、螞蟻、蒼蠅,看到時就想把牠打死,將來得多病的果報。當年印光法師他的房間裡有跳蚤、蚊蟲,侍者要趕走牠們,老和尚不允許,說:「是我自己德行不夠,還不能感化牠們。有牠們在,可以警惕我、警策我。」印光法師七十歲後,這些小動物都不見了。
(二)「勸他令打」,自己雖然沒打,叫別人打。
(三)「幫他令打」,自己雖然沒打,提供凶器助別人打。
(四)「讚歎打法」,對打的方法讚歎,見打歡喜。
(五)「惱亂父母」,讓父母生煩惱,讓父母身心不安。
(六)「使賢聖人生煩惱,讓他不安」。
(七)「見怨病苦,心大歡喜」,看到跟自己過不去、討厭的人得病,心生歡喜。
(八)「見怨病癒,心生不樂」,看到冤家、討厭的人病好了,很不開心。
(九)「於怨病所,與非治藥」,冤家生病了,送藥不是為了治病,反而讓病加重。
(十)「宿食未消,而復更噉」,吃得很飽,還沒有消化,看到好吃的還要吃,此是病從口入。
由此觀之,十條前九條是造的惡業,後一條是不懂飲食衛生,而感得疾病的果報,此十條是得疾病的果報。何以故?蓋有情眾生造業,有善業也有惡業,其果報也分善報或惡報。如果是造『惡業』,就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塗惡道中,受其痛苦的果報;如果是造『善業』,就會感應到富貴人家,或是天上,享受其自在快樂的福報。因為各人所造業有不同,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故其受報生命,有長壽也有短命;有人時常多病,或者少病;有人長得端正莊嚴,有人長得非常醜陋;有人大富大貴,有人貧窮下賤;有人聰明智慧,有人愚痴鈍拙。但是大多數眾生不知其原因,反而怨天尤人『迷惑』顛倒,因而再造『惡業(殺盜淫妄)』,從此再受『苦報』。所以『惑』、『業』、『苦』輪迴不息。
總而言之,設若我們深信三寶,探知『人生宇宙真諦』,從而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甚至於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如法修行,由『戒』生『定』,再由『定』生『慧』。如此不但能永離三惡道,享受不盡『人天福報』,甚至於能了脫生死『超出六道輪迴』。如果沒把握『即身證果』,也可以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學佛修行,俟證『佛果』後再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300-云何為『觀心十門』


標題:云何為『觀心十門』

眾所周知:觀察心性如何,謂之『觀心』,蓋心為萬法之主,無一事漏於心者,故觀察心,即觀察一切也,因而凡究事觀理,盡稱為觀心。至於云何為『觀心十門』?依《禪宗永嘉集》開示:觀心十門,初則言其法爾;次則出其觀體;三則語其相應;四則警其上慢;五則誡其疏怠;六則重出觀體;七則明其是非;八則簡其詮旨;九則觸途成觀;十則妙契玄源。茲分述如下:
(一) 【言其法爾】者。夫心性虛通,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鑒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消,佛眼之功圓著,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理恒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脫之應隨機,非縱非橫,圓伊之道玄會,故知三德妙性,宛爾無乖,一心深廣難思,何出要而非路?是以即心為道者,可謂尋流而得源矣。
(二) 【出其觀體】者。祇知一念即空不空,非空非不空。
(三) 【語其相應】者。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讚譽,何憂何喜?身與空相應,則刀割香塗,何苦何樂?依報與空相應,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身與空不空相應,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依報與空不不空相應,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依報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香臺寶閣,嚴土化生。
(四) 【警其上慢】者。若不爾者,則未相應也。
(五) 【誡其疏怠】者。然渡海應須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必須入觀,非觀無以明心,心尚未明,相應何日?思之勿自恃也。
(六) 【重出觀體】者。秖知一念即空不空,非有非無,不知即念,即空不空,非非有非非無。
(七) 【明其是非】者。心不是有,心不是無,心不非有,心不非無,是有是無即墮是,非有非無即墮非,如是秖是,是非之非,未是非是,非非之是,今以雙非破兩是,是破非是,猶是非又以雙非破兩非,非破非非即是是,如是秖是非是,非非之是未是,不非不不非,不是不不是,是非之惑,綿微難見,神清慮靜,細而研之。
(八) 【簡其詮旨】者。然而至理無言,假文言以明其旨,旨宗非觀,藉修觀以會其宗,若旨之未明,則言之未的;若宗之未會,則觀之未深,深觀乃會其宗,的言必明其旨,旨宗既其明會,言觀何得存存耶?
(九) 【觸途成觀】者。夫再演言辭,重標觀體,欲明宗旨無異,言觀有逐方移,移言則言理無差,改觀則觀旨不異,不異之旨即理,無差之理即宗,宗旨一而二名,言觀明其弄引耳。
(十) 【妙契玄源】者。夫悟心之士,寧執觀而迷旨,達教之人,豈滯言而惑理,理明則言語道斷,何言之能議?旨會則心行處滅,何觀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議者,可謂妙契寰中矣。
由此觀之,如是『十門』,即禪宗 永嘉大師之所謂『觀心十門』是也,此為吾等學佛修道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觀心,即觀察一切也,因而凡究事觀理,謂之『觀心』;對於商量釋迦一代之教法,謂之『教相』。此二者,大乘諸宗,無不具備,《法相宗》三時之判為教相,《唯識宗》則為觀心,乃至《天台宗》之五時八教為教相,一心三觀為觀心,是故《十界二門》曰:「觀心乃是教行樞機。」
總而言之,『觀心』者,亦可謂《天台宗》之『一心三觀』也,為天台圓教之觀法,利根菩薩之所修習,如同《天台觀經疏》曰:「一心三觀者,此出釋論。論云:三智實在一心中,得秪一觀而三觀,觀於一諦而三諦,故名一心三觀。類如一心而有生住滅,如此三相,在一心中。此觀成時,證一心三智。」又《摩訶止觀》曰:「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總假觀也。一中一切中,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即中論所說不可思議一心三觀。」蓋天台之意,在對於別教隔歷之次第三觀,而明圓教之不次第三觀也。別教之說,謂(1)先修空觀,破見思之惑,得一切智,而證真諦之理;(2)次修假觀,破塵沙之惑,得道種智,而知假諦恆沙之法門;(3)後修中觀,破無明之惑,得一切種智,而證中道法身,故三觀次第而用之。圓教之說則不然,三觀融即於一心,不縱不橫,恰如伊字之三點,又如一剎那之法,有生住滅之三相,三即非三一即非一,是故舉一觀,即圓具三觀,謂(1)舉一空觀,則假中亦空,以三觀悉能蕩相著故也;(2)舉一假觀,則空中亦假,以三觀皆有立法之義故也;(3)舉一中觀,則空假亦中。以三觀之當處皆為絕對故也。是即三觀祇在一心,故得一一之觀,任運具三,如是三一圓融,修性泯絕,非次第而入,非並別而觀,故得三惑破於一時,三智發於一心,所以稱為不可思議之三觀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uesday, December 20, 2005

1299-云何為『空宗性宗十異』

標題:云何為『空宗性宗十異』

『空宗』者,以空理為旨之宗,小乘之成實宗,大乘之三論宗是也。『性宗』者,破相宗所說之萬法,而顯真性空寂之理,故名性宗,如《般若經》《四論》等之所明是也。至於云何為『空宗性宗十異』?依《禪源諸詮集都序》開示:空宗性宗有其十異,一法義真俗異;二心性二名異;三性字二體異;四真智真知異;五有我無我異;六遮詮表詮異;七認名認體異;八二諦三諦異;九三性空有異;十佛德空有異。茲分述之如下:
(一) 【法義真俗異】者。空宗緣未顯真靈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別之相為法;法是俗諦,照此諸法,無為無相,無生無滅,無增無減等為義;義是真諦,故《智度論》以俗諦為法無礙辯,以真諦為義無礙辯;性宗則以一真之性為法,空有等種種差別為義。故《華嚴十地》云:「法者知自性,義者知生滅;法者知真諦,義者知俗諦;法者知一乘,義者知諸乘。」
(二) 【心性二名異】者。空宗一向目諸法本源為性,性宗多目諸法本源為心;目為性者諸論多同,不必敘述目為心者。《勝鬘經》云:「自性清淨心。」《大乘起信論》云:「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名字心緣等相,乃至唯是一心。」《楞伽經》云:「堅實心,良由此宗所說本性,不但空寂而乃自然常知,故應目為心也。」
(三) 【性字二體異】者。空宗以諸法無性為性;性宗以靈明常住不空之體為性,故性字雖同,而體異也。
(四) 【真智真知異】者。空宗以分別為知,無分別為智,智深知淺;性宗以能證聖理之妙慧為智,以該於理,智通於凡聖之靈,性為知,知通智局。
(五) 【有我無我異】者。空宗以有我為妄,無我為真;性宗以無我為妄,有我為真。故《涅槃經》云:「無我者名為生死,有我者名為如來。」又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乃至廣破二乘無常無我之見,如春池執礫為寶,廣讚常樂我淨而為究竟。」乃至云:「無我法中有真我(良由眾生迷自真我,妄執五蘊為我,故佛於大小乘法相及破相教中破之云無,今於性宗直明實體,故顯之云有也)。」
(六) 【遮詮表詮異】者。遮謂遣其所非,表謂顯其所是;遮者揀卻諸餘,表者直示當體;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因無果、無相無為、非凡非聖、非性非相等,皆是遮詮,若云知見覺、照靈鑒光明、朗朗昭昭、惺惺寂寂等,皆是表詮;空宗之言但是遮詮,性宗之言有遮有表。
(七) 【認名認體異】者。謂佛法世法一一皆有名體,且如世間稱大不過四物。如《大智度論》云:「地水火風是四物名,堅濕暖動是四物體。」每聞諸經云迷之即垢,悟之即淨,縱之即凡,修之即聖,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此是何物?是心。何者是心?知即是心。空宗相宗為對,初學及淺機,恐隨言生執,故但標名而遮其非,唯廣以義用而引其意;性宗對久學及上根令忘言認體,故一言直示認得體已,方於體上照察義用,故無不通矣。
(八) 【二諦三諦異】者。空宗所說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不出二諦,性宗則攝一切性相及自體總為三諦,以緣起色等諸法為俗諦,緣無自性諸法即空為真諦,非空非色,能空能色,為中道第一義諦。故天台宗依此三諦修三止三觀,成就三德也。
(九) 【三性空有異】者。三性謂遍計所執性、依地起性、圓成實性,空宗云:「諸經每說有者,即約遍計依他;每說空者,即是圓成實性,三法皆無性也。」性宗云:「諸經每說三法,皆具空有之義,謂遍計情有理無,依他相有性無,圓成情無理有,相無性有。」
(十) 【佛德空有異】者。空宗說:「佛以空為德,無有少法是名菩提,色見聲求皆行邪道。」中論云:「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性宗說:「一切諸佛自體,皆有常樂我淨,十身十智真實功德,相好通光一一無盡,性自本有不待機緣,十異歷然二門煥矣。」
由此觀之,如是『十異』,即為『空宗性宗十異』,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空宗』與『性宗』,乃於相宗之外,又於性宗中分別者也。就經論上而言,則《般若經》《四論【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則《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已上,均顯寂滅之真性,宜統名性宗,然此中以陽破諸相為主,而陰顯真性,直有顯示真性之二門,即遮詮與表詮之相違,前者名空宗,後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簡八宗,則《三論》之一宗,正為空宗,天台以上為性宗也。就經論言之,則於《般若經》《四論》等,破諸法,而顯如實際,實相等之真性者,是空宗也,《楞伽經》《起信論》等之初顯示如來藏,而說真妄和合之緣起者,是性宗也。
總而言之,空性二宗之判別,殊為不易,古來禪家講經家,往往混同之,動輒以遮詮之破相為深,表詮之顯性為淺。故《宗鏡錄》舉十異以判空性之二宗:(1)『法義真俗異』。空宗未顯真性,僅以一切差別之相為法,法是俗諦也,以無為無相無生無滅為義,義是真諦也,性宗以一真之性為法,以空有等種種之差別為義;(2)『心性二名異』。空宗目諸法之本原為性,性宗多目諸法之本原為心;(3)『性宗二體異』。空宗以諸法無性為性,性宗以虛明常住不空之體為性;(4)『真智真知異』。空宗以分別為知,以無分別為智,知淺而智深,性宗以能證聖理之妙慧為智,以兼有理智而通凡聖之真性者為知,知通而智局;(5)『有我無我異』。空宗以有我為妄,以無我為真,性宗以無我為妄,以有我為真;(6)『遮詮表詮異』。遮謂遣其所非,表者顯其所覺,又遮為揀卻諸餘,表乃直示當體,故專重非心非佛無為無相乃至一切不可得之言,良以遮非之詞為妙,不欲親自證認法體也;(7)『認名認體異』。空宗對於初學及淺機之人,只示以名,性宗對於久學及上根之人,忘言而認體;(8)『二諦三諦異』。空宗住有真俗二諦,性宗總有三諦,以緣起之諸法為俗諦,以緣起無自性諸法,即空為真諦,以一真心體非空非色能空能色為中道第一義諦;(9)『三性空有異』。空宗之有,即遍計依他之二性空,即圓成實性也,性宗,三性皆具空有之義,遍計即情有理無,依他即性有相無,圓成即情無理有;(10)『佛海空有異』。空宗謂佛,以空為德,以無少法者為菩提,性宗謂一切諸佛之自體,皆有常樂我淨,十身十智相好無盡也,性自本有,不待機緣。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December 20,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December 19, 2005

1298-云何得『醜陋的果報』

標題:云何得『醜陋的果報』

俗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實所謂『命』,並不是指玄奧不可知之東西(應避免算命卜卦,免受江湖術士的詐騙,如果他們真有能耐的話,可以自己趨吉避凶,享不盡富貴榮華,不必辛苦地為人算命討生活),而所謂『天』也不是指神聖不可侵的上帝或玉皇大帝(祂們也無法給予福德或災禍,其實皆是『自作【善惡業】自受【樂苦果】』),是故『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而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者,即謂今生之所以『榮華富貴』或『窮困潦倒』;『健康長壽』或『多病短命』;『端莊聰慧』或『醜陋愚蠢』,皆是前世所作『善惡業』而得之『樂苦果』。至於云何得『醜陋的果報』?依《業報差別經》開示:有『十種』不善的業得醜陋的果報。何等為十?即
(一)「喜歡發脾氣」,發脾氣不是好事,會傷身體帶來疾病。
(二)「嫌恨」,心常嫌棄別人,怨天尤人,也傷身體,所以,要想身體健康,要常生歡喜心。
(三)「欺騙、迷惑別人」。此是不善業。
(四)「喜歡讓眾生生煩惱,擾亂別人,讓別人身心不安」。
(五)「不孝順父母」。此是不善業。
(六)「不敬聖賢」。聖賢人的道德、學問、行持,都是大眾的好榜樣,確實能教化一方,對一方的風俗民情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尊敬聖賢的目的,是勸導社會大眾向其學習,我們學佛、敬佛是弘法利生,接引大眾。
(七)「侵奪賢聖,資生田業」。就是對於聖賢人的生活必需品,不但不供養還要奪取,障礙弘法利生,此罪業很重。
(八)「於佛塔廟,斷滅燈明」。塔廟裡都燃燈,把供佛的燈熄滅,理上講,塔廟是道場,道場是弘法利生的場所,每天講經放光明,每天念佛放光明,每天參禪放光明,只要有人在那裡真正修行,就大放光明,道場的道風跟學風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道風、學風,等於塔廟裡的燈明被斷滅了。
(九)「見到貧窮下賤之人,對他輕視生起傲慢,加以毀辱」。此大錯特錯,學佛人看到貧窮下賤的人,心中也應把他看作諸佛菩薩示現,展示給我們不修褔慧就得此果報,我們要生尊敬心、憐憫心,自己要知道如何修學。
(十)「習諸惡行」。此範圍很廣,這是造作種種不善行。
由此觀之,世間一切有情眾生,因前生造如是『十種』惡業,故得今生『醜陋的果報』。何以故?蓋有情眾生造業,有善業也有惡業,其果報也分善報或惡報。如果是造『惡業』,就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塗惡道中,受其痛苦的果報;如果是造『善業』,就會感應到富貴人家,或是天上,享受其自在快樂的福報。因為各人所造業有不同,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故其受報生命,有長壽也有短命;有人時常多病,或者少病;有人長得端正莊嚴,有人長得非常醜陋;有人大富大貴,有人貧窮下賤;有人聰明智慧,有人愚痴鈍拙。但是大多數眾生不知其原因,反而怨天尤人『迷惑』顛倒,因而再造『惡業(殺盜淫妄)』,從此再受『苦報』。所以『惑』、『業』、『苦』輪迴不息。
總而言之,設若我們深信三寶,探知『人生宇宙真諦』,從而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甚至於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如法修行,由『戒』生『定』,再由『定』生『慧』。如此不但能永離三惡道,享受不盡『人天福報』,甚至於能了脫生死『超出六道輪迴』。如果沒把握『即身證果』,也可以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學佛修行,俟證『佛果』後再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December 19,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unday, December 18, 2005

1297-云何為『三種墮』

標題:云何為『三種墮』

所謂『墮』者,自上入於下也,自理入於事也。《報恩經》曰:「我於爾時墮在火車地獄中。」《華嚴經》曰:「受佛智識墮在佛教,能為眾生廣作佛事。」又曰:「三世墮在法,說名為世間。」至於云何為『三種墮』?依《曹山本寂禪師語錄》開示:夫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何等為三?即
(一) 【沙門墮】。謂被毛戴角是沙門墮。被毛戴角沙門墮者,不執沙門邊事及諸聖報位也,不處正位,不揀其身,始喚作沙門墮。沙門墮者,亦不無其行,亦不無其間,雖有其間,常無其間,雖有其行,常無其行。
(二) 【隨類墮】。謂不斷聲色是隨類墮。不斷聲色隨類墮者,為初心知有自己本分事,回光時,擯出諸色聲香味觸法,得寧謐則成功後不執六塵,墮而不昧,任之無礙,凡情得盡,聖量亦忘,聲色塵中不應更斷,乃可取食,是為隨類墮。
(三) 【尊貴墮】。謂不受食是尊貴墮。不受食尊貴墮者,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貴墮,不受食,了達正因,不存勝解,故曰尊貴墮。正命食,亦本事也,祇是就六根門頭見聞覺知,不被染污,呼為墮。
由此觀之,如是『三種墮』,乃為曹山 本寂禪師所謂『夫取正命食者,須具三種墮』,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能不知,尤以『沙門墮』一者,更應引以為戒。何以故?蓋出家之人(在家眾則不得接受『供養』),常以乞食自資色身,清淨延命,故曰正命食。反之,依四邪【指(1)下口食,謂種植田園和合湯藥,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2)仰口食,謂以仰觀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之術數學求衣食,而自活命也;(3)方口食,謂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4)維口食,維為四維,謂學種種之咒術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或五邪【指(1)詐現異相,於世俗之人詐現奇特之相,以求利養者;(2)自說功能,說自己功德,以求利養者;(3)占相吉凶,學占卜而說人之吉凶以求利養者;(4)高聲現威,大言莊語而現威勢,以求利養者;(5)說所得利以動人心,於彼得利,則於此稱說之,於此得利,則於彼稱說之,以求利養者】之法而活命,故曰邪命食,其將必墮落『三惡塗』。
總而言之,出家眾以『弘法利生』及『紹隆佛種』為己任,儘量藉媒體或出書流通,從事弘法利生之工作(如同世尊在世時一樣),不要忙於『趕經懺』,否則寧可在家修行,說不定更有成就(淨空法師曾說:末法時代坐著往生、站著往生、預知時至,在家眾多於出家眾很多)。在家眾以『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及『護法』為主,若有能力,也可以『隨緣度眾生』為副。然而時下(1)或有『道場(精舍或講堂)』,鼓勵佛教徒布施或供養三寶,但卻以法師『個人名義』之劃撥帳號,甚至於『道場(精舍或講堂)』之不動產,以法師『個人名義』登記為所有人;(2)或有將俗家父母(並未剃度現『出家相』)接至『寺廟』扶養,食衣住行都受用『常住財物』(末學之【學佛心得-667】【學佛心得-1018】曾為批判,敬請自行參照);(3)或有將信眾供養三寶之金錢,隨意浪費,或常常出國遊樂,或到處遊山玩水(不是『出國弘法』或參加『宗教』之國際會議),如是等等,都不如法。何以故?蓋佛教徒為作『功德』而布施或供養三寶之金錢財物,屬『十方常住』所有,非出家眾所『私有』。況且出家眾以『弘法利生』及『紹隆佛種』為己任,自利化他,以求早日『明心見性』,作為真正之『人天導師』(古今中外之『得道高僧』,無不是如教奉行,故能證果)。否則依據《地藏經》等多部經典開示,欺騙白衣、侵損常住財產,將墮『無間地獄』,該法師也將負『共業』罪嫌,枉費他們一生之學佛修行之『道行』,將如同古德云:『施主一粒米,勝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December 18,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uesday, December 13, 2005

1296-云何為『禪師之五無間業』


標題:云何為『禪師之五無間業』

『五無間業』者,感無間地獄苦果之五種惡業,又曰五逆罪。罪惡極逆於理,故謂之逆,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故謂之無間業,此有三乘通相之五逆,大乘別途之五逆,同類之五逆,提婆之五逆等。至於云何為『禪師之五無間業』?茲依《臨濟慧照禪師語錄》所開示之五無間業,分述之如下:
(一) 【殺父】。云如何是父?師云:無明是父,爾一念心求起滅處不得,如響應空,隨處無事,名為殺父。
(二) 【害母】。云如何是母?師云:貪愛為母,爾一念心入欲界中,求其貪愛,唯見諸法空相,處處無著,名為害母。
(三) 【出佛身血】。云如何是出佛身血?師云:爾向清淨法界中,無一念心生解,便處處黑暗,是出佛身血。
(四) 【破和合僧】。云如何是破和合僧?師云:爾一念心正達煩惱結使,如空無所依,是破和合僧。
(五) 【焚燒經像】。云如何是焚燒經像?師云:見因緣空,心空法空,一念決定斷,迥然無事,便是焚燒經像。
由此觀之,如是五無間業,乃是臨濟『慧照禪師』所為之闡釋,與一般『教派』之闡釋完全不同。何以故?蓋一般『教派』之闡釋,認為八大地獄之第八阿鼻地獄,謂之五無間,有五種之無間故也。換言之,即(1)『趣果無間』,感此獄之罪業,為順現業或順生業,在造業與受果之間,決無隔他生者;(2)『受苦無間』,受苦無間隔者;(3)『時無間』,時無間斷也;(4)『命無間』,壽命常相續無間斷也;(5)『形無間』,地獄之廣有八萬由旬,身形亦有八萬由旬,無些少空處也。
總而言之,『五無間業』者,乃為極重之罪業,如同《地藏菩薩本願經》曰:「五事業感,故稱無間。」即(1)受苦無間;(2)身形無間;(3)罪器無間,種種之罪器充滿而無間隔也;(4)眾類無間,種種之眾生同一受之而無間隔也;(5)時無間。至於其中輕重之比較,在《大乘義章》有曰:「殺父最輕,殺母次重,殺阿羅漢次重,出佛身血次重,破和合僧最重。何故如是?離三寶故,可入聖者,不得入聖;坐禪學問,讀誦禮拜,如是等事,一切不得,所以最重。」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December 13,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December 12, 2005

1295-云何為『戒與乘之關係』


標題:云何為『戒與乘之關係』

『戒』者,防禁身心之過者,如同《大乘義章》曰:「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炎火,焚燒行人;事等如燒,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而『乘』者,乘載之義,以名行法,乘行人使至其果地之意,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別。至於云何為『戒與乘之關係』?依《西方合論》開示:末代宗門中,學大乘人,多輕戒律,所以《大涅槃經》,扶律談常,則乘戒俱急,故號此經,為續常住命之重寶。若無此教,但取口解脫,全不修行,則乘戒俱失;故『乘』謂悟第一義;『戒』謂止一切黑業,祖師于此,分四料簡。何等為四?即
(一)【戒急乘緩】。以戒急故,生人天中,如箭射空,力盡還墜;以乘緩故,雖聞大法,如聾若啞。
(二)【乘急戒緩】。以戒緩故,生惡趣中;以乘急故,常聞大法,如華嚴會上,八部鬼神是也。
(三)【乘戒俱急】。則生人天中,而常聞大法。
(四)【乘戒俱緩】。則墮三惡道,而永不聞法。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即是戒與乘之關係,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乘戒二法,如車二輪,廢一不可得。如同龍樹菩薩曰:「破戒之人,如清涼地而有毒蛇,不中澡浴;其家如塚,人所不到;失諸功德,譬如枯樹;如田被雹,不可依仰;如大病人,人不欲近;譬如吐食,不可更噉。」菩薩如是苦口呵責,曾許人破戒不是?故千日學解,不如一日持戒,何得貪悟道之虛名,受泥犁之實禍,欺己誑人,枉遭王難?夫狂吠之人,無所不破,今獨言戒者,以邪見惡火,首燒戒寶故,又則戒是淨業之基,一切白法由戒生故。
總而言之,『戒』是學佛之根本,諸聖賢大德無不以戒為師,所以說:(1)戒是道德觀念(2)戒可使心清淨(3)戒能振興佛教。佛陀欲涅槃時,亦告誡佛子要『以戒為師』,可見佛教很重視戒律。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種,其中對『在家二眾』最基本的就是『三皈五戒』。從前此兩者是一齊傳授的,但是為了適應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與欲願,法師才分開傳授,而且也可以只受其中一戒或二、三、四戒(優婆塞戒經有開示),無非是鼓勵眾生與佛法結緣,並能漸次提高修道的層次,直至最高的『菩薩戒』階位,以便普及佛法,淨化人心,達到『心淨則國土淨』,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現在天災流行,物力減少,憂患累累,苦惱增盛,莫非眾生共業所感?所謂『依報(國家)隨著正報(人心)轉』,只要人人注重仁、義、禮、智、信,甚至於人人受持五戒,將能改革心靈,轉危為安,轉苦惱為安樂,使我們周圍環境成為『人間淨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December 12,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December 05, 2005

1294-何等為『淨侶者』


標題:何等為『淨侶者』

眾所周知:『淨侶』者,即指一切悟機,非友不發,一切惡法,非友不止,如車二輪,去一則蹶,是故世間文字諸戲論法,尚須同心印正,何況志求無上大道?如同《因緣經》曰:「譬如風性雖空,由旃檀林薝蔔林,吹香而來,風有妙香;若經糞穢臭屍而來,其風便臭,不如淨衣置之香篋,出衣衣香,若置臭處,衣亦隨臭,友亦如是,是以行道,求友者,當嚴別淨穢。」至於何等為『淨侶者』?茲依《西方合論》所示,分述之如下:
(一) 『山林間適之友』當近,能止躁心故。
(二) 『巖持戒律之友』當近,能淡諸慾故。
(三) 『智慧廣大之友』當近,能出迷津故。
(四) 『總持文字之友』當近,能決疑難故。
(五) 『寂寞枯槁之友』當近,能恬進取故。
(六) 『謙卑忍辱之友』當近,能銷我慢故。
(七) 『直心忠告之友』當近,能抑諸過故。
(八) 『勇猛精進之友』當近,能速道果故。
(九) 『輕財好施之友』當近,能破大慳故。
(十) 『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當近,能摧人我等執故。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無如是『十類』淨侶,即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像設為師,以經論為侶,其他嬉戲之徒,寧絕勿通,如人園中,雖無佳花,不植臭草。何以故?蓋以無益賞心,徒增厭穢,,況且『淨侶』是學佛修道者之(1)智門;(2)智乘;(3)智船;(4)智洲;(5)智炬;(6)智道;(7)智燈;(8)智橋;(9)智蓋;(10)智眼,能令眾生成就『多聞利益』。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欲成就佛道,必具備『五緣』,即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閒居淨處、息諸緣務、親近淨侶,其中『親近淨侶』尤其重要,何以故?蓋『親近淨侶』具有十大功德:(1)調伏(戒相應,由根調故);(2)寂靜(定相應,由內攝故);(3)惑除(慧相應,煩惱斷故);(4)德增(戒定慧,具不缺故);(5)有勇(利益他,時不倦故);(6)經富(多聞故);(7)覺真(了實益故);(8)善說(不顛倒故);(9)悲深(絕希望故);(10)離退(於一切時恭敬故),能增長吾等對佛法之認識,如此聞薰多了,自然可從廣博知識中生起慧解,此即是『聞所成慧』。又佛法之義理無邊,權實大小,各有不同,或為稱如來本懷而說,或為將順眾生機宜而說;或為真實說,或為方便教;或為了義說,或為不了義說,如此差別,皆須在聞慧之後,繼之審細思維分別,方可辨析更清楚,認識更確切,不至於把方便說當真實說,捨了義教而取不了義教,此即是『思所成慧』。又經聞、思二慧之後,對佛法認識清楚,而後依之實行,最初由有漏慧之修習,漸次引生無漏慧,由此而見真理,斷煩惱,方可達到正覺之解脫,此即是『修所成慧』。經文開示:親近淨侶與聞、思、修三慧為『四預流支』,意謂由於三慧之修習,自此可預入聖人之流。是故,聞、思、修三慧,即將成為欲進趣『佛法』之必然次第,此為不爭之事實。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December 05,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Sunday, December 04, 2005

1293-云何為『淨悟之門』


標題:云何為『淨悟之門』

《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宗五經一論之一,乃是 說明西方淨土的理論與修行方法的經典。其中『念佛法門』係由 佛陀開示,分為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其目的在求臨命終時,能夠『九品蓮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設若要『上品往生』,勢必要深解義趣(了悟),于第一義,心不驚動,即所謂修證『淨悟之門』是也。至於云何為『淨悟之門』?依《西方合論》開示:『淨悟之門』者,謂淨土行者欲生實報淨土,當真實參究,如法了悟,其悟當具有『十義』。何等為十?即
(一) 悟能了知即穢恒淨,不捨淨故。
(二) 聞淨佛國土,不可思議,不怯弱故。
(三) 知畢竟空中,因果不失,止一切惡法,不更作故。
(四) 知彼土不去不來,此亦不去不來故。
(五) 悟佛身量遍滿虛空,眾生身量亦遍滿虛空,如地獄業力,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
(六) 聞阿僧祇劫無量諸行,如人說彈指頃事,不驚怖故。
(七) 修十善三福,不住人天故。
(八) 如覺後憶夢中事,不作有無解故。
(九) 如眼見故鄉信不信,不可得故。
(十) 知法無我,順性利生,直至成佛,無疲厭故。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入此『淨悟之門』,將能成就白法,隨意得生,即《觀無量壽經》上品所謂『深解義趣(悟),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是也。何以故?蓋悟是迷塗導師,如人入暗,當燃燈炬;悟是淨國圖引,如人行遠,當識郵程;悟是諸行領首,如人衝堅,當隨將帥,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入此『淨悟之門』,將能深解義趣(悟),于第一義,心不驚動,而得隨意『上品』往生西方淨土。
總而言之,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利根善器神領意解者,則未免墮頑空之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未免鑽故紙之病;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裡如一,則未免自纏縛之苦。論其所入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而不由禪教律能得戒(方念佛時,口誦心惟,諸惡莫作,豈非戒)定(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慧(念實無念,心華湛然,豈非慧)者,唯有『淨土』一門。故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何況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能不求生嗎?難怪有位高僧大德曾說:「能遇『念佛法門』而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非狂即癡。」真是語重心長,有感而發啊!Sunday, December 04,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Saturday, December 03, 2005

1292-何等為『修淨業者之觀行』


標題:何等為『修淨業者之觀行』

眾所周知:念佛有四種,即(1)稱名念佛,口稱佛名也;(2)觀像念佛,觀念阿彌陀佛化身之形像於心也;(3)觀想念佛,靜坐而觀念佛之相好功德也;(4)實相念佛,觀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也。其中(3)之觀想念佛,乃加入『觀行』而為之。至於何等為『修淨業者之觀行』?依《西方合論》開示:修淨業者,當加如是『十種』觀行,磨鍊習氣,為白法之垣壇,作往生之津梁。何等為十?即
(一) 【淨觀】。謂觀佛相好,如《十六觀經》所說故。
(二) 【不淨觀】。謂觀身心不淨,器世界不淨,生厭離故。
(三) 【無常觀】。謂觀一切法無定,如一美色,婬人觀之為樂;妒婦觀之為苦;觀行人觀之,種種惡露;異類觀之,如土木故。
(四) 【和合觀】。謂觀是身是世界,是見聞覺知,如積木為屋,積土為壘,積雜彩為畫,無實體故。
(五) 【對治觀】。謂觀自身,何結最重?當用何法對治?如輕冷苦澀藥草飲食等,於熱病中為藥,於餘病非藥;輕辛甘熱藥草飲食等,於冷病中為藥,於餘病非藥,如是觀察對治故。
(六) 【慚悔觀】。謂觀一切眾生,無量劫來,與我互為父母兄弟姊妹男女,遞相婬毒,曾不覺知,如梟獍殺父母,牛羊鴿雀配其親屬,彼不自知,而人觀之,慚愧譏笑,諸佛菩薩,見于我等,交後如是,是故當生大悔恨故。
(七) 【念念觀】。謂觀一切時中,幾許憶念佛心,幾許利生心,幾許垢淨沈掉心故。
(八) 【平等觀】。謂觀一切色一色,無好醜故;一切聲一聲,無譽毀故;一切受一受,無恩仇故;一切義一義,無淺深故。
(九) 【微細觀】。謂觀佛念法念,起于何來,去于何往故。
(十) 【法界觀】。謂觀一毛一塵,一草一木,皆具有無量淨佛國土故。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修如是『十種』觀行時,應以『第一淨觀』為主,『餘九觀行』為伴,如石中覓珠(佛性),若不破石,無緣得珠(明心見性)。何以故?蓋『觀想念佛』為四種念佛之一,其中之觀念阿彌陀佛之真身(或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等)於心裡為主,如同《觀無量壽經》之觀佛當之。然就『觀佛』而別立『念佛』而言,於觀佛之中,攝觀想與實相之二種念佛,因之稱名念佛,單名之曰念佛,如觀佛三昧,為念佛三昧之對稱也。又念佛專取稱名者,乃淨土門一家之洪範,於念聲是一之釋而知之,是故今之念佛,雖通於諸佛,然依諸大乘之說,則獨限於阿彌陀佛也。
總而言之,,『念佛法門』之所以勝妙圓頓,乃在於其執持六字名號,隨時隨地都能念,無壇場儀式(如密宗之注重壇常布置)之鋪張,故簡易;一生成佛,無三祇百劫(如漸教之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之迂遲,故直捷;直階不退(即可成為三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補處,故至頓;四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融攝,事事無礙,故至圓。是故此法門乃是一種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之法門。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難怪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亦願往生;下下根如十念帶業之輩,亦得往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aturday, December 03,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Friday, December 02, 2005

1291-云何為『修淨土者之發願』


標題:云何為『修淨土者之發願』

第『願』有通別,有廣狹,有遍局。通,如古德所立迴向發願文;別,則各隨己意;廣,謂四弘誓願,上求下化;狹,謂量力,決志往生;局,如課誦有時,隨眾同發;遍,則時時發願,處處標心,但須體合四弘,不得私心妄立。至於云何為『修淨土者之發願』?依《西方合論》開示:修淨佛國土者,當發『十種』大願。何等為十?即
(一) 不為福由故願,願為一切眾生蔭,生淨土故。
(二) 不為眷屬故願,願治一切如來家,生淨土故。
(三) 不為病苦故願,願醫一切世間無明等瘡,生淨土故。
(四) 不為轉輪王故願,願轉諸佛如來法輪,作大法王,生淨土故。
(五) 不為欲界故願,願離一切微妙五欲,生淨土故。
(六) 不為色界故願,願離一切禪著,生淨土故。
(七) 不為無色界故願,願盡種種微細流注,證無量相好身,生淨土故。
(八) 不為聲聞辟支故願,願以福智二嚴,饒益一切眾生,生淨土故。
(九) 不為一世界千世界故願,願代無央數世界苦,拔一切世界眾生,生淨土故。
(十) 不為一阿僧祇劫,千阿僧祇劫眾生故願,願代無量無數阿僧祇劫眾生苦,拔一切眾生,生淨土故。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是發『十種』大願者,最後剎那,決定當如普賢願中所說:「是故當知,願為截苦海之舟航,導極樂之明師。」何以故?蓋學佛修道者,只要信、願、行三資糧俱足,即是 彌陀願力威德光明,在我心中,承我心愚痴之力,作一切佛事,無時不引導於我。我心亦於 彌陀願心之內,修念佛求生一切善行,無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若能捨娑婆之穢而取極樂之淨,則感應道交,見彼本性彌陀;了悟一心,則淨穢自分,可悟唯心淨土。如是而修,如一滴投海,便同一味,方知大海即自己也,豈有一行虛棄,不成功德者哉?
總而言之,雖往生『西方淨土』非常殊勝,然其持名功行有深淺,其往生蓮臺有高低,故四土各分三輩九品,不可一概而論。又世間有十種人,臨命終時不得念佛:(1)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2)業苦纏身,不遑念佛;(3)偏風失語,不能稱佛;(4)狂亂失心,注想難成;(5)遭受水火,不暇至誠;(6)遭遇豺狼,無復善友;(7)臨終惡友,破彼信心;(8)飽食過度,昏迷致死;(9)忽墜高巖,傷壞性命;(10)宿業現前,失其正念。是故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一幌便過,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陰念一日佛,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盤費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所謂『舉古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修;莫待老年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December 02,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1290-云何為『上品念佛門』


標題:云何為『上品念佛門』

為何古德在此末法時期,都勸導眾生修持『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禪宗大師如永明禪師、蓮池大師、虛雲大師、廣欽老和尚,也都鼓勵『念佛』,頂多主張上根之人可以『禪淨雙修』(如永明祖師的【四料簡】)。其原因至少有下列幾點:(1)娑婆國土, 釋迦已滅,彌勒未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現在說法;(2)娑婆國土,觀音勢至徒仰嘉名,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3)娑婆國土,諸魔競作惱亂行人,極樂世界,大光明中決無魔事;(4)娑婆國土,邪聲雜亂女色妖淫,極樂世界,水鳥樹林咸宣妙法,正報清淨實無女人。所以『念佛法門』實是末法時代眾生,學佛成佛之『徑中之徑』。至於云何為『上品念佛門』?依《西方合論》開示:念佛之法,若能如是『十種念』,名一行三昧,惟在決定,若不得念,即有散漫,三昧不成。何等為十?即
(一) 【攝心念】。謂一切處,攝念不忘,縱令昏寐,亦繫念而寢,不隔念,不異念故。
(二) 【勇猛念】。如好色人,聞婬女所在,高[崖-山]深澗,燐途虎窟,必往不怯故。
(三) 【深心念】。如大海深廣,必窮其底,覺路遙遙,不竟不休故。
(四) 【觀想念】。謂念念中,見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故。
(五) 【息心念】。謂息一切名心,官心、慾心、世間心、貪戀心、貢高心、遮護心、人我是非心念佛故。
(六) 【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皆豎,五內若裂,如憶少背之慈母,及多慧之亡兒故。
(七) 【發憤念】。如落第孤寒,負才寂寞,每一念,及殆不欲生故。
(八) 【一切念】。謂見聞覺知,及與毛孔骨髓,無一處不念佛故。
(九) 【參究念】。謂念佛一聲,便念此聲落處故。
(十) 【寔相念】。謂不以有心念,不以無心念,不以有無心念,不以非有無心念故。
由此觀之,如是『十種念』,稱為上品念佛門,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是念佛者,現生必得見佛。何以故?蓋持名念佛,即勝異方便,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必假借念佛法門的觀像、觀想或其他法門的參究、研教等各種方便,自然得到真心開悟,必定見到自性本具的法身佛,從此進修,將來必定蒙佛接引『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
總而言之,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利根善器神領意解者,則未免墮頑空之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未免鑽故紙之病;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裡如一,則未免自纏縛之苦。論其所入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而不由禪教律能得戒(方念佛時,口誦心惟,諸惡莫作,豈非戒)定(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慧(念實無念,心華湛然,豈非慧)者,唯有『淨土』一門。故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何況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能不求生嗎?難怪有位高僧大德曾說:「能遇『念佛法門』而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非狂即癡。」真是語重心長,有感而發啊!Friday, December 02,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1289-何謂『信心行』


標題:何謂『信心行』

眾所周知:『信心行』者,謂信為道元功德母,一切諸行,無不以信為正因,乃至菩提果滿,亦只完此信根,如谷子墮地,迨于成實,不異初種;如稚筍參天,暨至叢葉本是原竿,初心菩薩,無不依是信力而成就者,是故蓮宗門(修行『念佛法門』者)下,全仗此信為根本。茲依《西方合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信阿彌陀佛,不動智根本智,與己無異,如一大虛空,日映則明,雲來則翳,虛空本無是故,又則雲與日,皆即虛空故。
(二) 信阿彌陀佛,從發願來,那由他劫內,一切難行難忍種種修習之事,我亦能行。何以故?自憶無始劫中,漂溺三塗,生苦死苦,披毛戴角苦,鐵床銅柱苦,一切無益之苦,皆能受之,何況如今菩薩萬行,濟眾生事,豈不能為?
(三) 信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神通,及成就無量願力等事,我亦當得。何以故?如來自性方便,具有如是不思議事,我與如來同一自體,清淨性故。
(四) 信阿彌陀佛,不去不來,我亦不去不來,西方此土,不隔毫端,欲見即見。何以故?一切諸佛,皆以法性為身土故。
(五) 信阿彌陀佛,修行歷劫,直至證果,不移剎那,我今亦不移剎那,位齊諸佛。何以故?時分者是業收,法界海中業不可得故。
由此觀之,如是『五種信解』,謂入道初心,信一切諸佛淨土之行是也。換言之,即(1)信金口誠言,決定當生故;(2)信自心廣大,具有如是清淨功德故;(3)信因果如形影,決定相隨故;(4)信此身形識,及一切世界建立,如陽焰空花無所有故;(5)信五濁惡世,寒熱苦惱,穢相熏灸,不容一刻居住故;(6)信一切法唯心,如憶梅舌酸故;(7)信念力不可思議,如業力故;(8)信蓮胞不可思議,如胞胎故;(9)信佛無量身,無量壽,無量光,不可思議,如蟻子身,蜉蝣歲螢火光,同一不思議故;(10)信此身決定當死故。
總而言之,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三資糧為宗,於二六時及行、住、坐、臥四威儀,皆得念六字洪名(南無 阿彌陀佛)或四字洪名(阿彌陀佛),非常方便,最適合末法時代,五濁惡世娑婆世界眾生之需要,難怪《大集經》云:末法時代,億億人修行,難得一二人成就,唯有『念佛法門』,最容易得成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1288-云何為『六度與修淨土之關係』


標題:云何為『六度與修淨土之關係』

五乘佛法,人、天乘只是世間法,不了生死;聲聞、緣覺乘雖為出世間法,卻惟自了,未能度眾,仍非究竟;真能上弘下化,廣度群生,悲智雙運,福慧齊修,圓滿佛果,即是菩薩乘-修『六度萬行』之法,此即是佛陀說法之真正本義。在大乘菩薩修萬行中,六度是其中主要修行之法門,其原名為『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華譯是『到彼岸』,因修行者乘著大行之船,能由生死苦惱之此岸,度至涅槃之彼岸,因之六波羅蜜亦名『六度』。至於云何為『六度與修淨土之關係』?依《西方合論》開示:菩薩行于六度修淨土者,即無差別名相,然亦不越一行,具有六義。何等為六?即
(一) 【布施度】。謂捨諸雜念,是行於『施』,又則繫佛,不住捨念,是性施故。
(二) 【持戒度】。謂念念中淨,是行于『戒』,又則繫佛,不求滅念,是性戒故。
(三) 【忍辱度】。謂世念盡弱,是行於『忍』,又則繫佛,非關摧念,是性忍故。
(四) 【精進度】。謂畢念不退,是行『精進』,又則一念即是,不著苦行,是性精進故。
(五) 【禪定度】。謂得念三昧,是行于『定』,又則念念是佛,不貪禪味,是大定故。
(六) 【智慧度】。謂了念佛因,即念而佛,是行于『智』,又則念本非有,佛本非無,不落斷常,是一切種智故。
由此觀之,念佛一門,能該『六度萬行』。何以故?蓋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無諸行故,然亦不廢諸行,若廢諸行即是廢心故,而六度可分為『事六度』與『理六度』,行者所修六度,不執著人、我、眾生、壽者四相,才可算是波羅蜜,始能得到彼岸,此即是『理六度』。若執著四相而修,將只是得到人天之福報,終究是不能超出三界。就如同 永嘉大師於證道歌云:「布施持戒生天福,有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此即指執著四相修行,屬『事六度』,雖有功德,能生天享福,但福盡勢衰,猶如箭墮,尚在六道輪迴。
總而言之,菩薩行者修六度,必須是『理六度』,即:(1)布施時,無二邊取著,十法界依正,一捨一切捨,財身及命、無畏等施;(2)持戒時,性重譏嫌,等無差別,五部重輕,無所觸犯;(3)行忍時,生法寂滅,荷負安耐;(4)行精進時,身心俱靜,無間無退;(5)行禪時,遊入諸禪,靜散無妨;(6)修慧時,權實二智,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具足解釋佛之知見,而於正觀如火益薪;否則還是在六道輪迴。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Tuesday, November 29, 2005

1287-云何為『淨土之類型』


標題:云何為『淨土之類型』

『淨土』者,聖者所住之國土也,無五濁之垢染,故云淨土。梁譯之《攝論》曰:「所居之土無於五濁,如彼玻璃珂等,名清淨土。」《大乘義章》曰:「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云佛國,或云佛土,或復說為淨剎、淨首、淨國、淨土。」至於云何為『淨土之類型』?
茲依《西方合論》所示,分述之如下:
(一) 【毘盧遮那淨土者】。即諸佛本報國土,十蓮華藏世界海,一一蓮華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廣大剎,清淨莊嚴;一一廣大剎,復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諸小剎圍遶,倍倍增廣;一一華藏世界,皆滿虛空,互相徹入,淨穢總含,重重無盡,如法而論,一草一木,一毛一塵,各各皆具此無盡法界,佛及眾生,無二無別。
(二) 【惟心淨土者】。直下自證當體無心,即是淨土,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夫心是即土之心,土是即心之土,心淨土淨,法爾如故。
(三) 【恒真淨土者】。即靈山會上所指淨土,引三乘中權教菩薩,令知此土,即穢恒淨,諸眾信而未見;夫穢性本寂,俗相恒空,本寂故,菩薩居穢常寂;恒空故,菩薩入俗常空,正顯淨義,但以眾生執海難清,識繩易縛,言業本空,則恣情作業;言行無體,即肆意冥行。
(四) 【變現淨土者】。如《法華經》,三變淨土,移諸人天,置於他方;《維摩經》,世尊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寶嚴飾,此是如來暫令顯現,亦是法爾。
(五) 【寄報淨土者】。如摩醯首羅天,如來於彼成等正覺,此為實報淨土;受用報身在此天者,以寄報十王,顯別十地,第十地寄當此天王,即於彼身示成菩提,然彼天雖云無漏,未若蓮邦直出三界。
(六) 【分身淨土者】。如《央崛經》云:「佛謂央崛曰,我住無生際,而汝不覺知。央崛云,若住無生際,何以生於此土?佛云,東方有佛,汝往問之,央崛往問彼佛答言,釋迦者,即是我身。」大意謂:彼淨土是佛實報,此是分身,雖彰一佛之報境,未具攝化之義,佛分上即有,眾生分上即無,未為殊勝。
(七) 【依他淨土者】。如《梵網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等者,以初地化百佛剎,則有百葉之花;二地化千佛剎,故花有千葉;若至三地應見萬葉;四地億葉,次第倍增,為是依他受用身分示報境,入地乃見,非如蓮池會上,十念眾生,頓見淨佛國土故。
(八) 【諸方淨土者】。如東方藥師佛,南方日月燈佛,上方香積佛,佛佛各有淨土,諸經所迷不可具載,皆是諸佛實報莊嚴。如藥師如來,以十二大願,度諸有情,經中亦言有信心者,應當來生,稽彼願力,多是解脫一切憂苦,究竟安樂,未若阿彌如來,純以念佛,攝一切人往生彼土。
(九) 【一心四種淨土者】。即(1)『凡聖同居土』。自分二類,初同居穢土,次同居淨土;穢土之中凡居聖居各二,凡居二者(a)惡眾生,即四趣也;(b)善眾生,即人天也。聖居二者(a)實聖,即四果辟支,通教六地,別十住,圓十信,後心通惑雖盡,報身猶在,皆名實也;(b)權聖,謂方便,實報,寂光土中法身菩薩,及妙覺佛,為利有緣應生同居,皆是權也,是等與四趣共住,故名穢土。次同居淨土者,如極樂中有眾生,以無四惡趣,故名淨土。(2)『方便有餘土』。二乘三種菩薩,破見思惑,證方便道,塵沙別惑無明未斷,捨分段身,而生界外,名曰有餘。(3)『實報無障礙土』。無有二乘,純諸法身菩薩所居,盡塵沙惑,分破無明,得真實果,而無明未盡,潤無漏業,受法性報身,亦名果報國。(4)『常寂光土』。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亦名法性土。
(十)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淨土】。即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其中所有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願力海,若具說者,假使盡十方世界諸佛菩薩,聲聞辟支,天人鬼畜,下至蜎飛蠕動,及一切無情,草木瓦礫,鄰虛微塵之類,一一具無量口,口中一一具無量舌,舌中一一出無量音聲,常說,倍說,熾然說,無間說,經百億萬塵沙阿僧祇劫,亦不能盡。
由此觀之,淨土之類型,有如是『十類』,乃各有其深意。況且如同往生『西方淨土』具有三十益:(1)往生佛土益;(2)得大法樂益;(3)親近諸佛益;(4)遊歷十方供佛益;(5)親聞佛說益;(6)福慧資糧疾得圓滿益;(7)速證菩提益;(8)諸天人等同集一會益;(9)無退轉益;(10)無量行願增進益;(11)鸚鵡舍利宣揚法音益;(12)風樹樂響益;(13)摩尼水漩演苦空益;(14)諸樂奏妙音益;(15)四十八願益;(16)真金色身益;(17)形無醜陋益;(18)具足六通益;(19)常住定聚益;(20)無諸不善益;(21)壽命長遠益;(22)衣食自然益;(23)唯受眾樂益;(24)三十二相益;(25)實無女人益;(26)無有小乘益;(27)離於八難益;(28)得三法忍益;(29)身常有光益;(30)得那羅延身力益。
總而言之,此等『十類淨土』乃如同西方極樂世界,其所以『依報莊嚴』,全由 阿彌陀佛(諸佛)不思議願力所成,而欲往生者,亦必先淨化其心(業),方能與 阿彌陀佛(諸佛)願力感應道交,是故往生者是靠自力(淨化其心及信、願、行三資糧)與他力(阿彌陀佛或諸佛願力)而成。反觀今日末法時代之娑婆世界,尤其是臺灣之社會,到處充滿殺、盜、淫、妄、酒之亂象,眾生心中個個皆存貪、瞋、癡、慢、疑之毒,難怪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恐怖事件(尤以美國九一一事件更是震撼全球)等層出不窮,如同 世尊所示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惡世,真實不虛。是故欲成就『人間淨土』,首先要消除眾生貪、瞋、癡、慢、疑之毒,方能冀望殺、盜、淫、妄、酒諸惡業之銷聲匿跡;又只要身、語、意三業淨化,就不會招致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恐怖事件(或戰爭)之禍害,而獲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人間淨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November 29,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Monday, November 28, 2005

1286-吾等應如何『持戒』

標題:吾等應如何『持戒』

眾所周知:一切淨法,以戒為址,如人作舍先求平地,如畫師畫諸山水,先治光明素練,然後著彩,戒亦如是,是故戒為諸善法之首,入淨國之初門;若不持戒,如惡露敝女,欲入齋壇,無有是處。至於吾等應如何『持戒』?茲依《西方合論》之所示,分述之如下:
(一) 【慳貪戒】。謂行財命二施及與法施。無愛惜故。
(二) 【毀禁戒】。謂五戒、律儀戒,乃至無漏戒,滿足持故。
(三) 【嗔恚戒】。謂以忍調心及于身口,若遇惡口,刀杖所加,但自思惟,業因緣法,作償負想,作導師想,作風寒冷熱想故。
(四) 【放逸戒】。謂生死險道,無放身處,如人持滿油缽行懸繩上,不得左右顧視,及生第二念故。
(五) 【散亂戒】。謂守攝諸根,息諸緣影,如護風燈,如防生鳥故。
(六) 【愚癡戒】。謂以智慧破諸迷悶,如作務人常借日光,若是長夜諸作皆廢故,又如登覽當用開目,若是盲人及與睡眠,諸山河大地與無等故。
(七) 【憍慢戒】。謂不應以才辯故貢高,不應以悟解故貢高,不應以諍論故貢高,一切所得,如大地上塵,如鏡面上垢,不應以此垢驕彼垢故。
(八) 【覆藏戒】。謂一切處諸佛,一切處菩薩,一切處神明,無可覆故,如日中逃影,波中逃濕,沙中逃塵,無可逃故。
(九) 【無益戒】。謂一切嬉戲事無益,一切詩文無益,一切塵緣無益,一切口解脫無益,當遠離故。
(十) 【不住戒】。謂如上持戒,但為生淨土饒益眾生,不求聞譽法,及諸人天二乘果故。
由此觀之,菩薩若能行於如是『六種淨戒』,則能攝諸眾生,生于淨土。何以故?蓋一切眾生,雖至冥頑,莫不欽仰戒德,而戒法是渡苦海之法囊,渡迷津之寶筏,照暗室之明燈,菩薩修持清淨戒法,自然亦能度脫一切毀戒、犯戒之種種罪惡,是故佛弟子若能持戒修身,決定能斷除煩惱,超越六道輪迴,所謂『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
總而言之,持戒可去除惡業之障,即戒正以防止為義,能防惡律儀無作之非,能止身口意三業之惡。學佛修道者若能持戒,當下即得清涼(ㄕ羅又翻清涼),將來必獲解脫(波羅提木叉即翻解脫)。世間凡夫,身口意三業多惡,故身心熱惱,生死疲勞;菩薩持戒,身口意三業清淨,故得清涼,斷煩惱惑,故獲解脫。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November 28,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285-吾等應如何『懺悔』

標題:吾等應如何『懺悔』

舉凡眾生都因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不知人生宇宙之真諦而造三業(身業、口業、意業),再由三業而沉淪於六道(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受苦報;受苦報之際,更生三惑,再因三惑而造三業,再由三業而輪迴六道受苦,如此頭出頭沒、循環不息,是故應懺悔『三業』,方能不再沉淪於六道受苦報。而所謂『淨懺』者,乃謂前心起罪,如雲覆空,後心滅罪,如炬破暗,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鮮淨,是故欲除重障,當勤懺悔。至於吾等應如何『懺悔』?茲依《西方合論》之所示,分述之如下:
(一) 【內懺】。謂懺心意識,不淨因故。
(二) 【外懺】。謂懺一切色,一切聲,一切不淨法故。
(三) 【事懺】。謂懺十八界,二十五有,八萬四千種種塵勞結使,障學阿僧祇劫,見佛利生諸行業故。
(四) 【理懺】。謂懺入道以來,所得往解,所學經論,所聞奧義,作止任滅等病,障佛無漏智故。
(五) 【過去懺】。謂懺無始世界所作黑業,如今生雖不偷盜,但所求不如意,即是盜業未盡;今生雖不邪婬,但值不隨意眷屬,即是婬業未盡;今生雖不謗法妄語,但言出人或疑信相半,即是謗法及妄語業未盡,於一切果中,察一切因,當知前生無惡不造,一一當懺悔故。
(六) 【未來懺】。謂一切惡法,即今便止,盡未來世,永不相續故。
(七) 【現在懺】。謂懺現在世,所有生老病死,種種苦業,種種煩惱業,舉足下足業,起口動心業,一切微細不可稱量業故。
(八) 【剎那懺】。謂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生滅一懺故。
(九) 【究竟懺】。謂等覺位中,有一分無明,猶如微煙,究竟洗滌故。
(十) 【法界懺】。謂法性中,無我無人,普為十方過現未來一切眾生懺故。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是真寔懺者,一切障礙,悉得消滅,不離道場,得見諸佛。何以故?蓋懺悔業障乃在懺除吾等無始劫來,由於貪瞋癡三毒所造之身口意三惡業,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是故懺悔不但是自利化他菩薩行之起步,也是『成佛』之基礎。
總而言之,小人有過責人(所謂不會開船,怪乘客太多、太擠,是時下眾生之通病);君子有過責己(虛心受遣,絕不二過)。是故對小人之過,應行『恕防』之道;而君子有過,應修『懺悔』之行。又君子之過,如日月在天,人人皆知(不會刻意隱瞞);過而有悔,如日月再現,天下同慶(慶能臨風沐雨)。是故人非聖賢,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尤其是修『六度萬行』菩薩道之行者,更應體念 世尊之『緣起論』之真諦,以戒為師,如法修行,有罪必發露懺悔,便能達到『無業一身輕(安)』,對於『道行』之提高,將有不可思議之效果。蓋修道在『修心』,若能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如是三業清淨,屆時必能『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November 27,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284-云何『諸佛獨推彌陀』

標題:云何『諸佛獨推彌陀』

所謂『一小世界』,雖有各種說法,(1)或說地球就是一個小世界(喜瑪拉雅山即是『須彌山』);(2)或說一個太陽系就是一個小世界(因為須彌山有一太陽圍繞);(3)或說有四個太陽系組成一個小世界(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稱為『南瞻部洲』,在須彌山之南,其北有『北俱盧洲』,其西有『西牛賀州』,其東有『東勝神洲』)。不論何種見解是正確(本人贊成最後一種見解,因為【1】北俱盧洲人壽平均一千歲,地球上沒有此種洲,故絕非(1)說。【2】如果是(2)說,勢必太陽在須彌山之上,那怎麼能夠繞須彌山轉?而且地球是繞太陽轉,如此怎麼能夠地球永遠在須彌山之南? ),可見『一小世界』就有多麼大啊!而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小千世界』,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中千世界』,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大千世界』,因為有小千、中千、大千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是一個『佛國土』範圍,本師 釋迦牟尼佛的佛國土稱為『娑婆世界』,共有四億個『小世界(須彌山為中心)』,而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也是如此之大。至於云何『諸佛獨推彌陀』?依《淨土或問》開示:獨推彌陀者,其故有三。何等為三?即
(一)【誓願深重】。謂彌陀往昔因中,嘗發種種廣大誓願,其略曰:「若我成佛已來,其有眾生願生我國,或聞我名,修諸善本,稱我名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誓不取正覺。」「既生我國,若有退轉,不決定成佛者,誓不取正覺。」故《華嚴鈔》曰:「彌陀願重,偏接娑婆眾生也。」
(二)【娑婆有緣】。謂我佛釋迦現在世時,眾生聞佛所教,歸向彌陀,固已多矣;觀佛滅後末世眾生,無問僧俗男女貴賤貧富,稍聞佛教者,無不信向,未聞佛教者,亦會稱名,縱是頑愚暴惡無信之徒,或遭厄難危險之處,或發讚歎怨嗟之聲,不覺信口便叫『阿彌陀佛』;至於兒童女子戲弄之際,聚沙搏泥,圖牆畫壁,便作彌陀佛像,甚至於學行未穩學語未成者,自然能唱阿彌陀佛,此皆不勸而發,不教而能,非有緣而何?又如《無量壽經》云:「吾說此經,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愍特留此經更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此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又經云:「此經滅後佛法全無,但留『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救度眾生,其有不信而謗毀者,當墮地獄具受眾苦。」故《天台》云:「當知彼佛於此惡世,偏有緣耳。」
(三)【化道相關】。謂兩土聖人示居淨穢,以拆攝二門調伏眾生,此以穢以苦以促以多魔惱而拆之,俾知所厭;彼以淨以樂以延以不退轉而攝之,俾知所欣;既厭且欣,則化道行矣。又我釋迦於三乘授道之外,其有度未盡者,度在彌陀,故於諸大乘經丁寧反覆稱讚勸往者,蓋化道之相關也。
由此觀之,如是『三種』原因,得知『獨推彌陀』,其來有自。況且『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勝異方便,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必假借念佛法門的觀像、觀想或其他法門的參究、研教等各種方便,自然得到真心開悟,必定見到自性本具的法身佛,從此進修,將來必定蒙佛接引,『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凡是真信切願念佛而消伏業障未盡,仍帶惑業往生的,皆歸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亂,斷盡見思二惑的,皆歸到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乃至破四十一品無明,位居等覺菩薩,皆歸到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念到究竟之處,四十二品無明斷盡的,皆歸到極樂世界的常寂光淨土。 總而言之,『持名念佛』之所以勝妙圓頓,乃在於其執持六字名號,隨時隨地都能念,無壇場儀式(如密宗之注重壇常布置)之鋪張,故簡易;一生成佛,無三祇百劫(如漸教之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之迂遲,故直捷;直階不退(即可成為三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補處,故至頓;四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融攝,事事無礙,故至圓。是故此法門乃是一種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之法門。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難怪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亦願往生;下下根如十念帶業之輩,亦得往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aturday, November 26,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283-云何為『往生淨土自生障隔』

標題:云何為『往生淨土自生障隔』

『持名念佛』之所以勝妙圓頓,乃在於其執持六字名號,隨時隨地都能念,無壇場儀式(如密宗之注重壇常布置)之鋪張,故簡易;一生成佛,無三祇百劫(如漸教之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之迂遲,故直捷;直階不退(即可成為三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補處,故至頓;四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融攝,事事無礙,故至圓。是故此法門乃是一種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之法門,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難怪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亦願往生;下下根如十念帶業之輩,亦得往生,但有所謂『往生淨土自生障隔』者,將會阻礙往生西方淨土。至於云何為『往生淨土自生障隔』?依《樂邦遺稿》開示:淨土自生障隔,有『六種』人。何等為六?即
(一) 淨土難生,吾無力量,非敢過望,但不失人身足矣。
(二) 吾毀戒破齋惡業深重,淨土何由可生?
(三) 佛說西方,權誘眾生,且令為善,皆無其實,見修淨業,返生嗤笑。
(四) 聰明利智直悟己心,任己所為,無非合道,豈同下士念佛耶?
(五) 凡夫血氣所聚,假名為身,及乎死去,百骸歸空,何有淨土可生耶?
(六) 臨終作想,奪彼胎陰剎那,換報不必歷胞胎也。
由此觀之,如是『六種』人,實為於西方淨土,自生障隔者。何以故?蓋大哉我佛,大慈開示淨土,殷勤勸往,設若自甘沈溺,如來說為可憐憫者,即如同 慈恩法師所言:「唯安養淨業捷直可修,欲得臨終離諸怖畏,眾聖現前授手接引,當學此法,古賢法語能無從乎?」是故如上『六種』凡夫眾生,即是自生障隔於西方淨土,實為如來說為可憐憫者。
總而言之,雖往生『西方淨土』非常殊勝,然其持名功行有深淺,其往生蓮臺有高低,故四土各分三輩九品,不可一概而論。又世間有十種人,臨命終時不得念佛:(1)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2)業苦纏身,不遑念佛;(3)偏風失語,不能稱佛;(4)狂亂失心,注想難成;(5)遭受水火,不暇至誠;(6)遭遇豺狼,無復善友;(7)臨終惡友,破彼信心;(8)飽食過度,昏迷致死;(9)忽墜高巖,傷壞性命;(10)宿業現前,失其正念。是故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一幌便過,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陰念一日佛,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盤費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所謂『舉古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修;莫待老年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November 20,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282-云何為『臨終四關』

標題:云何為『臨終四關』

『持名念佛』之所以勝妙圓頓,乃在於其執持六字名號,隨時隨地都能念,無壇場儀式(如密宗之注重壇常布置)之鋪張,故簡易;一生成佛,無三祇百劫(如漸教之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之迂遲,故直捷;直階不退(即可成為三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補處,故至頓;四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融攝,事事無礙,故至圓。是故此法門乃是一種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之法門,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難怪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亦願往生;下下根如十念帶業之輩,亦得往生,但有所謂臨終『四關』,將會阻礙往生西方淨土。至於云何為『臨終四關』?依《廬山蓮宗寶鑑》開示:臨終『四關』者,乃慈照宗主於淨土十門,為告誡凡夫時所云。茲分述之如下:
(一) 凡夫雖有信心念佛,緣為宿業障重合墮地獄,乘佛力故,於床枕間將輕換重,若也因病苦故,悔悟身心當生淨土也,無智之人不了此事,卻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謗彌陀。」因此一念惡心,徑入地獄,是為第一關也。
(二) 雖則持戒念佛,緣為口談淨土意戀娑婆,不求出世善根,為愛家緣長旺以致臨終,遭病怕死貪生,信受童兒呼神喚鬼,燒錢化馬殺戮眾生,緣此心邪無佛攝護,因茲流浪墮落三塗,是為第二關也。
(三) 或因服藥須用酒腥,或被親情遞相逼勸,此人無決定信喪失善根,臨終追赴(閻)王前任王判斷,是為第三關也。
(四) 臨終之際思惟活業,繫綴資財愛戀眷屬,心放不下失卻正念,故於家舍墮鬼趣中,已為禍崇,或為慳犬,或作蛇身,守護家庭,宛如在日,是為四關也。
由此觀之,如是『臨終四關』,將會阻礙吾人往生西方淨土。何以故?蓋如同楊提刑言:「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誠哉是言!凡脩淨土者,要當酌實蠲浮思,專想寂念念彌陀,全身放下,但能堅此一念,便可碎彼『四關』,則淨土蓮臺的非遙矣!此可謂『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是也。
總而言之,雖往生『西方淨土』非常殊勝,然其持名功行有深淺,其往生蓮臺有高低,故四土各分三輩九品,不可一概而論。又世間有十種人,臨命終時不得念佛:(1)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2)業苦纏身,不遑念佛;(3)偏風失語,不能稱佛;(4)狂亂失心,注想難成;(5)遭受水火,不暇至誠;(6)遭遇豺狼,無復善友;(7)臨終惡友,破彼信心;(8)飽食過度,昏迷致死;(9)忽墜高巖,傷壞性命;(10)宿業現前,失其正念。是故當思人生在世能有幾時,石火電光一幌便過,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陰念一日佛,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盤費預辦了也,我之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所謂『舉古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修;莫待老年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281-『受持一佛名』之勝利為何

標題:『受持一佛名』之勝利為何

眾所周知:有生必有死,乃人生不可避免之第一大事,了脫生死,為佛說不可思議之無上妙法。所有其他宗教,皆無如是殊勝之法門,或教人服氣練形,以求長生;或教人禮拜祈禱,而幻質非堅,或反夭促,無常迅速,終皆死亡。又由於吾人有八萬四千煩惱,故 世尊開示吾等八萬四千法門,其中以淨宗之『念佛法門』,最為殊勝。至於『受持一佛名』之勝利為何?依《往生西方略傳序》開示:若能暫歸三寶,受持一佛名者,現世當獲『十種』勝利。何等為十?即
(一) 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隱形守護。
(二) 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 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 一切惡鬼,若夜叉若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中。
(五) 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枷柚,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 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 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 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 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
(十) 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歡喜,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聖眾,持金蓮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諸有智人,請觀念佛,所獲現世福利功德,豈同世人祠祀之法,現無福利未來受苦耶?
由此觀之,如是『十種』勝利,實為歸依三寶,並能受持一佛名者,於現世中將獲得者。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受持戒律,淨化其身(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口(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意(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三業,並能布施修福,聞經修慧,敬師如佛,進而『受持一佛名』(最好持念 阿彌陀佛),隨佛方所(例如西方),端身正念,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如無量諸佛功德無二,這一不可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
總而言之,『持名念佛』之所以勝妙圓頓,乃在於其執持六字名號,隨時隨地都能念,無壇場儀式(如密宗之注重壇常布置)之鋪張,故簡易;一生成佛,無三祇百劫(如漸教之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之迂遲,故直捷;直階不退(即可成為三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補處,故至頓;四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融攝,事事無礙,故至圓。是故此法門乃是一種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之法門。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難怪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亦願往生;下下根如十念帶業之輩,亦得往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November 18,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280-云何為『四種佛土』

標題:云何為『四種佛土』

眾所周知:『佛土』者,佛所住之國土,佛所化之領土,有淨土、穢土、報土、法性土等之別,如同《法華經》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大乘義章》曰:「安身之處號之為土,約佛辨土名為佛土。」至於云何為『四種佛土』?依《淨土或問》開示:佛所化之領土具『四種土』,一曰凡聖同居;二曰方便有餘;三曰實報無障礙;四曰常寂光也。茲分述之如下:
(一) 【凡聖同居土】。自分二類,即(1)『同居穢』。初同居穢土者,娑婆之類是也,居其中者有凡有聖,而凡聖各二(A)凡居二者(a)惡眾生即四趣也;(b)善眾生即人天也;(B)聖居二者(a)「實聖」,即四果、辟支、通教六地、別十住、圓十信後心,通惑雖盡,報身猶有,皆名實也;(b)「權聖」,謂方便實報寂光土中,法身菩薩及妙覺佛,為利有緣,應生同居,皆是權也,是等與凡共住,故云凡聖同居,四趣共住,故云穢土也。(2)『同居淨』。次同居淨土者,且如極樂國,雖果報殊勝非餘可比,然亦凡聖同居。何以故?雖無四趣,而有人天,以生彼土者未必悉是得道之人,如經云:「犯重罪者,臨終懺悔念佛,即得往生。」故知雖具惑染,亦得居也,聖居權實類前可知,但以無四惡趣,故名為淨。
(二) 【方便有餘土】。二乘、三種菩薩證方便道者之所居也。何則?若修二觀斷通惑盡,塵沙別惑無明未斷,捨分段身,而生三界外,受法性身,即有變易,所居之土名有餘者,無明不斷也。名『方便』者,方便行人之所居也,故《釋論》曰:「出三界外有淨土,聲聞、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生也。」
(三) 【實報無障礙土】。無有二乘,純諸法身(地上)菩薩所居,破無明顯法性,得真實果,而無明未盡,潤無漏業,受法性報身,亦名果報國,如同《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是也。」以觀實相發真無漏所得果報,故名為實;修因無定,色心無礙,故名真實無障礙土,《華嚴經》明,因陀羅網世界是也。
(四) 【常寂光土】。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為國,亦名法性土,但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說身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名其土者,一法二義。《普賢觀》云:「毘盧遮那住處,名常寂光。」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土』,實為一心所具,前二種土是應,即應身佛所居;第三種土亦應亦報,即報身佛所居;第四種土但是真淨,非應非報,為法身佛所居。何以故?蓋(1)『凡聖同居土』,人天凡夫及聲聞緣覺等聖者,同居之國土也,此有淨穢二種,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穢土,如西方極樂是同居之淨土;(2)『方便有餘土』,斷見思煩惱出離三界生死之人之生處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斷見思惑之人之生處,故名方便,塵沙無明之惑未盡,故曰有餘;(3)『實報無障礙土』,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報土,行真實之法,感得勝報,色心不相防,故名實報無障礙土;(4)『常寂光土』,常者,法身本在常住之體也,寂者,解脫一切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縱不橫,名曰秘密藏,是乃諸佛如來之所依所居,故謂之常寂光土。
總而言之,『諸佛淨土』乃如同西方極樂世界,其所以『依報莊嚴』,全由 阿彌陀佛(諸佛)不思議願力所成,而欲往生者,亦必先淨化其心(業),方能與 阿彌陀佛(諸佛)願力感應道交,是故往生者是靠自力(淨化其心及信、願、行三資糧)與他力(阿彌陀佛或諸佛願力)而成。反觀今日末法時代之娑婆世界,尤其是臺灣之社會,到處充滿殺、盜、淫、妄、酒之亂象,眾生心中個個皆存貪、瞋、癡、慢、疑之毒,難怪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恐怖事件(尤以美國九一一事件更是震撼全球)等層出不窮,如同 世尊所示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惡世,真實不虛。是故欲成就『人間淨土』,首先要消除眾生貪、瞋、癡、慢、疑之毒,方能冀望殺、盜、淫、妄、酒諸惡業之銷聲匿跡;又只要身、語、意三業淨化,就不會招致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恐怖事件(或戰爭)之禍害,而獲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人間淨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November 17,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以前之《學佛心得》文章

仁者法鑑:

因本『妙音書院』網站成立較遲,故末學以前之《學佛心得》無法重新上載,若有要閱讀者,請至下列其他『妙音書院』網站下載或直接閱讀,不便之處,尚祈見諒,謝謝。 阿彌陀佛!
妙音書院【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family.club.hinet.net/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