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31, 2006

1392-淨土之種類有幾?

標題:淨土之種類有幾?

所謂『淨土』者,聖者所住之國土也,無五濁之垢染,故云淨土。如同梁譯之《攝論》曰:「所居之土無於五濁,如彼玻璃珂等,名清淨土。」又《大乘義章》曰:「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云佛國,或云佛土,或復說為淨剎、淨首、淨國、淨土。」至於淨土之種類有幾?依《法華論》開示:無煩惱眾生住處,名為淨土,淨土不同有其四種。何等為四?即
(一) 【法性土】。以真如為體故。如同《攝論》云:「以蓮華王為淨土所依譬,法界真如為淨土所依體故。」
(二) 【實報土】。如同《攝論》云:「以二空為門,三慧為出入路,奢摩他毘缽舍那為乘,以根本無分別智為用。」此皆約報功德辯其出體。
(三) 【事淨土】。謂上妙七寶,是五塵色性,聲香味觸為其土相故。《攝論》云:「佛周遍光明七寶處也。」又《華嚴經》云:「諸佛境界相中,種種間錯莊嚴。」故《淨土論》云:「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又新翻《大菩薩藏經》云:「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火洞然,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然八功德水出現於地。」
(四) 【化淨土】。謂佛所變七寶五塵為化土體故。如同《涅槃經》云:「以佛神力地皆柔軟,無有丘墟土沙礫石,乃至猶如西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等。」又《大莊嚴論》云:「由智自在隨彼所欲,能現水精琉璃等清淨世界。」又《維摩經》云:「佛以足指案地,現淨等事。」又《十地經》云:「隨諸眾生心所樂見,為示現故。」此諸經論所明,並約化為淨土,由佛神力現故有,攝故即無,故名化土。
由此觀之,雖約有如是『四種淨土』,係無煩惱眾生住處。然而『報土』則一向純淨;『應化土』則有染有淨,故《淨土論》云:「土有五種,一純淨土,唯在佛果;二淨穢土,謂淨多穢少,即八地已上;三淨穢亭等土,謂從初地乃至七地;四穢淨土,謂穢多淨少,即地前性地;五雜穢土,謂未入性地。第五人見後一,不見前四;第四人見後二,不見前三;第三人見後三,不見前二;第二人見後四,不見前一;第一佛上下五土,悉知悉見也。」
總而言之,『淨土』乃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欣往之處,然而『報土』則一向純淨;『應化土』則有染有淨,是故應以蓮花化生之『純淨之報土』及『淨之應化土』之『西方極樂世界』(敬請參照末學之《學佛心得第1269篇》),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誓願往生之處。何以故?蓋如同天台智者大師《淨土群疑論》所云:「淨土具有如是『三十益』(1)往生佛土益;(2)得大法樂益:(3)親近諸佛益;(4)遊歷十方供佛益;(5)親聞佛說益;(6)福慧資糧疾得圓滿益;(7)速證菩提益;(8)諸天人等同集一會益;(9)無退轉益;(10)無量行願增進益;(11)鸚鵡舍利宣揚法音益;(12)風樹樂響益;(13)摩尼水漩演苦空益;(14)諸樂奏妙音益;(15)四十八願益;(16)真金色身益;(17)形無醜陋益;(18)具足六通益;(19)常住定聚益;(20)無諸不善益;(21)壽命長遠益;(22)衣食自然益;(23)唯受眾樂益;(24)三十二相益;(25)實無女人益;(26)無有小乘益;(27)離於八難益;(28)得三法忍益;(29)身常有光益;(30)得那羅延身力益。」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31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hursday, March 30, 2006

1391-云何為『菩薩齋十戒』

標題:云何為『菩薩齋十戒』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譯為覺有情,即覺悟之有情眾生,大致分為權教菩薩與實教菩薩二種。權教菩薩之修行,是處處著相。著相之修,稱為染修,以其不了解三輪體空之道理,是故只能稱菩薩,不能稱菩薩摩訶薩。實教菩薩之修行,是依實相理,修離相行。譬如發心修行布施波羅蜜,以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來觀照了知三輪體空,一切無著,不住於相。何謂三輪體空?三輪即是無布施之我相,無受施之人相,亦無所施之物相。唯有實教菩薩,才能稱為菩薩摩訶薩。至於云何為『菩薩齋十戒』?依《菩薩受齋經》開示:某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某身所行惡,口所言惡,意所念惡,今已除棄;某若干日若干夜,受菩薩齋,自歸菩薩。佛告須菩提,菩薩齋日有『十戒』。何等為十?即
(一)菩薩齋日,不得著脂粉華香
(二)菩薩齋日,不得歌舞捶鼓妓樂莊飾
(三)菩薩齋日,不得臥高床上
(四)菩薩齋日,過中已後不得復食
(五)菩薩齋日,不得持刀金銀珍寶
(六)菩薩齋日,不得乘車牛馬
(七)菩薩齋日,不得捶兒子奴婢畜生
(八)菩薩齋日,皆持是齋,從分檀布施得福,菩薩齋日去臥時,於佛前叉手言:今日一切十方,其有持齋戒者,行六度者,某皆助安無量,勸助歡喜,福施十方,一切人非人等,所在勤苦厄難之處,皆令得福,解脫憂苦,出生為人,安隱富樂無極
(九)菩薩齋日,不得飲食盡器中
(十)菩薩齋日,不得與女人相形笑共坐席,女人亦爾。
由此觀之,如是為『十戒』。菩薩齋日不得犯,不得教人犯,亦不得勸勉人犯。《菩薩解齋法》言:「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某若干日若干夜,持菩薩齋,從分檀布施,當得六波羅蜜,如諸菩薩六萬菩薩法。齋日夜,一分禪,一分讀經,一分臥,是為菩薩齋日法。從正月十四日受,十七日解;從四月八日受,十五日解;從七月一日受,十六日解;從九月十四日受,十六日解。
總而言之,總而言之,菩薩為『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而證得無上菩提,勢必(1)具大根(即世世生生培植無量福德善根);(2)有大智(即到十方世界普度眾生,而不著於度眾生之相,處處離相,清淨無染);(3)信大教(即深信般若大教,破除妄想煩惱,斷惑證真,離苦得樂);(4)解大理(即若能返璞歸真,發心修行,決定可以成佛);(5)修大行(即能精修六波羅蜜,發三心,修四攝,離相妙修,中道圓修);(6)經大劫(即三祇修福慧因,百劫成相好果,大願大行,精進不退);(7)證大果(即因圓果滿,福慧雙足,三覺齊備,萬德具足,終究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3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1390-云何為『比丘畏於惡名而離諸過』

標題:云何為『比丘畏於惡名而離諸過』

眾所周知:所謂『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稱,男的稱『比丘』,女的稱『比丘尼』,皆以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而求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為目的。又比丘含有三義,即(1)乞士;(2)破惡;(3)怖魔。至於云何為『比丘畏於惡名而離諸過。』?依《正法念經》開示:孔雀菩薩告諸天眾,若有比丘,畏於惡名則離諸過。何等惡名?即所謂
(一)不入女人戲笑之處。
(二)不入酒肆。
(三)不近沽酒。
(四)不與共語。
(五)不近嗜酒人。
(六)亦不與語。
(七)不近賊人。不
(八)近先作大惡之人。
(九)不近好鬥之人。
(十)不近陰惡懷毒人。
(十一) 不近無恒數捨道人。
(十二) 不近博戲人。
(十三) 不近伎樂人。
(十四) 不近小兒。
(十五) 不近繫縛女色人。
(十六) 不近輕躁人。
(十七) 不近不護口人。
(十八) 不近貪人。
(十九) 不近販賣欺誑人。
(二十) 不近巧偽市道世所惡賤人。
(二十一) 不近掘河池人。
(二十二) 不近黃門女人同路一步。
(二十三) 不近調象人。
(二十四) 不近魁膾人。
(二十五) 不近調馬人。
(二十六) 不近斷見人。
(二十七) 不近無戒人。
由此觀之,如是『二十七種』惡人不應親近,近如是人必與同行,是故比丘當畏惡名,不應與此不淨業人同路行於一足之地。何以故?蓋若有比丘親近如是『二十七種』惡人,當知是惡比丘,將無法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甚至於將墮落『三惡道』,理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因人非聖賢,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尤其是修『六度萬行』菩薩道之行者,更應體念 世尊『遺教』之真諦,以戒為師,如法修行,有罪必發露懺悔,便能達到『無業一身輕(安)』,對於『道行』之提高,將有不可思議之效果。因修道在『修心』,若能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如是三業清淨,屆時必能『明心見性』,甚或『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 總而言之,從凡夫聞佛說『四諦法』起修,快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中又有『隔陰之迷』,進進退退,方能證得『阿羅漢果』。是故,比丘在此五濁惡世之末法時代,『障道因緣』層出不窮,若欲今生證得『阿羅漢果』者,誠非易事,何況欲此生『明心見性』,甚或『即身成佛』,更是癡人說夢(除非佛菩薩示現)。難怪歷代高僧大德,都鼓勵吾人修行三根普被之『淨宗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之『八地菩薩』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滿菩提願。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uesday, March 28, 2006

1389-云何為『三寶之涵義』

標題:云何為『三寶之涵義』

所謂『三皈依』,通常是指佛教的皈依佛法僧三寶。但是依據 常照法師所說,目前社會上有些神道教、一貫道也爛用『三皈依』(所謂皈依某某王爺,或皈依老母娘),真是四不像。其實 佛陀主張學佛修行者應先『皈依三寶』,理由有五:(1)為翻邪教三事而立三寶,(2)為除有情煩惱而立三寶,(3)為令眾生心起緣念而立三寶,(4)為求三乘道人而立三寶,(5)為種福人好樂不同而立三寶。至於云何為『三寶之涵義』?茲依《寶性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何等為六?即(1)『希有義』。如世寶物,貧窮之人所不能得,三寶如是,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為寶;(2)『離垢義』。如世真寶體無瑕穢,三寶如是,隨離諸漏,故名為寶;(3)『勢力義』。如世珍寶除貧去毒有大勢力,三寶如是,具不思議六神通力,故說為寶;(4)『莊嚴義』。如世珍寶能嚴身首令身姝好,三寶如是,能嚴行人清淨身故,故說為寶;(5)『最勝義』。如世珍寶譬諸物中勝,三寶如是,一切世中最為殊勝,故名為寶;(6)『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磨練不能變改,三寶如是,不為世間八法所改,故名為寶。
(二) 又具六意,故須敬也。何等為六?即(1)佛能誨示,法是良藥,僧能傳通,皆利益於我,報恩故敬;(2)末代惡時,傳法不易,請威加護,故須致敬;(3)為物生信稟承故敬;(4)示僧尼敬事儀式故敬;(5)令樂供養法得久住故敬;(6)為表勝相故敬
由此觀之,所謂『三寶』者,具有如是『十二種』涵義,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佛寶、法寶、僧寶三者,即是大藏經所謂之『三寶』,其種類大致分為(1)自性三寶(又稱一體三寶、同相三寶),(2)別相三寶(又稱化相三寶),(3)住持三寶,(4)理體三寶等四大類。是故『三寶』,如同世間瓊瑤,人之所珍,此之三種世所尊重,如世珍奇,就喻說之為寶。
總而言之,除非自甘墮落『六道輪迴』,否則要『了脫生死』學佛修行,必先『皈依三寶』,才能有朝一日證得佛果,況且『皈依三寶』,綜合佛經開示,至少有下列八種好處:(1)成為佛的弟子,(2)是受戒的基礎(才能進而受五戒八戒、十戒、在家菩薩戒),(3)減輕業障,(4)能積廣大的福德,(5)不墮惡趣(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6)人與非人均不能攪亂(四王天派遣三十六善神隨身護持),(7)一切好事都會成功,(8)能成佛道。因此,身為一位已『皈依三寶』的佛門弟子,不但要時時如法修行,而且要時時記住『三皈依』的意義,做完早晚課並迴向後,要念誦『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來提醒自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8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Monday, March 27, 2006

1388-旋塔將得幾福?

標題:旋塔將得幾福?

《三千威儀》云:「繞塔有五事,一低頭視地;二不得蹈蟲;三不得左右顧視;四不得唾塔前地上;五不得中住與人語。」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是繞塔,方為『如法』,將得無邊勝福。至於旋塔將得幾福?依《法苑珠林》開示:旋塔得何等福?佛言,旋塔有『五福德』。何等為五?即於後世將
(一)【得端正好色】。何因緣得端正好色?由見佛像歡喜故。
(二)【得聲音好】。何緣得聲音好?由旋塔說經故。
(三)【得生天上】。何緣得生天上?由當旋塔時意不犯戒故。
(四)【得生王侯家】。何緣得生王侯家?由頭面禮佛足故。
(五)【得泥洹道】。何緣得泥洹道?由有餘福故。
由此觀之,旋塔將得如是『五福德』。何以故?蓋如同《賢者五戒經》云:「繞佛三匝者,表敬三尊,一佛二法三僧;亦念滅三毒,一貪二瞋三癡。」又諸佛有無量無邊勝福德故,無量無邊大智慧故,無量無邊三昧解脫等,種種希有功德法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法』繞塔,所得功德,如佛在世等無差別。 總而言之,如來(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此等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畢竟當來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unday, March 26, 2006

1387-云何能『堪受補處菩薩在胎』


標題:云何能『堪受補處菩薩在胎』

所謂『八相成道』,即如同《大乘起信論》云:「(1)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歲。見時機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2)入胎,乘白象由摩耶夫人左脅入胎之相也;(3)住胎,在母胎行住坐臥一日六時為諸天說法之相也;(4)出胎,四月八日於藍毘尼園由摩耶右脅出生之相也;(5)出家,十九歲(或二十五歲)觀世之無常,出王宮入山學道之相也;(6)成道,經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成佛得道之相也;(7)轉法輪,成道以後五十年間說法普度人天之相也;(8)入滅,八十歲在娑羅雙樹下入於涅槃之相也。其中『入胎』,乃先觀察『堪受補處菩薩在胎』之母,然後方為之。至於云何能『堪受補處菩薩在胎』?依《法苑珠林》開示:凡是一生補處菩薩處於母胎,彼母若有『三十二種相』具足者,乃能堪受菩薩在胎。何等為三十二事?即
(一)彼母人正德而生。
(二)彼母人肢體具足。
(三)彼母人德行無缺。
(四)彼母人所生得處。
(五)彼母人為行庶幾。
(六)彼母人種類清淨。
(七)彼母人端正無比。
(八)彼母人名字得稱。
(九)彼母人身體形容上下相稱。
(十)彼母人未曾產生。
(十一) 彼母有大功德。
(十二) 彼母常念樂事。
(十三) 彼母心常隨順一切善事。
(十四) 彼母無有邪心。
(十五) 彼母身口及心自然調伏。
(十六) 彼母心口無所畏
(十七) 彼母多聞總持。
(十八) 彼母極女工巧。
(十九) 彼母心無諂曲。
(二十) 彼母心無諂詐。
(二十一) 彼母人心無有瞋恚。
(二十二) 彼母人心無有嫉妒。
(二十三) 彼母人心無有慳吝。
(二十四) 彼母人心無有急速。
(二十五) 彼母人心難可迴轉。
(二十六) 彼母人體有至德相。
(二十七) 彼母人心能懷忍辱。
(二十八) 彼母人心有慚有愧。
(二十九) 彼母人得薄婬怒癡。
(三十) 彼母人行無女家過。
(三十一) 彼母人行孝順向夫。
(三十二) 彼母人出生一切諸德,一切諸行皆悉具足。
由此觀之,若能具足如是『三十二事』之母人,乃能堪受一生補處後身菩薩,故其欲入母胎之時,取鬼宿日,然後乃入於母胎中,其受一生補處菩薩母胎已前,其母必須受八關齋,然後菩薩入於彼胎。
總而言之,『佛』是覺者之意思,能自覺,又能覺他,直至覺行圓滿(福慧兩足尊)者,叫做佛,故其『入胎』乃有異於凡夫,必選擇具足如是『三十二事』之母人,方乃入胎。何以故?蓋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如上之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畢竟當來得證『佛果』之成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6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aturday, March 25, 2006

1386-何等為『命未盡時便橫死』

標題:何等為『命未盡時便橫死』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人之為善積福,就如同存錢到銀行;人之為惡損福,就如同把銀行的存款提出來花用。如果一個人知道惜福培福,就如同少提款且常存款,其銀行的存款就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他的福報越來越大,不但可以來世生『富貴之家』享受人天福報,而且可以庇蔭子孫,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相反地,如果一個人只會損福又不會培福,就如同多提款且未再存款,其銀行的存款必定越來越少,甚至於借貸度日(即使金山銀山,也有掏空之日),也就是說他的福報越來越小,甚至於受到災殃,不但來世有可能生『三惡道』(即使是人道也是生『貧賤家庭』),而且可能禍害子孫,所謂『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是故有所謂『命未盡時便橫死』。至於何等為『命未盡時便橫死』?依《九橫經》開示:佛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時便橫死。何等為九?即
(一)【為不應飯為飯】。不應飯者,名不可意飯,亦為飽腹不調。
(二)【為不量飯】。不量飯者,名不知節度多飯過足。
(三)【為不習飯】。不習飯者,名為不知時,冬夏為至他國,不知俗宜飯食未習。
(四)【為不出生】。不出生飯者,為飯物未消復上飯,不服藥吐下,由未時消。
(五)【為止熟】。止熟者,大小便來時不即時行,噫噦嚏下風來時制。
(六)【為不持戒】。不持戒者,名為犯五戒殺盜婬兩舌飲酒,使入縣官捶杖斫刺,或從怨手死,或驚怖念罪憂死。
(七)【為近惡知識】。為近惡知識者,坐不離惡知識故不覺善惡。
(八)【為入里不時不知法行】。為入里不時者,名為冥行,亦里有諍,縣官長吏追捕不避,不如法行妄入他家舍。
(九)【為可避不避】。為可避不避者,為弊惡象馬牛車蛇蚖井水火刀杖醉惡人等忤擾。
由此觀之,如是為『九因緣』,命未盡時便橫死。何以故??蓋『因緣果報』是錯綜複雜的,如同世間法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雖然有『瓜子』『豆子』的因,也要有土地、陽光和水份的助緣,才能發芽生根,成長茁壯,開花結果。如果把它放在陰暗的地方,不但不能開花結果,而且可能發霉腐爛,化為烏有,此之所以佛法所謂『禮佛』『拜懺』才可以『消除業障』的道理。例如『三昧水懺』所記載悟達國師的『冤業病(人面瘡)』,得到 迦諾迦尊者的幫忙化解,才得以消除其冤業。況且種子的發芽生長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如果你剛種不久的『豆子』,結果長出『絲瓜』,可能先前已經有『瓜子』在土中,經過相當時間,當然先種的『瓜子』先發芽生長,而不是『種豆而得瓜』的因果錯亂。
總而言之,如今末法時期的眾生,常遭橫禍連連,如火燒、水溺、車撞、墜機等,以及怪病層出不窮,令醫師束手無策,其來有自,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宿命通』,不知其真正的因果而已,故『因緣果報』誠非虛言。所謂『雖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百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菩薩畏因,凡夫未果』,我們應該深信因果,趕緊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甚至於菩薩戒,如法(修行六度萬行)修行,由『戒』生『定』,再由『定』生『慧(佛法稱為般若)』,如此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就能『究竟涅槃』(此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開示),超出三界,不再墮入六道輪迴。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5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Friday, March 24, 2006

1385-何等為『二種說法』

標題:何等為『二種說法』

《金光明經》云:「說法者有五種事,即(1)法施彼我兼利,財施不爾;(2)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財施者不出欲界;(3)法施利益法身,財施之者長養色身;(4)法施增長無窮,財施必有竭盡;(5)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只有伏貪心。故知財施不及法也,就法施中自有階漸,若有所解不用他知,恐他勝己祕而有說,則自未來常不聞法。至於何等為『二種說法』?依《法苑珠林》開示:說法者,復有二種,一者清淨,二者不清淨。茲分述之如下:
(一) 【不清淨說者】。復有五事,即(1)為利故說;(2)為報而說;(3)為勝他說;(4)為十報說;(5)疑說。
(二) 【清淨說者】。復有五事,即(1)先施食然後說;(2)為增長三寶故說;(3)斷自他煩惱故說;(4)為分別邪正故說;(5)為聽者得最勝故說。
由此觀之,不淨說法者,名曰垢穢,名為賣法,亦名污辱,亦名錯說,亦名失意。是故清淨說者應行四法。何等為四?即(1)廣博多學,能持一切言辭章句;(2)決定善知世間出世間諸法生滅相;(3)得禪定慧,於諸經法隨順無諍;(4)不增不損如所說行。如是清淨說者將如《正法念經》云:「說法有十功德多所利益。何等為十?(1)時處具足;(2)分別易解;(3)與法相應;(4)非為利養;(5)為調伏心;(6)隨順說法;(7)說施有報;(8)說生死法多諸障礙;(9)說天退歿;(10)說有業果。若說法人有此十法,令聞法者得多功德利益安樂乃至涅槃。」
總而言之,菩薩修行,不單是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更主要之目的,即是廣度無量無邊一切眾生,而以四攝法為其方法,更以『法布施』為最,蓋法施能成就眾之法身慧命,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甚至於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為隨順眾生根機,常根據佛法教理,善巧方便,不辭疲倦,講經說法,化導眾生,令眾生聞法解悟,發心修行,得度慳貪罪惡之心,是故菩薩之法施(說法度生),以時間而言,沒有先來後到之分別;以對象而言,亦無高貴貧賤之分別,能在同一時間之內供養一切眾生。修行菩薩道之人,若能以弘揚佛法為職志,無論是用語言、文字或是贊助方式,都是眾生之大施主,此種功德,即如同農夫種田,只要努力耕耘,屆時決定大豐收;功德福報亦是如此,只要能以弘揚佛法為職志,讓眾生能福慧增長,未來之功德福報決定無可限量。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4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hursday, March 23, 2006

1384-何等為『五十事要法之義』




標題:何等為『五十事要法之

眾所周知:吾人須堅守『五戒』,方能來世保持人身;須造作『十善業』,方能來世生天道;須造作『十善業』並修行『禪定』,方能來世生色界天或無色界天;須修行『四諦法』,方能證阿羅漢果;須修行『十二因緣法』,方能證辟支佛果;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證佛果,如是林林總總,皆是佛法不厭其煩所開示的,然而總結有所謂『五十事要法』。至於何等為『五十事要法之義』?茲依《辯意長者子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有【五事】得生天上。何謂為五?即(1)慈心不殺,恤養物命令眾得安;(2)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諸窮乏;(3)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4)誠信不欺於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5)不飲酒不經過口。是為五事得生天上。
(二) 復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謂為五?即(1)布施恩潤貧窮;(2)持戒不犯十惡;(3)忍辱不亂眾患;(4)精進勸化無有懈怠;(5)一心奉孝盡忠。是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長壽端正威德得為人主一切敬侍
(三) 復有【五事】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謂為五?即(1)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道;(2)破壞佛寺尊廟;(3)四輩轉相誹謗不計殃罪,無敬順意;(4)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5)當來有欲為道,已得為道便不順師教誨,而自貢高輕慢誹謗師。是為五事死入地獄,展轉地獄無有出期。
(四) 復有【五事】墮餓鬼中。何謂為五?即(1)慳貪不欲布施;(2)盜竊不孝二親;(3)愚闇無有慈心;(4)積聚財物不肯衣食;(5)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是為五事墮餓鬼中
(五) 復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為五?即(1)犯戒私竊偷盜;(2)負債觝而不償;(3)殺生以身償之;(4)不善聽受經法;(5)常以因緣艱難齋戒施會以俗為緣。是為五事生畜生中
(六) 復有【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何謂為五?即(1)施慧普廣;(2)禮敬三寶及眾長者;(3)忍辱無有瞋恚;(4)柔和謙下;(5)博聞經戒。是為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
(七) 復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即(1)憍慢不敬;(2)親二剛強無恪心;(3)放逸不禮三尊;(4)盜竊以為生業;(5)負債逃避不償。是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
(八) 復有【五事】得生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何謂為五即(1)至誠不欺於人;(2)誦經無有彼此;(3)護戒不謗聖道;(4)教人遠惡就善;(5)不求人長短。是為五事生於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
(九) 復有【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醜惡心意不安,常懷恐怖。何謂為五?即(1)常無至誠欺詐於人;(2)大會之人有說法者而誹謗之;(3)見諸同學而輕試之;(4)不見他事而為作過;(5)鬥亂兩舌彼此。是為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醜惡身心不安常懷恐怖
(十) 復有【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何謂為五?即(1)身奉三寶勸人令事;(2)作佛形像當使鮮潔;(3)常奉佛教不犯所受;(4)普慈一切與尊正等如愛赤子;(5)所受經法晝夜諷誦。是為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
由此觀之,如是『五十事』要法之義,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欣然歡喜信受,將逮得法忍,並得法眼淨。何以故?蓋善因得善報,惡因得惡報,譬如種『財布施』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財富』之果;種『法布施』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聰明智慧』之果;種『無畏施』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健康長壽』之果;種『念 阿彌陀佛』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往生西方淨土』之果;種『忍辱』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莊嚴標緻』之果;種『殺生』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短命多病』之果;種『偷盜』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貧窮卑微』之果;種『邪淫』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配偶不貞』之果;種『妄言』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被譭謗』『被詐欺』『被背信』之果等等。如同經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總而言之,吾人要來世保持『人身』,勢必要謹守『五戒』;要生『天道』或『淨土』,勢必要修『十善業』。何以故?蓋『五戒』如同儒家之『仁義禮智信』,是人類基本的規範;而『十善業』如同一神教之『十誡』,是生『天道(一神教稱為【天堂】)』之必備要件,也是往生『淨土』之要件,無論往生『兜率淨土(此為第四層天)』,或是往生『西方淨土(《觀無量壽佛經》之淨業三福之一,可提昇蓮花品位)』,都須修『十善業』。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今生欲『明心見性』或高品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可造『十惡業』。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3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famscl.groups.com.tw/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Wednesday, March 22, 2006

1383-云何將『危及王身』


標題:云何將『危及王身』

今日之『政治動盪』、『經濟蕭條』、『社會不安』、『天災連連』,乃因先前眾生之『貪瞋癡慢疑』,所造身、語、意三業,而招引之共業。尤其以『九二一大地震』,乃所謂『吉凶未到,先有兆』,警告吾人要淨化民心,改過遷善,朝野團結。是故若欲改善政經環境,唯有從『淨化民心』開始,而欲淨化民心則應由『當政者(國家領導人)』做起,方能收『風動草偃』之效。換言之,當政者應當了知云何將『危及王身(國家領導人)』而規避之,方能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至於云何將『危及王身(國家領導人)』?茲依《雜寶藏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何等為七?即(1)耽荒女色不敬真正;(2)嗜酒醉亂不恤國事;(3)貪著棋博不修禮敬;(4)游獵殺生都無慈心;(5)好出惡言初不善語;(6)賦役謫罰倍加常則;(7)不以義理劫奪民財。有此七事能危王身。
(二) 又有【三事】俱敗王國。何謂三事?即(1)親近邪佞諂惡之人;(2)不附賢良不受善言;(3)好伐他國不養人民。此三不除傾敗之期,非旦則夕。
由此觀之,如是『十事』,將危王身(國家領導人)及王國,王應規避之。何以故?蓋夫為王者率土歸仰,王當如橋濟度萬民,王當如稱親疏皆平,王當如道不違聖蹤,王者如日普照世間,王者如月與物清涼,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者如天覆蓋一切,王者如地載養萬物,王者如火為諸萬民燒除惡患,王者如水潤澤四方,應如過去轉輪聖王,乃以十善道教化眾生。
總而言之,當政者若欲規避危王身(國家領導人)而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勢必要避免如是『十事』,始於格除『物欲』,進而如同孔子於《大學》所示: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此與上述 佛陀教化『治國之道』,應從避免如是『十事』做起,頗有志同道合之處,為吾人不能不知。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2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1382-何等為『人之十六苦』


標題:何等為『人之十六苦』

舉凡眾生都因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不知人生宇宙之真諦而造三業(身業、口業、意業),再由三業而沉淪於六道(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受苦報;受苦報之際,更生三惑,再因三惑而造三業,再由三業而輪迴六道受苦,如此頭出頭沒、循環不息。是故眾生乃隨『業』而生,承受各種『苦』報,有所謂『三苦』『八苦』,乃至無量苦。至於何等為『人之十六苦』?依《正法念經》開示:爾時夜摩天王,為諸天眾以要言之,於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
(一)中陰苦。
(二)住胎苦。
(三)出胎苦。
(四)怖食苦。
(五)怨憎會苦。
(六)愛別離苦。
(七)寒熱等苦。
(八)病苦。
(九)他給使苦。
(十)遣求營作苦。
(十一) 近惡知識苦。
(十二) 妻子親里衰惱苦。
(十三) 飢渴苦。
(十四) 為他輕毀苦。
(十五) 老苦。
(十六) 死苦。
由此觀之,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終及餘眾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為中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敗壞。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當深觀察無常之法,若能如是無復恩愛係戀之心,亦無貪欲瞋恚愚癡之想,永斷生老病死之苦,得離一切不善之法,增益無量清淨之行,深達諸法十二緣起,以是因緣常值諸佛。所以者何?若人得達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若見法者;即名見佛;欲見佛者,當持淨戒威儀無缺。 總而言之,設若吾等因往昔所造諸惡業,而業障現前受上述『十六苦』,更應多多禮佛、拜懺、念佛、誦經。只要心誠,則能『感應道交』,獲得諸佛菩薩護念加持,福至心靈,進而發菩提心,受持齋戒(只要吃三淨肉,而不一定要長素),讀誦大乘經典,並勸進行者,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積存『信願行』三資糧。只要臨命終能感應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接引,就能轉變『煩惱』成為『菩提』。何以故?蓋『西方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1)但受身心安泰之樂,而無苦苦;(2)但受依正莊嚴之樂,而無壞苦;(3)但受三昧寂靜之樂,而無行苦;(4)有蓮花化生之樂,而無胎獄之生苦;(5)有相好光明之樂,而無衰壞之老苦;(6)有自在康寧之樂,而無病痛之病苦;(7)有壽命無量之樂,而無四大分散之死苦;(8)有海會相聚之樂,而無與所愛別離之苦;(9)有上善俱會之樂,而無怨憎相會之苦;(10)有所欲如意之樂,而無有求不得之苦;(11)有五蘊皆空之樂,而無五陰熾盛之苦。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2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uesday, March 21, 2006

1381-云何為『行十善業功德』

標題:云何為『行十善業功德』
俗諺:「生天須造生天業(不是『一神教』所說是某天神或某上帝,要你生天,你就可以生天);未必修仙便成仙。」何謂『生天業』?即十善業是也。換言之,即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淫、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癡見。其實要『永離』十惡業,是要聖人才做得到,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做到的。雖然如此,只要慢慢去學,總有做到永離的一天,所以它是屬『五乘(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共法』,是做人之本、是和樂之源、是五乘之基。至於云何為『行十善業功德』?茲依《大集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休息殺生】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於諸眾生得無所畏;(2)於諸眾生得大慈心;(3)斷惡習氣;(4)少諸病惱為事決斷;(5)得壽命長;(6)為非人護持;(7)寤寐安隱無諸惡夢;(8)無諸怨讎;(9)不畏惡道;(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殺生得十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證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離諸殺害,長壽眾生來生其國
(二) 【休息偷盜】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具大果報為事決斷;(2)所有財物不共他有;(3)不共五家;(4)眾人愛敬無有厭足;(5)游行諸方無有留難;(6)行來無畏;(7)以樂布施;(8)不求財寶自然速得;(9)得財不散;(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偷盜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到菩提時,於彼國土具足種種華果樹林衣服瓔珞莊嚴之具,珍奇寶物無不充滿
(三) 【休息邪婬】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得諸根律儀為事決斷;(2)得住離欲清淨;(3)不惱於他;(4)眾人喜樂;(5)眾人樂觀;(6)能發精進;(7)見生死過;(8)常樂布施;(9)常樂求法;(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邪婬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無有生具,亦無女根,不行婬慾皆悉
(四) 【休息妄語】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眾人保任所言皆信;(2)於一切處乃至諸天發言得中;(3)口出香氣如優缽羅華;(4)於人天中獨作證明;(5)眾人愛敬離諸疑惑;(6)常出實語;(7)心意清淨;(8)常無諂語言必應機;(9)常多歡喜;(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妄語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無有生具,眾妙寶香常滿其
(五) 【休息兩舌】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身不可壞平等;(2)眷屬不可壞平等;(3)善友不可壞平等;(4)信不可壞平等;(5)法不可壞平等;(6)威儀不可壞平等;(7)奢摩他不可壞平等;(8)三昧不可壞平等;(9)忍不可壞平等;(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兩舌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所有眷屬,一切魔怨及他朋黨,所不能壞
(六) 【休息惡口】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得柔軟語;(2)揵利語;(3)合理語;(4)美潤語;(5)言必得中;(6)直語;(7)無畏語;(8)不敢輕陵語;(9)法語清辯;(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惡口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法聲充遍,離諸惡語
(七) 【休息綺語】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天人愛敬;(2)明人隨喜;(3)常樂實事;(4)不為明人所嫌共住不離;(5)聞言能領:(6)常得尊重愛敬;(7)常得愛樂阿蘭若處;(8)愛樂賢聖默然;(9)遠離惡人親近賢聖;(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綺語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端正眾生來生其國,強記不忘樂住離欲
(八) 【休息貪欲】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身根不缺;(2)口業清淨;(3)意不散亂;(4)得勝果報;(5)得大富貴;(6)眾人樂觀;(7)所得果報眷屬不可破壞;(8)常與明人相會;(9)不離法聲;(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貪欲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離於魔怨及諸外道
(九) 【休息瞋恚】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離一切瞋;(2)樂不積財;(3)眾聖喜樂;(4)常與賢聖相會;(5)得利益事;(6)顏容端正;(7)見眾生樂則生歡喜;(8)得於三昧;(9)得身口意光澤調柔;(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瞋恚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得菩提時,於彼國土所有眾生,悉得三昧,來生其國心極清淨
(十) 【休息邪見】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1)心性柔善朋侶賢良;(2)信有業報乃至奪命不起諸惡;(3)敬信三寶設為活命不信天神;(4)得於正見不怪異事亦不簡擇良日吉時;(5)常生人天離諸惡道;(6)常樂福德明人讚譽;(7)棄俗禮儀常求聖道;(8)離斷常見入因緣法;(9)常與正趣正發心人共相會遇;(10)身壞命終得生善道。是名休息邪見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是人速滿六波羅蜜,於淨佛土而成正覺,得菩提已,於彼佛土功德智慧一切善根莊嚴眾生來生其國,不信天神離惡道畏,於彼命終還生善道。
由此觀之,『十善業』可分身業三(離殺、離盜、離邪淫)、口業四(離妄語、離惡口、離兩舌、離綺語)、意業三(離貪、離瞋、離癡),是『五乘共法』,可細分為五品,所以淨宗祖師藕益大師認為(1)下品十善是名『修羅業道』(2)中品十善是名『人趣業道』(3)有漏上品十善是名『天趣業道(色界天無色界天須加修『禪定』)(4)無漏上品十善是名『二乘業道(須加修『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5)亦漏無漏上品十善是名『菩薩業道(須加修『六度波羅蜜』)』(6)非漏非無漏上上品十善是名『佛界業道(須加修十波羅蜜)』。 總而言之,佛教行門以『十善業』為大宗,以其近為人天樂果之正因,遠可為三乘菩提之基本。一切戒法,雖條陳數十或數百,要其大旨,不出此十善業道。尤其是我們修行『念佛法門』者,若要較高『品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除了要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為正行,更要造作『十善業』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莊嚴佛淨土為助行,如此正、助並行,則『上品上生』,指日可待矣!願與諸仁者共勉之。由此觀之,『十善業』可分身業三(離殺、離盜、離邪淫)、口業四(離妄語、離惡口、離兩舌、離綺語)、意業三(離貪、離瞋、離癡),是『五乘共法』,可細分為五品,所以淨宗祖師藕益大師認為(1)下品十善是名『修羅業道』(2)中品十善是名『人趣業道』(3)有漏上品十善是名『天趣業道(色界天無色界天須加修『禪定』)(4)無漏上品十善是名『二乘業道(須加修『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5)亦漏無漏上品十善是名『菩薩業道(須加修『六度波羅蜜』)』(6)非漏非無漏上上品十善是名『佛界業道(須加修十波羅蜜)』。 總而言之,佛教行門以『十善業』為大宗,以其近為人天樂果之正因,遠可為三乘菩提之基本。一切戒法,雖條陳數十或數百,要其大旨,不出此十善業道。尤其是我們修行『念佛法門』者,若要較高『品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除了要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為正行,更要造作『十善業』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莊嚴佛淨土為助行,如此正、助並行,則『上品上生』,指日可待矣!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1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Monday, March 20, 2006

1380-云何為『掃塔功德』

標題:云何為『掃塔功德』

《法苑珠林》云:掃塔上有五事(1)不得著履上;(2)不得背佛掃塔;(3)不得取上善土持下棄;(4)不當下佛像上故華;(5)當旦過澡手自持淨巾還拭佛像。復有五事(1)當先灑地;(2)當使調;(3)當待燥;(4)不逆掃;(5)不得逆風掃。復有五事(1)不得去善土;(2)當自手拾草;(3)當取中土轉著下處;(4)不得令四角掃處有跡;(5)掃塔前六步使淨。又《沙彌威儀經》云:「掃地有五法(1)不得背人;(2)不得逆掃;(3)當令淨;(4)不得有跡;(5)當即畚棄。設若吾等學佛修道者能『如法』掃塔,將能得無量功德。至於云何為『掃塔功德』?茲依有關『大藏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撰集百緣經》云:掃地(掃塔)得五功德。即(1)自除心垢;(2)除他垢;(3)去憍慢;(4)調伏心;(5)增長功德得生善處
(二) 又《無垢清淨女問經》云:掃地(掃塔)得五功德。即(1)自心清淨他人見生淨心;(2)為他愛;(3)天心歡喜;(4)集端正業;(5)命終生善道天中。
由此觀之,設若吾等學佛修道者能『如法』掃塔,將能得『如是』功德。何以故?蓋如同《增一經》云:掃佛塔有五法(1)水灑地;(2)除去瓦石;(3)平正其地;(4)端意掃地;(5)除去穢惡地,既淨已,隨能持一枝香華散布地上供養得福無量。況且諸佛有無量無邊勝福德故,無量無邊大智慧故,無量無邊三昧解脫等,種種希有功德法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法』掃塔,所得功德,如佛在世等無差別。
總而言之,如來(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此等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畢竟當來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2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unday, March 19, 2006

1379-云何為『受持菩薩藏經之功德』

標題:云何為『受持菩薩藏經之功德』

吾人從有生以來,即有業種,由惑造業,再由業招(苦)報。如期《地藏經》云:「舉心動念,無非是業。」由種發種,以業積業,六道障緣,輪轉無窮,匪藉誦經禮懺,詎能消除。大凡誦經,尤其讀誦大乘經典者,無非發菩提心,自利利他為方便,即受持讀誦(自利),並為人解說(利他),以修行六度萬行菩薩道為依歸,福慧雙修圓滿『佛菩提』。至於云何為『受持菩薩藏經之功德』?茲依《菩薩藏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殷重聽聞讀誦解義,乃至為他廣分別說,當知是人復得如是十種功德稱讚利益。何等為十?即(1)成就機速慧;(2)成就捷辯慧;(3)成就猛利慧;(4)成就迅疾慧;(5)成就廣博慧;(6)成就甚深慧;(7)成就通達慧;(8)成就無著慧;(9)常現前見一切如來,既得見已以清美頌而為讚歎;(10)善能如理請問如來,又能如理開釋疑難。
(二) 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讀誦解義,乃至為他廣分別說,當知是人復獲如是十種功德稱讚利益。何等為十?即(1)常樂遠離諸不善友;(2)常樂親近諸善知識;(3)能緩諸魔所有繫縛;(4)摧殄諸魔所有軍陣;(5)善能訶厭一切煩惱;(6)於一切行心常捐捨;(7)違背一切向惡趣道;(8)歸向一切趣涅槃道;(9)善說一切越度生死清淨之施;(10)巧能隨學一切菩薩所行軌則,又能奉行諸佛教敕。
由此觀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如是受持菩薩藏經,殷重聽聞受持讀誦,研尋義趣明了通達,復能為他廣說開示,當知是人則為獲得如上『二十種』功德利益。何以故?蓋受持讀誦經典並為人解說,乃是自利利他的方法之一,是故念誦者,身要端肅不懈,口要念誦貫徹,意要注心不移,則三業與三止相合。至若身能恪恭不怠,口能出音明爽,意能隨文作觀,則三業與三觀相契。三止三觀如鏡鑑像,嘗無簡擇,然能纖毫不遺,此則我心與聖心感應道交,如水投水,以空合空,可謂功溥法界,量等虛空。雖有主張讀誦經典,不要思索經義,一味念去,方能去除妄念。可是本人認為此種念法,與孩童唱念『兒歌』,或是鸚鵡學說『人語』有何功用?若要去除妄念,可用『數息』或『念佛』即可達到,何必浪費『誦經入觀』,得以薰習『身口意三淨業』的大好機會呢?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至『十迴向』,須一大阿僧祇劫,即佛法所稱『三賢位』之菩薩;從『初地(歡喜地)』至『七地(遠行地)』,又須一大阿僧祇劫(即第二阿僧祇劫);從『八地(不動地)』至『成佛』,尚須一大阿僧祇劫(即第三大阿僧祇劫),況且菩薩乘『願力』再來,亦有『隔陰之迷』,尤其在『末法時期』之今日,欲『明心見性』都很困難,何況欲『即身成佛』?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法受持讀誦『菩薩藏經』,現身將得如上述多種功德,命終之後又能歸向一切趣涅槃道,直至成就『佛道』。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1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aturday, March 18, 2006

1378-何等為『食施獲五福』

標題:何等為『食施獲五福』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之法門。所謂『布施波羅蜜』,乃指菩薩修布施行,能以種種錢財物質(食物、衣服、房舍、車輛等等),乃至自己最寶貴之生命、頭目、腦髓,皆可施予一切眾生,滿足眾生之願求。至於何等為『食施獲五福』?依《食施獲五福報經》開示: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不損,人持飯食施人,有五功德,令人得道,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則獲五福。何等為五?即
(一)【施命】。何謂施命?人不得食時顏色樵瘁不可顯示,不過七日奄忽壽終,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命,其施命者世世長壽生天世間,壽命延長不中夭傷,自然福報則富無量,是為施命。
(二)【施色】。何謂施色?人不得食時顏色樵瘁不可顯示,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色,其施色者世世端正,生天世間顏色暐曄,人見歡喜稽首作禮,是為施色。
(三)【施力】。何謂施力?人不得食時身羸意弱所作不能,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力,其施力者世世多力,生天人間力無等雙,出入進止力不耗減,是為施力。
(四)【施安】。何謂施安?人不得食時心愁身危,坐起不定不能自安,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安,其施安者世世安隱,生天人間不遇眾殃,其所到處常遇賢良,財富無量不中夭傷,是為施安。
(五)【施辯】。何謂施辯?人不得食時身羸意弱口不能言,是故智者則為施食,其施食者則為施辯口,說法利無所質礙,慧辯通達,生天世間,聞者歡喜,靡不稽首聽採法言。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施食,將能得如是『五福食之報』也。何以故?蓋菩薩或作佛事或法僧事,若於如來塔像之所,或掃去塵穢,或嚴飾清淨,或以妙香華及塗香等而為供養,又或修治如來故壞塔廟,是為佛事;隨聞何等法門,即當受持書寫讀誦思維修習,及為他解說,或以無顛倒相應修學,是為法事;以衣服、『飲食』、坐臥之具、病緣醫藥奉施眾僧,乃至但以少分清冷之水而為供施,是為僧事,如是名為菩薩供養承事施。
總而言之,布施為佛弟子應有之德行,六度、四攝都以布施為首。小乘雖以自度為主,然亦深重布施之修行。由布施程度之深淺,可為佛弟子對於佛法有無深切認識之測驗。舉凡對佛法有深切認識者,對財物布施無不量力而行。布施是一種犧牲,能把自己所有之財物施於人,或獻出自己精神生命去成就他人;布施是順於無常、無我之真理,故能大心行施之人,對佛法之正理最易契入。學佛有自利行與利他行二種,布施是利他行中最顯著之表現。換言之,人人隨時隨處都有布施之機會,只要有犧牲自我、同情他人之心,盡其在我,固不限於家財無盡方可行布施,布施到沒有任何東西不可捨,施捨之後,不但不計酬報,亦無一點悔意,至此地步,可算是『三輪體空』之具足布施。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18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Friday, March 17, 2006

1377-何等為『十八事難』

標題:何等為『十八事難』

畏難茍安,人之常情。佛陀恐修行人得知須歷經三大阿僧衹劫才能證得『佛果』,仍復畏縮不前,不肯精進造修,故提出『十八事難』來教誡修行人,希望引以為戒,勇往直前,不可畏縮,直到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何等為『十八事難』?依《雜譬喻經》所開示的『十八事難』,分述如下:
(一)值佛世難。
(二)正使值佛得為人難。
(三)正使成人在中國生難。
(四)正使在中國生種姓家難。
(五)正使在種姓家四支六情完具難。
(六)正使四支六六情完具得財產難。
(七)正使得財產值善知識難。
(八)正使得善知識具智慧難。
(九)正使得智慧具善心難。
(十)正使得善心能布施難。
(十一) 正使能布施欲得賢善有德人難。
(十二) 正使得賢善值有德人往至其所難。
(十三) 正使至其所得宜適難。
(十四) 正使得宜適得受聽說難。
(十五) 正使聽說得正解智慧難。
(十六) 正使得解能受深經難。
(十七) 正使受深經得如說修行難。
(十八) 正使能受深經得如說修行得證聖果難。
由此觀之,如是『十八事難』,為學佛修道而欲早證『菩提』者,所應時時引以為誡。何以故?蓋《雜譬喻經》所開示之『十八事難』中,有屬『世間難』與『出世間難』。而後者又細分為『依教起行難』、『學道證果難』與『弘法利生難』三類。雖然欲了脫生死、超出三界,困難重重,但是也不能畏縮不前,寧願在六道輪迴、頭出頭沒。
總而言之,身在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惡世之學佛修道者,將遭遇無量無邊之『障道因緣』,尤以『十八事難』為甚,不如西方極樂世界『但受諸樂無有眾苦』之殊勝,難怪 世尊『無問自說(阿彌陀經)』地推薦,古今高僧大德亦苦口婆心地勸勉有情眾生,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淨土。何以故?蓋『念佛法門』乃是最方便、最簡單、最穩當、最疾捷、最圓最頓之無上法門。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1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hursday, March 16, 2006

1376-云何得『生梵天』

標題:云何得『生梵天』

舉凡菩薩修行『六波羅蜜』時,應以『智慧波羅蜜』為前導,蓋其乃為『前五度』之眼目,若無其引導,必定一盲引眾盲,相繼入火坑。茲以『布施度』而言,若不以『智慧度』為指引,布施者只能得『有漏福德』。來世若在『天道』,只能享天福,福報享盡,仍然要再墮入六道輪迴;來世若在『人道』,只能生在富貴家庭享樂,福報享盡,亦同前者;來世可能生在『畜生道』,當有錢人之寵物,不愁吃穿,而且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來世可能生在『餓鬼道』,當如同城隍爺、土地公等多財鬼。至於云何得『生梵天』?依《佛說福田經》開示:佛告天帝,復有七法廣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謂為七?即
(一)興立佛圖、僧房、堂閣。
(二)興立園果、浴池、樹木清涼。
(三)常施醫藥,療救眾病。
(四)作牢堅船,濟度人民。
(五)安設橋梁,過度羸弱。
(六)近道作井,渴乏得飲。
(七)造作圊廁,施便利處。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廣施如是『七事』,將得梵天福。何以故?蓋修行布施,即是對治眾生慳貪罪惡之心。貪是求其所無,慳是吝己所有,此是煩惱障之根本,行布施法,能破除之。又修行布施,即可廣結善緣而除怨,否則,一家飽暖千家怨,財聚則民散,不免結惡緣。且行施者,只要量力而為,並不致因而缺乏,如《四十二章經》云: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總而言之,布施為佛弟子應有之德行,六度、四攝都以布施為首。小乘雖以自度為主,然亦深重布施之修行。由布施程度之深淺,可為佛弟子對於佛法有無深切認識之測驗。舉凡對佛法有深切認識者,對財物布施無不量力而行。布施是一種犧牲,能把自己所有之財物施於人,或獻出自己精神生命去成就他人;布施是順於無常、無我之真理,故能大心行施之人,對佛法之正理最易契入。學佛有自利行與利他行二種,布施是利他行中最顯著之表現。換言之,人人隨時隨處都有布施之機會,只要有犧牲自我、同情他人之心,盡其在我,固不限於家財無盡方可行布施,布施到沒有任何東西不可捨,施捨之後,不但不計酬報,亦無一點悔意,至此地步,可算是『三輪體空』之具足布施。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16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Wednesday, March 15, 2006

1375-何等為『十種慢業』

標題:何等為『十種慢業』

佛法有所謂『三毒』『五鈍使』,前者乃指貪、瞋、癡,謂吾人因有此無始劫來之三毒;後者乃指除貪、瞋、癡之外,再加慢、疑(此二者實屬廣義之癡毒)二者,謂吾人因有此五鈍使,將遮蔽如來藏(佛性),成為充滿『善業、惡業』種子之阿賴耶識,致使吾人在六道輪迴,永無休止。其中尤以『癡毒』為過深重,復難捨離。何以故?如《大寶積經》所示:蓋貪結為諸有種子,生死蔓延,聯持不絕,以是義故,微細難斷;因瞋犯者,墮於惡趣,可速除斷;因癡犯者,當墮八種大地獄中,難可解脫。而由癡毒所延伸之『慢鈍使』,更有慢結(九種煩惱之一)、慢見(十見之一)、慢惑(十惑之一)諸義,皆是障道因緣,為學佛修道者所應消除者,所謂『貢高我慢山,難貯功德水』是也。至於何等為『十種慢業』?依《華嚴經》開示:有十種慢業應當避之。何等為十?即
(一) 於尊重福田和上阿闍梨父母沙門婆羅門所,而不尊重恭敬供養,是為慢業。
(二) 有諸法師得勝妙法,於大乘深法知出生死道,得陀羅尼成就多聞,具智慧藏善能說法,而不信受恭敬供養是為慢業。
(三) 聽受法時,若聞深法應發離欲心歡喜無量,而不讚法師令眾歡喜,是為慢業。
(四) 起慢心自高凌彼,不省己實不調自心,是為慢業。
(五) 起計我心,見有功德智慧者不讚其美,見無德者反說其善,若聞讚他於彼人所起嫉妒心,是為慢業。
(六) 若有法師知是法是律是實是佛語,以憎嫉故說言非法非律非實非佛語,欲壞他信心故,是為慢業。
(七) 自敷高座,我為法師不應執事,不應恭敬供養餘人諸修梵行,尊長有德悉應恭敬供養於我,是為慢業。
(八) 遠離頻蹙惡眼視彼,常以和顏等觀眾生,言常柔軟無有麤獷離恚恨心,而於彼法師求其過惡,是為慢業。
(九) 以我慢心,於多聞者不往恭敬起聽聞法,留難亦不諮問,何等為善何等不善?何等應作何等不應作?何等業長夜饒益一切眾生?作何等行不益眾生?作何等行從明入明?作何等行從冥入冥?如是人輩為我心漂沒,不能得見出要正道,是為慢業。
(十) 起慢心故不值諸佛難得之法,消盡宿世所種善根,不應說而說,起呵責心更相譏論,住如是法應入邪道,但菩提心力故,而不永捨菩薩所行,雖不捨菩薩道,而於無量百千萬劫,尚不值佛,何況聞法?是為慢業。
由此觀之,菩薩若能避如是『十種慢業』,將能摧伏我慢。何以故?蓋捨欲出家而作沙門,若能遵行三衣一缽及行乞以養身,完完整整身無外物,不貪求五欲六塵,只上求『佛道』以養法身慧命(親近阿闍梨師長聖眾),下化『眾生』以積功累德(於彼忿恚惱害有情,常行忍辱之行),悲智雙運、福慧雙修,正符合佛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之戒律,將很容易『看得破、放得下』,如是,何懼不開悟、不了脫生死? 總而言之,大乘經云:貪業太重,來世必墮『餓鬼道』;瞋業太重,來世必墮『地獄道』;癡業太重,來世必墮『畜生道』。又云:依報(我們的生活環境)隨著正報(眾生的身口意所造善、惡業)轉,因眾生多造貪業,必遭致『水災』;因眾生多造瞋業,必遭致『火災』;因眾生多造癡業,必遭致『風災』;因眾生多造慢業,必遭致『震災』;因眾生多造疑業,必遭致『人禍(如戰爭、種族屠殺)』。而上次慘絕人寰之『九二一』大地震,正是臺灣眾生之『慢業』所致,設若國人再不覺醒,以淨化民心(三毒五鈍使)為當務之急 ,則天災(火、水、風、地震)人禍(殺、盜、淫妄)將連連不絕而腐蝕國本、消耗國力。是故要想得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必須先從『淨化民心』開始。要想淨化民心,更須從人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為起步,人人各守本份職責,尤其吾等學佛修道者,更應時時『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如是,則能逐漸『淨化人心』,社會亂象亦會逐漸消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願景將能早日實現。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15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uesday, March 14, 2006

1374-云何為『無慚無愧之差別』


標題:云何為『無慚無愧之差別』

眾所周知:『無慚』者,言作惡自心無恥也,如同《唯識論》曰:「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能障礙慚,生長惡行為業。」且《俱舍論》曰:「於所造罪自觀無恥,名曰無慚,觀他無恥說名無愧。」又『無愧』者,不顧世間恣作暴惡也,如同《唯識論》曰:「云何無愧?不顧世間,崇重暴惡為性。能障礙愧,生眾惡行為業。」且《俱舍論》曰:「為諸善士所訶厭名為罪。於此異中不見怖畏,說名無愧。」至於云何為『無慚無愧之差別』?茲依《法苑珠林》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無慚;於諸罪中不見怖畏是無愧。
(二)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無慚;於諸罪中不見怖畏是無愧。
(三)不恭敬是無慚;不怖畏是無愧。
(四)不厭賤煩惱是無慚;不厭賤惡行是無愧。
(五)作惡不自顧是無慚;作惡不顧他是無愧。
(六)作惡不自羞是無慚;作惡不恥他是無愧。
(七)作惡不羞恥是無慚;作惡而傲逸是無愧。
(八)獨一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對他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九)若對少人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眾人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十)若對惡趣有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善趣有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十一) 若對愚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智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十二) 若對卑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尊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十三) 若對在家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出家者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十四) 若對非親教軌範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慚;若對親教軌範造罪而不羞恥是無愧。
(十五) 若作惡時不羞天者是無慚;若作惡時不恥人者是無愧。
(十六) 若於諸惡因不能訶毀是無慚;於諸惡果不能厭怖是無愧。
(十七) 貪等流是無慚;於癡等流是無愧。
由此觀之,如是『十七種』,謂無慚無愧差別,此二法唯欲界繫,唯是不善,一切不善心心所法,皆遍相應,唯除自性(各翻前惡是名慚愧)。又《瑜伽論》云:「云何無慚無愧?謂觀於自他無所羞恥,故思毀犯;犯已不能如法出離,好為種種鬥訟違諍,是名無慚無愧也。」又《遺教經》云:「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愧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總而言之,『無慚無愧』是障道因緣,乃無庸置疑,設若吾等學佛修道者欲成就佛道,早證『菩提』,勢必要藉由『懺悔業障』之方法來消除。何以故?蓋懺悔業障乃在懺除吾等無始劫來,由於貪瞋癡三毒所造之身口意三惡業,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是也。何以故?蓋(1)『禮佛』,不但可以活動筋骨,而且可以消除五蓋(貪、瞋、癡、慢、疑),如能至誠心,而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必能得到放光或加持;(2)『念佛』,不但可以減少起心動念,造作諸惡業,而且若能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必能當前見佛,而得到護念灌頂,是故念佛一句,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為大乘經典所開示;(3)『拜懺』,依《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懺悔有下列諸功能(a)能燒煩惱薪;(b)能往生天道;(c)能得四禪樂;(d)能雨寶摩尼珠;(e)能延金剛壽;(f)能入常樂空;(g)能出三界獄;(h)能開菩提華;(i)能見佛大圓鏡;(j)能至於寶所。是故若能真心流露(悲泣、痛哭)懺悔,不但能夢中得到佛、菩薩加持,而且能化解冤業。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3月14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March 06, 2006

1372-云何為『佛出世之瑞應』

標題:云何為『佛出世之瑞應』

眾所周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現由始至終一期之相狀,謂之『八相』成道,即《大乘起信論》所說者(1)降兜率;(2)入胎;(3)住胎;(4)出胎;(5)出家;(6)成道;(7)轉法輪;(8)入滅。其中之『出胎』時,都有許多瑞應出現。至於云何為『佛出世之瑞應』?依《普曜經》開示:太子滿十月,已臨產之時,先現瑞應三十有二。何等為三十二?即
(一) 後園樹木自然生果。
(二) 陸地生青蓮華大如車輪。
(三) 陸地枯樹皆生華葉。
(四) 天神牽七寶交露車至。
(五) 地中二萬寶藏自然發出。
(六) 名香好薰遍布遠近。
(七) 雪山中出五百白師子,羅住城門,無所嬈害。
(八) 五百白象子羅住殿前。
(九) 天為四面雨細澤香潔。
(十) 其王宮中,自然泉水,百味飲食,給諸虛渴。
(十一) 諸龍玉女在虛空中,現半身住。
(十二) 天萬玉女執孔雀拂現宮牆上。
(十三) 諸天玉女持萬金瓶盛甘露住虛空中。
(十四) 天萬玉女手執萬瓶,皆盛香水,行住虛空。
(十五) 天萬玉女手執幢蓋而住侍焉。
(十六) 諸天玉女羅列而住,鼓百千樂,在於虛空自然相和。
(十七) 四瀆江河清澄不流。
(十八) 日月宮殿停住不進。
(十九) 沸宿下侍諸星衛從。
(二十) 交露寶帳普覆王宮。
(二十一) 明月神珠懸於殿堂光明晃昱。
(二十二) 宮中燈火為不復明。
(二十三) 篋笥衣被被在箷架。
(二十四) 奇珍瓔珞一切寶藏自然為現。
(二十五) 毒蟲隱藏吉鳥祥鳴。
(二十六) 地獄皆休毒痛不行。
(二十七) 地為大動丘墟皆平。
(二十八) 四衢街巷平正散華。
(二十九) 諸深坑塹悉皆為平。
(三十) 漁獵怨惡一時慈心。
(三十一) 境內孕婦產者悉男,聾盲瘖啞癃殘百疾皆悉除愈。
(三十二) 一切樹神半身出現低首禮侍。
由此觀之,如是為佛出世之『三十二瑞』,當此之時疆場左右,莫不雅奇歎未曾有。何以故?蓋聖人出世皆異於常人,古今中外皆然,如同中國至聖先師孔子出生時,黃河之水,澄清三個多月,蔚為奇觀。
總而言之,所謂『八相』成道,有大小二乘之不同。大乘以《起信論》所言:「隨其願力能現八種,利益眾生。所謂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小乘則以天台大師之《四教儀》所言:「從兜率天下、託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然此二種八相,僅開合不同耳,非區別二乘也。如同《佛祖統紀》曰:「述曰:大乘開住胎合降魔於成道,小乘開降魔合住胎於託胎。住胎見起信,降魔見四教儀,此先達之論也。今觀大小皆有住胎降魔之文,如華嚴云:菩薩住母胎已,示現出家成道等相,此大乘住胎也。因果經云:菩薩在母胎行住坐臥,一日六時,為諸天鬼神說法,此小乘住胎也。華嚴離世間品菩薩出家、成道、降魔、轉法輪等。妙樂云:四德各有四降魔相,此大乘降魔也。因果經云:既降魔已,即便入定,明星出時,得最正覺,此小乘降魔也。今欲順八相之言,且用起信、四教儀二文開合為證。」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March 06,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unday, March 05, 2006

1371-云何為『三寶之涵義』

標題:云何為『三寶之涵義』

眾所周知:所謂『三皈依』,通常是指佛教的皈依佛法僧三寶。但是依據 常照法師所說,目前社會上有些神道教、一貫道也爛用『三皈依』(所謂皈依某某王爺,或皈依老母娘),真是四不像。其實 佛陀主張學佛修行者應先『皈依三寶』,理由有五:(1)為翻邪教三事而立三寶,(2)為除有情煩惱而立三寶,(3)為令眾生心起緣念而立三寶,(4)為求三乘道人而立三寶,(5)為種福人好樂不同而立三寶。至於云何為『三寶之涵義』?茲依《寶性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何等為六?即所謂(1)【希有義】。如世寶物,貧窮之人所不能得,三寶如是,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為寶;(2)【離垢義】。如世真寶,體無瑕穢,三寶如是,絕離諸漏,故名為寶;(3)【勢力義】。如世珍寶,除貧去毒有大勢力,三寶如是,具不思議六神通力,故說為寶;(4)【莊嚴義】。如世珍寶,能嚴身首令身姝好,三寶如是,能嚴行人清淨身故,故說為寶;(5)【最勝義】。如世珍寶,譬諸物中勝,三寶如是,一切世中最為殊勝,故名為寶;(6)【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磨練不能變改,三寶如是,不為世間八法所改,故名為寶。
(二) 三寶又具六意,故須敬也。何等為六?即所謂(1)佛能誨示,法是良藥,能傳通,皆利益於我,報恩故敬;(2)末代惡時傳法不易,請威加護,故須致敬;(3)為物生信稟承故敬;(4)示僧尼敬事儀式;(5)令樂供養法得久住故敬;(6)為表勝相故敬。
由此觀之,三寶具有如是『十二種涵義』,故《成實論》云:三寶最吉祥。何以故?蓋『三寶』,通常乃指佛寶、法寶、僧寶三者,然其種類大致分為(1)自性三寶(又稱一體三寶、同相三寶),(2)別相三寶(又稱化相三寶),(3)住持三寶,(4)理體三寶等四大類。若就『世間法』來說,皈依三寶就如同學生求學,首先要辦註冊手續,否則學校不會有其學籍,即使勉強旁聽,也不會得到學歷文憑。六道眾生,除地獄受苦太多,無法皈依三寶外,其餘不論人天神鬼畜,只要發心皈依,佛教無不接受,但是傳授三皈的法師,必受具足戒的比丘或比丘尼(不能是初出家,更不能是外道師或假和尚),才能得戒(為佛陀所承認),否則像一些想走偏路的臺灣學生,去參加並修完不被外國學校承認的在臺機構課程,也不能取得其學歷文憑。所以《涅槃經》說:「皈依於佛者,是真優婆塞,終不更皈依其餘諸天神;皈依於法者,則離於殺害,終不更皈依外道諸典籍;皈依於僧者,不求諸外道。」
總而言之,除非自甘墮落『六道輪迴』,否則要『了脫生死』學佛修行,必先『皈依三寶』,才能有朝一日證得佛果,況且『皈依三寶』,綜合佛經開示,至少有下列八種好處:(1)成為佛的弟子,(2)是受戒的基礎(才能進而受五戒八戒、十戒、在家菩薩戒),(3)減輕業障,(4)能積廣大的福德,(5)不墮惡趣(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6)人與非人均不能攪亂(四王天派遣三十六善神隨身護持),(7)一切好事都會成功,(8)能成佛道。因此,身為一位已『皈依三寶』的佛門弟子,不但要時時如法修行,而且要時時記住『三皈依』的意義,做完早晚課並迴向後,要念誦『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來提醒自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March 05,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