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30, 2006

1423-云何為『十六遮』

標題:云何為『十六遮』

眾所周知:『遮難』者,即十六遮,十三難也。小乘律之法,揀受具足戒人之器非器,以此『十六』遮與十三難。『遮』者,總非自性之惡,但以於受具不適,遮止之不使受戒,故名為遮;『難』者,為自性惡,畢竟非受具之器,故名之為難。有此遮難中之一者,不得受具戒。故於受戒之前,先有教授師,向受者問此遮難之有無。其遮難至後世數漸增,南傳之律書最少,自四分律至有部律,大增其數。至於云何為『十六遮』?茲依《毘尼心》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不知自名者。
(二)不知和尚之名者。
(三)年不滿二十者。
(四)不具三衣者。
(五)不具[金*本]者。
(六)父不聽者。
(七)母不聽者。
(八)自有負債者。
(九)為他之奴者。
(十)為官人者。
(十一) 非為男子者。
(十二) 有癩病者。
(十三) 有癰疽者。
(十四) 有白癩者。
(十五) 有乾痟者。
(十六) 有顛狂者。
由此觀之,如是十六者,稱為出家受具足戒之『十六遮』。何以故?蓋如是十六者,雖非自性之惡,但以於受具不適,遮止之不使受戒,故於受戒之前,先有教授師,向受者問此遮之有無。其遮至後世數漸增,南傳之律書最少,自四分律至有部律,大增其數。
總而言之,若學佛修道者具如是『十六遮』,將無法受持出家具足戒,甚至於無法了脫生死,超出三界。其實從凡夫聞佛說『四諦法』起修,快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中又有『隔陰之迷』,進進退退,方能證得『阿羅漢果』。是故,比丘在此五濁惡世之末法時代,『障道因緣』層出不窮,若欲今生證得『阿羅漢果』者,誠非易事,何況欲此生『明心見性』,甚或『即身成佛』,更是癡人說夢(除非佛菩薩示現)。難怪歷代高僧大德,都鼓勵吾人修行三根普被之『淨宗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之『八地菩薩』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滿菩提願。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3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轉載-人間萬事--六根的飲食 文/星雲大師

標題:云何為『十三難』

眾所周知:『遮難』者,即十六遮,十三難也。小乘律之法,揀受具足戒人之器非器,以此十六遮與『十三難』。『遮』者,總非自性之惡,但以於受具不適,遮止之不使受戒,故名為遮;『難』者,為自性惡,畢竟非受具之器,故名之為難。有此遮難中之一者,不得受具戒。故於受戒之前,先有教授師,向受者問此遮難之有無。其遮難至後世數漸增,南傳之律書最少,自四分律至有部律,大增其數。至於云何為『十三難』?茲依《毘尼心》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邊罪難】。此人曾受大戒,犯波羅夷為僧滅殯,自後又復更求出家,蠲在眾外名邊障不發戒,故稱難也 
(二) 【污尼淨行難】。從出家已來不犯婬者,名為淨行,若白衣時污犯,此人不名為難。 
(三) 【賊心受戒難】。此人無師自剃鬢髮袈裟,不受戒而共他布薩羯磨偷竊佛法,故名賊心,若下三眾盜聽說戒羯磨,詐同僧事亦犯也。 
(四) 【破內外道難】。此人先是外道來,出家受戒後不捨還入外道,邪見心重自然失戒,若更欲於佛法求出家受戒者名難也。 
(五) 【黃門難】。此人性多煩惱闕,於持戒煩,惱障重不發大戒,故名為難。 
(六) 【殺父難】。白衣殺父,違恩處深障不發戒。 
(七) 【殺母難】。白衣殺母,違恩處深障不發戒。 
(八) 【殺阿羅漢】。白衣時殺比丘,臨終時顏色不變。 
(九) 【破僧難】。忘說邪法或亂群情,同界之內別行法事斷壞佛法,知而故為故名為難。 
(十) 【惡心出佛身血難】。此人方便欲殺佛而不能斷命,侵損聖體,違理處深得重逆罪,今時末世燒壞精舍形像舍利,若見瑞相亦得逆罪,不得受戒故名為難。 
(十一) 【非人難】。若鬼若天變作人形,欲受大戒者,名為非人難也。 
(十二) 【畜生難】。若龍若狐化為人形,不得與受戒。 
(十三) 【二根難】。此人一身具有男女二根,於僧尼二眾皆無置處,故名為難。
由此觀之,如此十三人,稱為出家受具足戒之『十三難』。何以故?蓋此十三人中,初四及五『逆業障』攝;黃一人『煩惱障』攝;後三人『報障』攝。三障所,一形之中不可改易,若未出家『莫度』,已出家當『滅殯』,廣解如論中所說也。
總而言之,若學佛修道者具如是『十三難』,將無法受持出家具足戒,甚至於無法了脫生死,超出三界。其實從凡夫聞佛說『四諦法』起修,快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中又有『隔陰之迷』,進進退退,方能證得『阿羅漢果』。是故,比丘在此五濁惡世之末法時代,『障道因緣』層出不窮,若欲今生證得『阿羅漢果』者,誠非易事,何況欲此生『明心見性』,甚或『即身成佛』,更是癡人說夢(除非佛菩薩示現)。難怪歷代高僧大德,都鼓勵吾人修行三根普被之『淨宗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之『八地菩薩』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滿菩提願。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3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Friday, April 28, 2006

1421-云何為『十二頭陀之行』

標題:云何為『十二頭陀之行』

眾所周知:佛陀十大弟子中以 迦葉尊者為頭陀行第一,如同《增一阿含經》曰:「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又《法華文句》曰:「增一阿含佛法中行十二頭陀難行苦行,大迦葉第一。」至於云何為『十二頭陀之行』?依《毘尼心》開示:修十二頭陀之行,頭名少欲,陀名知足,斗藪煩惱離於滯著,故曰頭陀。何等十二?即所謂
(一)持糞掃衣(此人不受利養衣物),以同於人所委棄之糞掃者,縫納為衣也。
(二)持三衣(此人不畜長財物),但著僧伽梨,鬱多羅,安陀會之三衣也。
(三)持隨衣(此人僅得供身不畜盈長物),不用其餘長衣也。
(四)常乞食(此人受請不食僧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請待及僧中之食也。
(五)一揣食(事事一斯不再益),又曰節量食,受一丸之食於[金*本]中便止,不多受也,假令一食或多食,則以為有害而節食量也。
(六)一坐食(壞威儀已不再噉也),午前中作一度之正食外,不更作小食也。
(七)不作餘食法食(朝粥中飯不再正食),午前中但作一度之正食,不更作二度以上之正食也,二度已上之正食,謂之餘食。作小食,則不在此限。餅果粥等謂之小食。。
(八)樹下坐(觀樹從諸法因緣生,我身亦爾,是生滅法),住於樹下也。
(九)塚間坐(觀尸不淨白骨無常),住於墳墓之處也。
(十)露坐(觀諸法空無所有也),樹下猶有庇蔭,去而住於露天之地。
(十一) 隨處坐(觀諸法流動無有定性,不自在故,無我亦是逐靜名阿蘭若處),遠離處或空閑處,住於遠離人家之空閑處也。
(十二) 常坐不臥(觀睡眠怠墮,死墮惡道,若不端身正意行無由成也),常趺坐而不橫臥也。
由此觀之,如此『十二』者,稱為『頭陀之行』,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十二頭陀之行』,其中持衣有三;食法有四;坐處有五也。行人於衣食處心無滯著,而藉緣發道,修進彌懃此苦行也。又頭陀之行法,經論所說,隱顯不同,若具舉之,則有十六種。今十二之各體,依淨影南山之宣說,見《大乘義章》。天台之說,依《智度論》,除不作餘食與隨坐之二,加次第乞食與中後不飲漿之二。
總而言之,『頭陀』者,又作杜荼,杜多。譯曰抖擻,抖揀,洮汰,浣洗等。謂抖擻衣服飲食住處三種貪著之行法也。《行事鈔頭陀行儀編》曰:「善見云:頭陀者漢言抖擻,謂抖擻煩惱,離諸滯著。」同《資持記》曰:「抖擻舉棄於物令盡無餘,從喻為名。」《大乘義章》曰:「頭陀胡語,此方正翻名為抖揀,此離著行,從喻名之。如衣抖揀能去塵垢,修習此行,能捨貪著,故曰抖揀。」《玄應音義》曰:「頭陀此應訛也,正言杜多,譯云去洮汰,言大灑也,舊云斗藪一義也。」《瑜伽倫記》曰:「舊言頭陀訛也,今名杜多,此云修治,或翻抖揀,翻洗浣等。」《釋氏稽古略》曰:「宗一禪師往開元寺受具,雪峰以其苦行,呼為頭陀。」按俗稱僧人之行腳乞食者為頭陀,亦稱行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28日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hursday, April 27, 2006

1420-云何為『成熟一切有情善巧方便』

標題:云何為『成熟一切有情善巧方便』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而十地菩薩摩訶薩則須修行『十波羅蜜』,即能成佛。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之法門。又何謂『十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此十波羅蜜是唯識論所立,稱為十勝行,為菩薩摩訶薩所修行之道法。其實十波羅蜜中之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是由『般若波羅蜜』延伸而出。所謂『方便波羅蜜』,乃指菩薩能以通達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來教化眾生,饒益一切有情,悲智雙運,圓滿福慧,直登涅槃之彼岸。至於云何為『成熟一切有情善巧方便』?茲依《瑜伽師地論分門記》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依捨非學處受正學處,明少功力成熟一切有情善巧方便。 
(二) 依捨無義自苦住於中道,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三) 依捨邪方便修其正因,獲現法樂及得生天,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四) 依捨諸外論受持聖教,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五) 依宣揚甚深空法,攝受廣大善根,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六) 依增上意樂供養三寶,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七) 依隨喜供養增上意樂,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八) 依六隨念,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九) 依意言分別禮敬三寶,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十) 依隨喜福業,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十一) 依入廣大悲增上意樂,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十二) 依發露所犯,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十三) 依已具神通得心自在,供養三寶施諸有情,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十四) 依常修四無量,明少功力成熟有情善巧方便。
由此觀之,菩薩若能修如是『十四法』者,即為成熟一切有情善巧方便。何以故?蓋菩薩若能通達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即能隨方因便,以利導人,實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攝法,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滿『菩提』願。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既發『菩提心』已,即須精進勇猛地修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一切善行,若細說不勝其繁,統收不離四大綱要,即(1)度無邊眾生;(2)斷無盡煩惱;(3)學無量法門;(4)成無上佛道。此四大綱要,即名『四弘誓願』,是一切菩薩想要圓滿佛道,必發之通願。菩薩既發廣大心,又能普修菩薩行,以行山而填願海,漸漸福德日增,智慧日長,經三大阿僧祇劫,終究能福慧兩足,圓滿成佛。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2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Wednesday, April 26, 2006

1419-云何得『明善知世間』

標題:云何得『明善知世間』

吾等從不信佛法至深信佛法,從不學不修佛法至努力修學佛法,此中之轉變,全依『聽聞正法』而來,而聽聞正法則須『親近善知識』,是故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法隨法行,乃成為『修學佛法』之必然次第,而所謂善知識必須『明善知世間』。至於云何得『明善知世間』?依《瑜伽師地論分門記》開示:須修『三十種』善行,明善知世間義。何等為『三十種』?即所謂
(一) 依年德俱尊修和敬業明善知世間
(二) 依年德相似而格量明善知世間。
(三) 依年德俱卑勸修勝德等明善知世間
(四) 依希求財法有情以財法明善知世間
(五) 依雖處尊位而不憍驁明善知世間。
(六) 依供給所攝有情等明善知世間。
(七) 依識與不識等心為友明善知世間。
(八) 依無依怙有情作依怙明善知世間。
(九) 依有緣現謔而不過量明善知世間。
(十) 依極善親友不出麤言明善知世間。
(十一) 依於他不久懷忿明善知世間。
(十二) 依身語訾辱自省已過明善知世間
(十三) 依不輕躁身語意業明善知世間。
(十四) 依能遠十四垢業明善知世間。
(十五) 依藏隱六方明善知世間。
(十六) 依遠四惡友明善知世間。
(十七) 依攝四善友明善知世間。
(十八) 依現法財位等四法善巧明善知世間
(十九) 依不誑他明善知世間。
(二十) 依於現行罪染懷慚恥明善知世間。
(二十一) 依守護正行明善知世間。
(二十二) 依寄付深可倚信明善知世間。
(二十三) 舉貸他物終不違桿明善知世間。
(二十四) 依共財明善知世間。
(二十五) 依共知真寶無[打-丁+王]豪釐明善知世間。
(二十六) 依善知於世時務明善知世間。
(二十七) 依於所應作而作助伴明善知世間。
(二十八) 依如法治世不以非法明善知世間。
(二十九) 依勸捨惡修善明善知世間。
(三十) 依八種聖語言明善知世間
由此觀之,若能修如是『三十種』善行,明善知世間,得稱為『善知識』,實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得『依止』。何以故?蓋『善知識』,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之(1)智門;(2)智乘;(3)智船;(4)智洲;(5)智炬;(6)智道;(7)智燈;(8)智橋;(9)智蓋;(10)智眼,能令吾等成就『多聞利益』。所謂『多聞利益』有十:(1)知煩惱助(知煩惱惑,能資業因);(2)知清淨助(知清淨行,能資菩提);(3)遠離疑惑(由於多聞,無法不通);(4)作正直見(能為邪見,格彼非心);(5)遠離非道(能辨邪染,不惑非道);(6)安住正路(能識正路,安住不退);(7)開甘露門(說法潤生,令增善根);(8)近佛菩提(心常在道,去佛不遠);(9)為長夜光(以智慧光,照生死夜);(10)不畏惡道(能識正行,不畏墮彼)。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若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必先由多聞;然而欲得多聞,必先親近善知識。何以故?蓋善知識者如同《華嚴經》所云:(1)善知識能令安住菩提心;(2)善知識能令修習善根;(3)善知識能令究竟諸波羅蜜;(4)善知識能令分別解說一切法;(5)善知識能令安住成熟一切眾生;(6)善知識能令具足辯才隨問能答;(7)善知識能令不著一切生死;(8)善知識能令一切劫,行菩薩行心無厭倦;(9)善知識能令安住普賢行;(10)善知識能令深入一切佛智。是故善知識能令學佛修道者,由多聞而得『聞慧』,進而得『思慧』『修慧』,最後將得『證慧(般若波羅蜜)』而登彼岸。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April 26,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uesday, April 25, 2006

1418-云何為『持戒十利』

標題:云何為『持戒十利』

夫『戒』者學佛之根本,諸聖賢大德無不以戒為師,所以說:(1)戒是道德觀念(2)戒可使心清淨(3)戒能振興佛教。佛陀欲涅槃時亦告誡佛子要『以戒為師』,可見佛教很重視戒律。至於云何為『持戒十利』?茲依《毘尼心》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攝取於僧(若下坐持戒則為如法之眾,捶在數中)。
(二)令僧歡喜(若中坐持戒有所施為,悅可眾心也)。
(三)令僧安樂(若上坐持戒則光飾眾儀,又能蔭益徒眾)。
(四)未信者令信(戒德內備外則發人信敬堪為師範,憑之以濟世,是以未出家者信樂出家,從其受戒也)。
(五)已信令增廣(既度弟子復能教授教誡,令其護持增進心行)。
(六)難調順者令調順(徒眾之中若有惡性麤散,違教犯禁不順威儀者,復能如法治[罩-卓+討]摧伏令改也)。
(七)七者慚愧者得安隱(徒眾之中若有道心失意犯罪。常懷愧懼改往修來。求乞洗過復能救拔作歸依處)。
(八)八者斷現在有漏(已生惡既除,身心清淨,現應布薩行無缺漏)。
(九)斷未來有漏(未生惡永不令起也)。
(十)令正法得久住(持戒之人自行清淨,復能令他持戒,網維理要匡眾益時,化化相乘墜而更舉)。
由此觀之,持戒有如是『十利』,其中前三依眾求解脫;中六行成自他兼益;後一則能興隆三寶,唯持戒之人得此十句利也。又此『十利』之中,三段之義,前三句明於眾法中得利也;中六句明於行法中得利也;後一句明於教法中得利也。
總而言之,舉凡佛門弟子,皆應以清淨心,受持戒法,方能得到如上『十利』。何以故?蓋舉國人民,若能受持三皈五戒,不殺生即是『仁』之表現;不偷盜即是『義』之表現;不邪淫即是『禮』之表現;不飲酒即是『智』之表現;不妄語即是『信』之表現。如此謹守『仁義禮智信』五常,有生之年不會違法亂紀,身陷囹圄,安樂過一生;死後也可保住『人身』,不墮三惡道(餓鬼道、畜生道或地獄道),現今社會之亂象,亦可銷聲匿跡於無形。設若更能止惡(不造十惡業)、行善(造十善業),必能往生『欲界六天』,若能加修禪定,必能往生『色界天』,甚至於『無色界天』。設若更發『菩提心』,受持『在家菩薩戒』,修學『六度萬行』,並如法修行,俱足『信願行』三資糧,說不定能『明心見性』,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April 25,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1417-云何為『十波羅蜜之緣』

標題:云何為『十波羅蜜之緣』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而十地菩薩摩訶薩則須修行『十波羅蜜』,即能成佛。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又何謂『十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此十波羅蜜是唯識論所立,稱為十勝行,為菩薩摩訶薩所修行之道法。其實十波羅蜜中之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是由『般若波羅蜜』延伸而出。至於云何為『十波羅蜜之緣』?茲依《本業瓔珞經疏》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施】有三緣。即(1『財施』者。衣求穀帛等也;(2)『法施』者。二諦諸法大小乘教也;(3)『無畏施』者。經中辯自捨刀仗,教他捨刀仗,是殺具故也。
(二) 【戒】有三緣。即(1)『自性戒』者。即攝律儀戒,惡無不止也,性自能持故;(2)『受善法戒』者。即攝善法戒,無善而不修也;(3)『利眾生戒』者。即攝眾生戒,無眾生而不化也。
(三) 【忍】有三緣。即(1)『忍苦行』者。頭陀林野等難作能作;(2)『忍外惡』者。撾打總害等;(3)『第一義忍』者。空解也。
(四) 【精進】有三緣。即(1)『起大誓之心行』者。大誓者,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中莫過,故云大也;(2)『方便進趣』者。修行趣果也,(3)『懃化眾生』者。盡未來際無有休息也。
(五) 【禪】有三緣。即(1)『亂想不起』者。澄心一境,無理外紛動;(2)『生一切功德』者。禪名支休,能出生功德行也;(3)『利眾生』者。即寂而興用也。
(六) 【惠】有三緣。即(1『照有諦』者。事礙有也;(2)『照無諦』者。照空無也;(3)『照中道第一諦』者。非有非無稱為中道,理中精最故名第一也。
(七) 【願】有三緣即(1)『自行願』者。自願行諸善行也;(2)『神通願』者。行用無礙也;(3)『外化願』者。自行無礙故,則能化人也。
(八) 【方便】有三緣。即(1『進趣向果』者。進趣菩提也;(2)『巧會有無』者。處有化物而不著於有,證空常用而不滯於無也;(3)『一切法不捨不受』者。不見妄法可除故云不捨,不見涅槃可證故云不受也。
(九) 【力】有三緣。即(1『報通』者。如似諸天等生報得通不待修得;(2)『修通』者。如修定人從定發通也;(3)『變化通』者。諸佛菩薩無障礙變現也。
(十) 【智】有三。即(1『無明智』者。謂畢竟空也,亦云無相智;(2)『一切種智』者。種別而智也;(3)『變化智』者。諸佛菩薩無障礙智也。
由此觀之,如是『諸緣』,即是所謂十波羅蜜之緣,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1)行施當願眾生捨貪欲意者,捨財則易,凡夫亦能,捨貪欲則難,要是聖人故也;(2)法戒常行者,戒波羅蜜也,自願真實法戒常行也,得正解脫者,持戒果報也;(3)六忍常奉者,自願六根後忍也,乃至寂法忍住者,空解成就方是真實忍也;(4)大精進力者,精進度也,常行不住入自覺果者,精懃修行,熾然不自,故言不住,無上菩提唯心自證,非緣所剋,故云自覺也;(5)住禪定心者,禪度也,乃至無為自安者,六神通是定寂果,舉通明定,無為自安者,真空理靜之定也;(6)修正法智者,波若度也,乃至入惠海流紹菩薩位者,惠海流者真空智慧海流也,紹菩薩位者,紹真實菩薩位也;(7)行無相願者,願波羅蜜也,乃至一切願滿流入佛海者,諸佛智慧深而至故云海也;(8)大惠方便者,方便波羅蜜也,法河無礙到二諦際者,於佛性水涅槃河中無礙,窮二諦邊際也;(9)大力神通者,力波羅蜜也,乃至變化在我得無所畏者,我本自在為義,得無所畏,此解力義彊契之解也;(10)邊際智滿者,智波羅蜜也,窮二諦邊際也,金剛智成登道果者,真實金剛智成,亦云滅者,緣解金剛也。
總而言之,所謂『十波羅蜜』,乃有如上諸緣。學佛修道者既發『菩提心』已,即須精進勇猛地修行『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若細說之不勝其繁,統收則不離四大綱要,即(1)度無邊眾生;(2)斷無盡煩惱;(3)學無量法門;(4)成無上佛道。此四大綱要,即名『四弘誓願』,是一切菩薩想要圓滿佛道,必發之通願。菩薩既發廣大心,又能普修菩薩行,以行山而填願海,漸漸福德日增,智慧日長,經三大阿僧祇劫,終究能福慧兩足,圓滿成佛。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April 25,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Monday, April 24, 2006

1417-云何為『十波羅蜜之緣』

標題:云何為『十波羅蜜之緣』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而十地菩薩摩訶薩則須修行『十波羅蜜』,即能成佛。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又何謂『十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此十波羅蜜是唯識論所立,稱為十勝行,為菩薩摩訶薩所修行之道法。其實十波羅蜜中之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是由『般若波羅蜜』延伸而出。至於云何為『十波羅蜜之緣』?茲依《本業瓔珞經疏》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施】有三緣。即(1)『財施』者。衣求穀帛等也;(2)『法施』者。二諦諸法大小乘教也;(3)『無畏施』者。經中辯自捨刀仗,教他捨刀仗,是殺具故也。
(二) 【戒】有三緣。即(1)『自性戒』者。即攝律儀戒,惡無不止也,性自能持故;(2)『受善法戒』者。即攝善法戒,無善而不修也;(3)『利眾生戒』者。即攝眾生戒,無眾生而不化也。
(三) 【忍】有三緣。即(1)『忍苦行』者。頭陀林野等難作能作;(2)『忍外惡』者。撾打總害等;(3)『第一義忍』者。空解也。
(四) 【精進】有三緣。即(1)『起大誓之心行』者。大誓者,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中莫過,故云大也;(2)『方便進趣』者。修行趣果也,(3)『懃化眾生』者。盡未來際無有休息也。
(五) 【禪】有三緣。即(1)『亂想不起』者。澄心一境,無理外紛動;(2)『生一切功德』者。禪名支休,能出生功德行也;(3)『利眾生』者。即寂而興用也。
(六) 【惠】有三緣。即(1)『照有諦』者。事礙有也;(2)『照無諦』者。照空無也;(3)『照中道第一諦』者。非有非無稱為中道,理中精最故名第一也。
(七) 【願】有三緣即(1)『自行願』者。自願行諸善行也;(2)『神通願』者。行用無礙也;(3)『外化願』者。自行無礙故,則能化人也。
(八) 【方便】有三緣。即(1)『進趣向果』者。進趣菩提也;(2)『巧會有無』者。處有化物而不著於有,證空常用而不滯於無也;(3)『一切法不捨不受』者。不見妄法可除故云不捨,不見涅槃可證故云不受也。
(九) 【力】有三緣。即(1)『報通』者。如似諸天等生報得通不待修得;(2)『修通』者。如修定人從定發通也;(3)『變化通』者。諸佛菩薩無障礙變現也。
(十) 【智】有三。即(1)『無明智』者。謂畢竟空也,亦云無相智;(2)『一切種智』者。種別而智也;(3)『變化智』者。諸佛菩薩無障礙智也。
由此觀之,如是『諸緣』,即是所謂十波羅蜜之緣,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1)行施當願眾生捨貪欲意者,捨財則易,凡夫亦能,捨貪欲則難,要是聖人故也;(2)法戒常行者,戒波羅蜜也,自願真實法戒常行也,得正解脫者,持戒果報也;(3)六忍常奉者,自願六根後忍也,乃至寂法忍住者,空解成就方是真實忍也;(4)大精進力者,精進度也,常行不住入自覺果者,精懃修行,熾然不自,故言不住,無上菩提唯心自證,非緣所剋,故云自覺也;(5)住禪定心者,禪度也,乃至無為自安者,六神通是定寂果,舉通明定,無為自安者,真空理靜之定也;(6)修正法智者,波若度也,乃至入惠海流紹菩薩位者,惠海流者真空智慧海流也,紹菩薩位者,紹真實菩薩位也;(7)行無相願者,願波羅蜜也,乃至一切願滿流入佛海者,諸佛智慧深而至曠故云海也;(8)大惠方便者,方便波羅蜜也,法河無礙到二諦際者,於佛性水涅槃河中無礙,窮二諦邊際也;9)大力神通者,力波羅蜜也,乃至變化在我得無所畏者,我本自在為義,得無所畏,此解力義彊契之解也;(10)邊際智滿者,智波羅蜜也,窮二諦邊際也,金剛智成登道場果者,真實金剛智成,亦云滅者,緣解金剛也。
總而言之,所謂『十波羅蜜』,乃有如上諸緣。學佛修道者既發『菩提心』已,即須精進勇猛地修行『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若細說之不勝其繁,統收則不離四大綱要,即(1)度無邊眾生;(2)斷無盡煩惱;(3)學無量法門;(4)成無上佛道。此四大綱要,即名『四弘誓願』,是一切菩薩想要圓滿佛道,必發之通願。菩薩既發廣大心,又能普修菩薩行,以行山而填願海,漸漸福德日增,智慧日長,經三大阿僧祇劫,終究能福慧兩足,圓滿成佛。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April 24,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unday, April 23, 2006

1416-云何為『十眼』

標題:云何為『十眼』

眾所周知:吾等學佛修道者自初發『菩提心』,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證得『佛果』而獲得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此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其中『五眼』之說,依《華嚴經》開示,則有所謂『十眼』。至於云何為『十眼』?茲依該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肉眼】。見一切色。
(二)【天眼】。見諸眾生死此生彼。
(三)【惠眼】。見一切諸根差別。
(四)【法眼】。見一切真實之相。
(五)【佛眼】。見佛十力。
(六)【智眼】。分別了知一切種法。
(七)【光明眼】。謂見一切諸佛光明。
(八)【出生死眼】。見涅槃法故。
(九)【無礙眼】。見一切無障礙故。
(十)【普眼】。見法界平等法門。
由此觀之,如是『十眼』,為佛陀在《華嚴經》所開示,有異於一般所說之『五眼』,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十眼』中,初一肉眼,見一切之色故;第二天眼,見一切眾生之心故;第三惠眼,見一切眾生之諸根境界故;第四法眼,見一切法之實相故;第五佛眼,見如來之十力故;第六智眼,見諸法故;第七明眼,見佛之光明故;第八出生死眼,涅槃故;第九無礙眼,所見無礙故;第十普眼,見普門之法界故。
總而言之,此『十眼』係出於《華嚴經離世間品》,是由前五眼中『法眼』開出智眼,自『佛眼』開出光明眼、無礙眼、一切智眼而成為十眼也。是故諸梵皆發心者聞前『佛眼』,在定常明,不生分別,知己所見,於彼非分,咸生慕仰,盡欲勤修,先發菩提心後起勝行,斯則教呵之勝益也。願與仁者共勉之!Sunday, April 23, 2006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aturday, April 22, 2006

1415-云何為『發菩提心之內涵』

標題:云何為『發菩提心之內涵』

眾所周知:小乘修持目的是在證『聲聞菩提』,大乘的目的是在『佛果菩提』,蓋聲聞的人但求自了證入涅槃,而大乘的人自了了他,共證真常。是故大乘菩薩學處,以發『菩提心』為最切要。至於云何為『發菩提心之內涵』?依《地持論》開示:發菩提心者,其發心有四種,一者大悲發心;二者護法發心;三者觀身過患發心;四者求最勝果發心。茲分述之如下:
(一) 【大悲發心】者。謂觀六道眾生俱有纏縛,以是之故發菩提心。即(1)地獄即有受罪之苦;(2)畜生相殘食之苦;(3)餓鬼即有飢餓之苦;(4)神有闕事之苦;(5)人中即有求欲之苦;(6)天中有捨報之苦。觀此眾生俱沒苦海,雖欲求利不知出路,我今發心盡欲證拔,是名大悲發心 
(二) 【護法發心】者。謂法有三種,理教行也。法者是常,但時有通塞人行藏,或值世陵遲正化漸隱,虛言與賓教並流,險逕則與夢途爭徹,眾說紛如異端競作,聖雜逼真正道殆亂,菩薩作是念:我師釋迦如來,於無量阿僧祇劫受諸懃苦,集此法寶欲使久住於世道利群生,如何一旦將知沈沒?我今為護法故,發菩提心不惜身命。欲使大道隱而更彰,悟昏世令諸世間得正見眼,是名菩薩護法發心 
(三) 【觀身遇患發心】者。謂菩薩作是念:我此身者乃是生老病死之宅,無常苦空之藪,身為受惱之起心為覺苦之主,處胎十月與不淨同居及其生也。則眾苦所集(1)或病苦痛切晝夜無聞;(2)或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成所求不得煩琬懊惱;(3)或衣食不充,茲茲曉夕略說有八生老病死,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求不得苦五盛陰苦,旋還六道受此之苦莫知其齊。若不厭離何由可以我今發心?此眾苦難離而得離,無上聖道難得而得證,是名觀身過患發心 
(四) 【求最勝果發心】者。謂諸佛平等有二種身,即(1)『生身』。其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端嚴殊特,世無疇類能使惡心眾生見即和悅,豈況聽善之人睹而無益?(2)『法身』。充滿法界,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種智,此者求離生死飢渴寒熱,絕六道之紛羇辭五住之煩穢,即是學者之所以折仰發心者之玄期良由所捨處輕重,是名求最勝果發心也。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心』,即是『發菩提心之內涵』,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得不知。何以故?蓋發菩提心,即四弘誓願的第四句『佛道無上誓願成』。但推動這種向上欲心、希望心期其必達,還須其他三願來互相推動以輔助之。何以故?蓋成佛是以說法度眾生為目標,不度眾生,根本不能成佛,故首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第一悲願。成佛是不唯斷個己的煩惱,而且也要幫眾生斷其煩惱方能畢竟,故再發『煩惱無盡誓願斷』。要成佛,要度眾生,要斷煩惱,決不是盲目的衝動,須自己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說法教化眾生,有智慧才能令自若他斷除煩惱,此智慧之獲得必賴廣學佛陀所說法門,故再發『法門無量誓願學』。
總而言之,舉凡學佛而欲證佛果者,首發『菩提心』,其次尚須有(1)決定心(非成不遷);(2)長時心(常常做去,不可間斷);(3)無間心(如雞孵卵,熱氣一斷,便無生意),有此三心,無不成功。又佛有種種法,治眾生種種心,然而方便雖有多門,卻貴信一門,入其深際,乃有是處。四弘誓願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者,是豎論而非橫論,莫誤會。豎論者學通一法,再學別種,以後有無量法門也,非謂一時並進。若一時並進,一法都不能成,有何利益?又值此末法時期,尤以『念佛法門』最契機,何以故?殊不知淨宗六祖 永明禪師(也是一位『明心見性』的禪師)曾有四料簡開示:「有禪無淨土,十人九磋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銅床併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又學佛者要少欲知足,不外慕,不求名聞利養,方是佛子。願與仁者共勉之!Saturday, April 22,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Friday, April 21, 2006

1414-云何為『金剛經之十威力』

標題:云何為『金剛經之十威力』

舉凡大乘佛教修行者,其最終目的乃在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然而要能夠成佛,必須福慧雙修。只修福不修慧,就如大象掛瓔珞(因為缺乏智慧);只修慧不修福,就如羅漢托空缽(因為缺乏福德),都無法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何能一舉兩得『福慧雙修』呢?唯有受持讀誦《金剛經》並為人演說,因金剛經具有十威力故。至於云何為『金剛經之十威力』?依《金剛般若經旨贊》開示:略顯此經有『十威力』,猶如金剛,故得此名。何等為十?即所謂
(一) 【最勝威力】。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處皆應敬故,如彼金剛勝諸寶物,故《涅槃經》云:「如諸寶中金剛最勝,隨彼寶膜,成彼寶故。」
(二) 【難見威力】。經義果報,皆不思議,樂小法者,不能受故,如彼金剛非餘能見,故《正理經》云:「帝釋頂寶,名曰金剛,非餘能見,光赫奪故。」
(三) 【除災威力】。下品持經,為人輕賤,先世罪業,尚消滅故,如彼金剛能消災毒,如《真諦記》云:「有六種寶,皆名金剛,青碧二色,除災毒故。」
(四) 【稱求威力】。有目能見,普利眾生,能嚴淨土,得菩提故,如彼金剛滿人所願,如六寶中其餘四色,黃赤白空,隨須遊空,出水火故。
(五) 【堅實威力】。能摧我人眾生壽者,法非法相非彼破故,如彼金剛非彼物所壞,故《涅槃經》云:「金剛擬處,物無不破,而是金剛無折損故。」
(六) 【利用威力】。通達無我,得成於忍,以佛眼等,悉知見故,如彼金剛,穿通諸物,故《梁攝論》云:「譬如金剛其體鋒利,悉能穿割一切物故。」
(七) 【無間威力】。不住行施,生無住心,相即非相,無所得故,如彼金剛非物不雜,故《對法論》云:「譬如金剛體無間隙,非沙石等所相雜故。」
(八) 【一味威力】。皆以無為而有差別,諸法如義,皆佛法故,如彼金剛其體純一,故《對法論》云:「譬如金剛其體一類,純一無雜,不變異故。」
(九) 【能引威力】。諸佛及法,從此出生,成不思議無邊福故,如彼金剛能引諸寶,故《梁攝論》云:「金剛能招一切寶物,有金剛處寶自集故。」
(十) 【遍滿威力】。福廣如空,利益一切,離一切相,度一切故,如彼金剛遍滿一切,故《對法論》云:「譬如金剛遍一切處,金剛輪等,遍世界故。」
由此觀之,《金剛經》有如是『十威力』,只要受持讀誦此經,不但可以開慧(明心見性),而且又可以積福(積功累德),難怪禪宗五祖 弘仁大師以《金剛經》代替初祖 達摩大師之《楞伽經》,傳之於後,並由六祖 慧能大師加以發揚光大,並因之而『明心見性』之禪師倍增,其來有自。如果我們要明心見性,又要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早日圓滿,非受持讀誦此經並為人演說,自利利他不可。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欲成『佛道』,必須『悲智雙運』,否則若只修福不修慧,頂多生為『國王之大象,身上戴滿瓔珞』,享受山珍海味、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亦只是畜生道眾生;若只修慧不修福,頂多證得『羅漢果位,但時常托空缽』,雖已了脫生死,但常托空缽而挨餓,若更想『成佛(福慧兩足尊)』,則如緣木求魚、刻舟求劍,絕無希望。此外,若欲今生能『明心見性』,甚至於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定慧等持』,聞思修三慧齊行,放下萬緣,禪宗以『參話頭』而了知父母未生前之本來面目;淨宗以『念 阿彌陀佛』至理一心不亂;密宗以『念咒』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照而常寂,寂而常照之境地,終究必能達其『成佛』之目的。願與諸仁者共免之!Friday, April 21,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hursday, April 20, 2006

1413-云何『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里』

標題:云何『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里』

俗話說:「生天須造生天業(不是『一神教』所說是某天神或某上帝,要你生天,你就可以生天);未必修仙便成仙。」何謂『生天業』?即十善業是也。換言之,修『十善業』者,命終將生『天趣』,得具『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數千里亦得見)若麤若細諸色莫不能照。至於云何『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里(類似『天眼』)』?依《法苑珠林》開示: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里,由本十種因緣得。何等為十?即
(一)不掩人眼明
(二)不損人眼。
(三)不覆人眼。
(四)不藏人善。
(五)不視殺。
(六)不視盜。
(七)不視婬。
(八)不視陰私及人短。
(九)諸惡事不視。
(十)然燈於佛寺。
由此觀之,彌勒菩薩下生『成佛』時,眾生因有如是『十種因緣』,其眼將皆見四千里(類似天眼)。何以故?蓋天眼有二(1)『修得天眼』者。一切禪定名之為天,依天得眼故名天眼,從所依得名;(2)『報得天眼』者。報得有二(a)約菩薩者,諸菩薩等名為淨天,生在天中報得眼根,從彼淨天以立其名,此即淨天之眼故名天眼,從生為名也;(b)約諸天者,一切天趣光淨皎潔,名之為天,天趣之眼名為天眼,從趣得名也。因為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屆時已是『人間淨土』,人人持五戒、修十善,與『天趣(修十善而生)』無異,是故人眼皆見四千里,類似『天眼』也。
總而言之,『十善業』可分身業三(離殺、離盜、離邪淫)、口業四(離妄語、離惡口、離兩舌、離綺語)、意業三(離貪、離瞋、離癡),是『五乘共法』,可細分為五品,所以淨宗祖師 藕益大師認為(1)下品十善是名『修羅業道』(2)中品十善是名『人趣業道』(3)有漏上品十善是名『天趣業道(色界天無色界天須加修『禪定』)(4)無漏上品十善是名『二乘業道(須加修『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5)亦漏無漏上品十善是名『菩薩業道(須加修『六度波羅蜜』)』(6)非漏非無漏上上品十善是名『佛界業道(須加修十波羅蜜)』。又十善業的反面就是『十惡業』,亦可細分為三品,所以 藕益大師認為(1)上品十惡是名『地獄業道』(2)中品十惡是名『畜生業道』(3)下品十惡是名『餓鬼業道』。佛法以因果為宗,而因果不出善惡二類: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故十善與十惡,可括盡雜染因果之事理。是故佛法教人:「諸惡(十惡)莫作,眾善(十善)奉行,自淨其意。」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April 20, 2006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1412-云何為『維摩居士之呵責』

標題:云何為『維摩居士之呵責』

所謂『聲聞』者,乃謂諸眾生常勤精進安住正念,樂等引定離諸諂誑,信知業果不著五欲(財色名食睡),世間八法(又名八風,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所不能染,修善勇猛如救頭燃,常審諦觀諸蘊界處,恒樂安住所有聖種,具此相者名聲聞乘。所謂『菩薩』者,乃謂諸眾生受持第一清淨律儀,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第一堅固慚愧,深見深畏後世苦果,遠離所有一切惡法,常樂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具此相者名菩薩。當年佛陀弟子多現『聲聞身』而修行『四諦法』,故為維摩居士(修『菩薩行』者)所呵責。至於云何為『維摩居士之呵責』?茲依《維摩經疏》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舍利弗聲聞人中智惠第一,以其不達常寂三昧,是故致呵。
(二) 目揵連神通第一,以其通不現前說法不當,故亦被呵。
(三) 大迦葉頭陀第一,以無平等大悲,所以被呵。
(四) 須菩提解空第一,以其不得平等大空,故亦被呵也。
(五) 富樓那辯才第一,以其不達深遠根性,故亦被呵。
(六) 迦旃延解義第一,以其不達實相深義,故亦被呵。
(七) 阿那律天眼第一,不與無相智惠合行,故亦被呵。
(八) 優波離持律第一,不能觀空滅罪,故亦被呵。
(九) 羅持戒第一,以其不達無利出家,故亦被呵。
(十) 阿難多聞第一,不了如來法身功德,故亦被呵。
由此觀之,如此『十種』情形,為世尊之十大弟子,被維摩居士之所呵責,以彰弟子失也。何以故?蓋約行相始終分別者,即(1)舍利弗修不住行,以其此人捨俗歸林除亂取靜,今教不住取捨行會中道,云不住行也;(2)目連修入證行,以其目連通不現前說法不當,教修二空契證真理,名入證行也;(3)大迦葉修助道行,以其此人捨富從貧未會平等,教修等觀助成菩薩,云助道行也;(4)須菩提修大空行,以其善吉見有邪正未解真空,所以教修等觀不取邪正之相,云大空行;(5)富樓那修說法行,以其此人不觀根欲說法差機,教知根性稱其所宜利無不普,云說法行也;(6)迦旃延修生解行,以其此人數演五法乖其實相,教離分別之心契會無相之行,名生解行也;(7)阿那律修起通行,以其那律有相天眼見境未明,教修無相天眼契悟不二,云起通行;(8)優波離修滅惡行,以其此人不能觀空滅罪教修無相懺悔罪垢不生,名滅惡行也;(9)羅[目*侯]羅修出家行,以其覆障不達即相無相真實出家,教修離相平等真實出家,云出家行也;(10)阿難修法身行,以其歡喜不了如來法身常住,教修出世無為功德永離生滅之心,云法身行也。
總而言之,觀察古來學佛修道者,對於修學佛法中通途法門,不外有二種感想:(1)欣羨其理論;(2)畏視其實行。前者,乃因三藏經典中,對人生宇宙真相探討,不但解說周詳,而且方法精細,故起欣羨之心;後者,乃因八萬四千法門,若要成就,皆須斷惑,而斷惑則甚難,況且修行證果,亦非三年五載短時可成。約小乘果位,只斷見惑而證初果,利者尚須三生,鈍者則須六十劫;而由初果,至證四果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若是圓滿大乘『佛果』,則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其中,小乘又迷隔陰,菩薩猶昏出胎,不免又要進退蹉跎。是故, 釋迦牟尼佛憫念末代眾生,遂於一切通途教門之餘,特開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既可免斷惑之困,又不必費多劫長修,但辦肯心,當生成就。所以華嚴起信,諸大經論,末後一致指歸西方;智者永明,歷代祖師,自行化他同趨淨土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April 19,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uesday, April 18, 2006

1411-云何為『五眼』

標題:云何為『五眼』

眾所周知:吾等學佛修道者自初發『菩提心』,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證得『佛果』而獲得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此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至於云何為『五眼』?茲依《維摩經疏》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肉眼】。血變凝成名之為肉,依肉得眼故名肉眼,以眼根無血肉故清淨,四大所成故,此即從所依得名也。
(二) 【天眼】。天眼有二(1)『修得天眼』者。一切禪定名之為天,依天得眼故名天眼,從所依得名;(2)『報得天眼』者。報得有二(a)約菩薩者,諸菩薩等名為淨天,生在天中報得眼根,從彼淨天以立其名,此即淨天之眼故名天眼,從生為名也;(b)約諸天者,一切天趣光淨皎潔,名之為天,天趣之眼名為天眼,從趣得名也。
(三) 【惠眼】。入理般若推求諦理,名之為惠,以惠為眼名為惠眼,當體得名。
(四) 【法眼】。一切法有所軌持,名之為法,根欲性等名之為法,照法之眼名為法眼,從境為名也。
(五) 【佛眼】。前之四眼流至佛果,總名佛眼,此即佛身之眼,名為佛眼,從主為名,佛是覺義,覺即是眼,名為佛眼,當體為名亦可,照達佛性名為佛眼,從境受稱。
由此觀之,『肉眼』即以人中淨根四大所造,不可見有對淨色為性;『惠眼』『法眼』『佛眼』此之三眼心所出體,初通次別。(1)通者,三眼總以別境中惠數為體;(2)別者,惠眼即以正體智為性,法眼即以後得智為性,或可法眼通以正體智為性,緣真理法名法眼故,若如此者與惠眼何別?得名不同。惠即為眼,當體得名;照法稱眼,從境受稱也;佛眼即以無功用智為性,或可以圓鏡等四智為體也。
總而言之,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畢竟當來得證『佛果』之成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April 18,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unday, April 16, 2006

1409-云何為『大悲之內涵』

標題:云何為『大悲之內涵』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欲成就『佛道』,首須發菩提心,進而須『悲智雙運』,方能圓滿福慧,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蓋真能發心之在家人,多能樂善好施。出家之人,以法施為多而難行財施,在家之人,財法兩施多能具足。然行施先應修『悲』,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故在家菩薩應注意修悲。否則,貪、瞋易起,而動輒作惡矣,且大乘之智慧,『無悲』則不能起,『無悲』之智,不過為口頭上或書本上之智慧而已,離開口頭、書本則無智慧。是故須『悲智雙運』,方能成就佛道。至於云何為『大悲之內涵』?依《華嚴經疏》開示:謂以何因求大菩提?以大悲為首,濟眾生故,求此菩提非為自安。若非如是大菩提法,無以究竟救眾生故,是故諸行大悲為首,此悲大有九種。何等為九?即所謂
(一) 【增上大】。謂緣微細苦生增上智故,云智慧增上,論釋智與慧二差別者,然此智慧有通有別(1)通而言之所知無別;(2)開別有二門(a)智知俗諦慧照真諦,如十度中第六名慧,以照理故,第十名智,以鑒事故;(b)智能決斷因果逆順染淨差別,慧能照達諸法假實體性有無。
(二) 【攝大】。謂前既知苦,今以四攝方便善巧救苦眾生故,云方便所攝。
(三) 【淳至大】。淳謂淳厚,至謂至到,慈悲增上故曰淳至。淳至有二(1)『直心淳至』。謂向時發心許盡眾生界作利益,其心一向無改易故;(2)『深心淳至』。謂愍苦情殷徹於後際故。又直心令證理,深心令集善故。如同《起信論》云:「直心者正念真如法故;深心者樂集一切諸善行故。」
(四) 【無量大】。謂攝取如來無量神力化物生信故,云量同佛力故。
(五) 【決定大】。謂上妙決定信深智勝對治者,決定信知諸佛深智堪授眾生,令成最勝對治之用故,云善決定眾生力佛力故,以佛智力授與眾生益其智力故,云眾生力也。
(六) 【隨順大】。謂隨順菩提令得正覺故,云趣向無礙智隨順自然智故。
(七) 【正受大】。謂能領受諸佛大勝教法轉授眾生故,云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故。
(八) 【最妙大】。謂攝受勝妙平等功德故。云廣大如法界故。
(九) 【住盡大】。謂住是無常愛果之因盡,是涅槃常果之因故,云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故。
由此觀之,如是『九大』,即為大悲之內涵,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須了眾生性空,方能如是而生大悲。在未得道時,悲心動轉,是故名悲;既得道已,無有動轉,故名大悲。未得道時,未能救濟諸眾生故,故名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濟,故名大悲。未得道時,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與慧共行,故名大悲。 總而言之,在家之人,為一身、一家之計,以惡緣多故,不易修悲,但得優婆塞戒與否,必以能修悲與否為斷,即以修悲為戒體故。學佛修道者,若能以大悲心,拔除一切眾生痛苦,興起無緣大慈心,和同體大悲心,如同 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來普度眾生;或如同 阿難尊者發『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之大誓願,則能真正『悲智雙運』,圓滿福慧,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unday, April 16,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aturday, April 15, 2006

1408-云何為『眾生五性』


標題:云何為『眾生五性』

眾所周知:『眾生五性』者,法相宗所立,謂一切眾生之機類,分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至於云何為『眾生五性』?茲依《金剛般若經旨贊》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無種性】。謂有無明厚重之類,染邪教等,因緣力故,誹謗正法,撥無因果,焚燒一切善根種子,未可記彼出世時故,謂阿闡提,名無種姓。
(二) 【聲聞性】。謂曾聞說四諦之教,欣樂力故,薰成識種,因種力故,深厭生死,求自解脫,不願利他,由此當得聲聞小果,即說此種,名聲聞性。
(三) 【緣覺性】。謂曾聞說十二緣教,欣樂力故,薰成種子,由種力故,樂自寂靜,觀緣起理,捨說聽心,由此當成緣覺中果,即說此種,名緣覺性。
(四) 【菩薩性】。謂曾聞說同體真如,悲利自他,大乘滿教,欣樂力故,薰成種子,因緣力故,能發大心,由此當成究竟佛果,即說此種,名菩薩性。
(五) 【不定性】。謂聞三乘出世正教,於三乘出世正教,於三乘果,俱有欣求,於三乘法,悉樂修習,於三乘果不定趣求,由此應得三乘聖果,即說此種,名不定性。
由此觀之,如是五類眾生,法相宗稱為『眾生五性』,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舉凡學佛修道者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障礙』,而這些障礙大致上可分為『理障』與『事障』兩大類。無種性之『凡夫俗子』,所遭受之『事障』與『理障』,必定層出不窮,由於未能學佛修道,而不知『人生與宇宙』之真諦,難怪怨天尤人,迷惑顛倒,身陷『惑、業、苦』循環不息,而頭出頭沒地墮落『六道輪迴』;聲聞性之『阿羅漢』與緣覺性之『辟支佛』,雖不再遭遇『事障(因已去除貪瞋癡)』,但尚遭受『理障(因塵沙惑、無明惑未除)』,故雖無『我執』,但仍有『法執』;菩薩性之『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聖(初地至十地)』乃至『等覺菩薩』,雖不再遭遇『事障』,但因尚有『無明惑』未破盡,故尚會遭受輕微之『理障』,就如同裝酒之酒瓶,雖酒已倒掉,甚至於也用清水洗淨,但嗅之仍有酒氣。唯有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才能斷盡『理、事』二障。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欲斷盡『理、事』二障,非能一僦即成, 世尊曾開示我們,欲成佛道,必須經『三大阿僧祇劫』,而今人多好說參悟,好說了脫生死,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難,謂之豎超三界,斯陀含猶一往一來,況凡夫乎?此土眾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後了悟,生西方一門,謂之橫超三界,萬無一失。何以故?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下列之利益:(1)不會再墮落三惡道;(2)形貌跟佛一樣,沒有美醜差別;(3)壽命跟佛一樣,無量無邊;(4)有宿命通;(5)有天眼通;(6)有天耳通;(7)有他心通;(8)有神足通;(9)遍供諸佛;(10)遠離分別,諸根寂靜;(11)定成正覺,證大涅槃;(12)女身轉男;(13)蓮花化生;(14)住正定聚;(15)遠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16)不貪計身;(17)得金剛那羅延身;(18)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19)善說諸法秘要;(20)一生補處;(21)教化隨意;(22)衣食自至;(23)應念受供;(24)證離生法;(25)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26)圓證三不退;(27)圓淨四土。難怪乎歷代高僧大德,皆苦口婆心地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來有自,願與諸仁者共勉之!Saturday, April 15,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Friday, April 14, 2006

1407-云何為『菩薩樂於頭陀乞食利益』

標題:云何為『菩薩樂於頭陀乞食利益』

眾所周知:『僧寶』者,是紹隆佛法,代表佛陀轉法輪,引導眾生入佛智之僧伽(係指奉行佛法之集團,非指出家比丘個人)。律制不滿四個比丘,是不能稱僧伽,眾比丘共住一處,和合無間,同修聖道,故又名『和合眾』。世尊當時制定僧伽應『乞食』以養色身,『如教奉行』以養慧命。至於云何為『菩薩樂於頭陀乞食利益』?依《大寶積經》開示:若有菩薩,樂於頭陀乞食,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即
(一)摧我慢幢。
(二)不求親愛。
(三)不為名聞。
(四)住在聖種。
(五)不諂不誑,不現異相,又不驁慢。
(六)不自高舉。
(七)不毀他人。
(八)斷除愛恚。
(九)若入人家,不為飲食而行法施。。
(十)有所說法,為人信受。
由此觀之,菩薩樂於頭陀乞食,將有如是『十種』利益。何以故?蓋如同《四十二章經》所示: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人懷愛欲(指五欲六塵)不見道,譬如濁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睹其影者,愛欲交錯心中為濁故不見道,水澄穢除清淨無垢即自見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踊躍,以布覆上眾生照臨亦無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內,五蓋覆外,終不見道,要心垢盡乃知魂靈所從來,生死所趣向,諸佛國土道德所在耳! 總而言之,世尊當時制定『乞食』制度,乃有其深刻用義。然而出家弟子在末法時代之今日,由於未落實此制度,故素質差異甚巨,有(1)勝道沙門(通常指開悟證果之法師,大多數是佛菩薩示現);(2)說道沙門(通常指已調伏貪瞋癡三毒,能夠弘宗說教之法師);(3)活道沙門(通常指雖不會弘宗說教,但能安心立命,老實修行,亦能調伏貪瞋癡三毒者);(4)壞道沙門(通常指破禁戒、行惡法,以算命、占卜、趕經懺等邪命維生者)。前三者,乃上至諸佛,下至凡夫,括無不盡,雖優劣懸殊,同名僧寶,同名福田僧,為吾等供養(積功累德)之對象;然最後者,或因出家意圖(如逃債、失業)而可議,或因貪圖利養(如占卜、算命)而邪命,或因非梵行(如已婚、有事業)而自稱梵行,皆屬『偽作沙門』,如《地藏經》所云:『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在家學佛者),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難怪古德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之最佳註解者)曾大聲疾呼:若要紹隆佛種、延續佛運,惟有落實世尊之『乞食』制度,方能建其功,實是至理名言。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April 14,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hursday, April 13, 2006

1406-云何為『十信菩薩』


undefined

1405-云何為『十住菩薩』


標題:云何為『十住菩薩』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至『十迴向』,即佛法所稱『三賢位』之菩薩;再從『初地』至『十地』,即佛法所稱『十聖位』之菩薩,如是『三賢位』及『十聖位』,總共『四十階位』,再歷經『等覺』,方能證得『妙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云何為『十住菩薩』?依《法門名義集》開示:習種性有『十住』菩薩,此是內凡下品三賢初位。何等為十?即
(一) 【發心住】。始從凡境發無上道心,歷奉眾聖廣多聞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發心而得此住。
(二) 【治地住】。更起勝解淨治八萬四千法門,離諸塵穢,心地清顯。
(三) 【修行住】。善觀諸法對治之門,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種覺故,曰修行住。
(四) 【生貴住】。理解勝還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種清淨故,曰生貴住。
(五) 【方便具足住】。涉有空福智相資,善行無滯,萬解普還故,曰方便具足住。
(六) 【正心住】。得般若真解安心正理故,曰正心住。
(七) 【不退住】。空有不二,得堅固真解故,曰不退住。
(八) 【童真住】。從發心已來,遠離二邊,不起煩惱,長養真解,契同無生,得佛法分故,曰童真住。
(九) 【法王子住】。既從法化生,得佛法分故,能治真宗令菩提立,名曰法王子住。
(十) 【灌頂住】。觀達真宗理照逾淨,解滿最上故,曰灌頂住。
由此觀之,如是『十階位』,即所謂『十住菩薩』,為三賢十聖『四十階位』中之十階位,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成就『佛道』,就階位而言,勢必要歷經如是『四十階位』;就時間而言,又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況且菩薩乘『願力』再來,亦有『隔陰之迷』,尤其在『末法時期』之今日,欲『明心見性』都很困難,何況欲『即身成佛』?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欲今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屬天方夜談之事,是故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無問自說』,開示吾人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徑中之徑與十方諸佛共同讚歎、推薦之『念佛法門』,勸勉吾人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學佛修道,因有一流之師資及諸大善人聚會一處,又有一流學佛環境及設備,不但沒有『隔陰之迷』之險,而且亦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之長,所謂『面見阿彌陀,何愁不開悟』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April 13,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1403-云何為『十迴向菩薩』

標題:云何為『十迴向菩薩』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至『十迴向』,即佛法所稱『三賢位』之菩薩;再從『初地』至『十地』,即佛法所稱『十聖位』之菩薩,如是『三賢位』及『十聖位』,總共『四十階位』,再歷經『等覺』,方能證得『妙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云何為『十迴向菩薩』?依《法門名義集》開示:道種性有『十迴向』,亦名解行地,三賢位之內凡之上品。何等為十?即
(一) 【救護一切眾生相迴向】。菩薩攝無為眾生不合住空,攝有為眾生不令著俗,皆迴邪倒而向正道故,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二) 【不壞迴向】。有則有為所不礙,迴無為而向有為,則無為所不俱,有無俱通,則行成莫毀故,曰不壞迴向。
(三) 【等一切佛迴向】。若行有為平等圓通,則與三世諸佛同行菩提故,曰等一切佛迴向。
(四) 【至一切處迴向】。若能通行一切諸法實際之處故,曰至一切處迴向。
(五) 【無盡功德藏迴向】。既至一切諸法實際故,能依實而成行,蘊積集眾善利潤無窮故,曰無盡功德藏迴向。
(六) 【順平等善根迴向】。即以無盡平等之善出生增益故,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七)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隨順等觀一切善生眾彌廣故,能平等津道法界眾生故,曰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八) 【如相迴向】。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夫如者不二不異,如此道相無不融故,曰如相迴向。
(九) 【無著無縛解脫迴向】。眾生即如本來無縛也,如如即眾生,則如無可著也,此道妙通,則無所羈礙故,曰無縛無著解迴向。
(十) 【法界無礙迴向】。既達一切諸法皆是真如實相故,其縛通非可限極故,目法界無礙迴向。
由此觀之,如是『十階位』,即所謂『十迴向菩薩』,為三賢十聖『四十階位』中之十階位,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成就『佛道』,就階位而言,勢必要歷經如是『四十階位』;就時間而言,又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況且菩薩乘『願力』再來,亦有『隔陰之迷』,尤其在『末法時期』之今日,欲『明心見性』都很困難,何況欲『即身成佛』?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欲今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屬天方夜談之事,是故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無問自說』,開示吾人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徑中之徑與十方諸佛共同讚歎、推薦之『念佛法門』,勸勉吾人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學佛修道,因有一流之師資及諸大善人聚會一處,又有一流學佛環境及設備,不但沒有『隔陰之迷』之險,而且亦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之長,所謂『面見阿彌陀,何愁不開悟』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13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1404-云何為『十行菩薩』

標題:云何為『十行菩薩』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至『十迴向』,即佛法所稱『三賢位』之菩薩;再從『初地』至『十地』,即佛法所稱『十聖位』之菩薩,如是『三賢位』及『十聖位』,總共『四十階位』,再歷經『等覺』,方能證得『妙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云何為『十行菩薩』?依《法門名義集》開示:性種性有十行菩薩, 此是三賢位之中品。何等為十?即
(一) 【歡喜行】。前觀解既滿,今如解而得自行化人,離於邪倒慶子除得之利故,曰歡喜行。
(二) 【饒益行】。自利行既轉深,利他行彌廣故,曰饒益行。
(三) 【無嗔恨行】。既善利他,慈悲喜捨,怨親平等,憎愛無二故,曰無嗔恨行。
(四) 【無盡行】。以無厭心度人不倦,利行增進無休無息故,曰無盡行。
(五) 【離癡亂行】。雖行有為以度眾生,而無我人之相,為不無昭所惑,心心不離,念佛三昧故,曰斷癡亂行。
(六) 【善現行】。心常在空而現行慈悲化物同己故,曰善現行。
(七) 【無著行】。心空不住於無行有不染相,靜亂俱遊無滯無礙故,曰無著行。
(八) 【尊重行】。當行於有無而有無所動,不正以等行諸法一切皆如,無可種棄重法心成故,曰尊重行。
(九) 【善法行】。既自善行於法,而以此法授人,動成物軌故,曰善法行。
(十) 【真實行】。於真諦自利行成行,於俗諦利他行,真不棄於俗不乖,於其偽曰真,非虛稱實,故曰真實行
由此觀之,如是『十階位』,即所謂『十行菩薩』,為三賢十聖『四十階位』中之十階位,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成就『佛道』,就階位而言,勢必要歷經如是『四十階位』;就時間而言,又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況且菩薩乘『願力』再來,亦有『隔陰之迷』,尤其在『末法時期』之今日,欲『明心見性』都很困難,何況欲『即身成佛』?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欲今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屬天方夜談之事,是故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無問自說』,開示吾人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徑中之徑與十方諸佛共同讚歎、推薦之『念佛法門』,勸勉吾人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學佛修道,因有一流之師資及諸大善人聚會一處,又有一流學佛環境及設備,不但沒有『隔陰之迷』之險,而且亦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之長,所謂『面見阿彌陀,何愁不開悟』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April 12,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Monday, April 10, 2006

1402-云何為『十地菩薩』

標題:云何為『十地菩薩』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至『十迴向』,即佛法所稱『三賢位』之菩薩;再從『初地』至『十地』,即佛法所稱『十聖位』之菩薩,如是『三賢位』及『十聖位』,總共『四十階位』,再歷經『等覺』,方能證得『妙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云何為『十地菩薩』?依《法門名義集》開示:聖種性有十地菩薩,自此已後是出間聖人之位。何等為十?即
(一) 【歡喜地】。始出凡境初登聖境,慶心內融悅情外發,故《地持論》云:「初證聖處多生歡喜,故名歡喜地,用聞思修慧為加行智,斷凡夫我性無明,證遍滿功德檀波羅蜜增上。
(二) 【離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離垢地,以加行智斷於諸眾生起邪行無明盡,證最勝功德戒波羅蜜為增上。
(三) 【明地】。隨聞思修照法顯現,故名明地,以加行智斷心遲苦聞思修忘失無明盡,證勝流功德忍波羅蜜為增上,自此以前三地,總修大乘三摩提(斷闡提不信習氣,障方便生死果報,云得大淨果也)。
(四) 【炎地】。定既內明發惠外照妄偽之法於前寂滅,故名炎地,以加行智斷微細煩惱,行共生身見無明盡,證無攝功德精進波羅蜜為增上。
(五) 【難勝地】。得出世間智方便善功能度難度故,名難勝地,以加行智斷於下乘般涅槃無明盡,證無異功德禪波羅為增上。
(六) 【現前地】。大智現前地,以加行智斷麤行相無明盡,證無染淨功德般若波羅蜜為增上,自此已前三地,總修集福德生三摩提(斷外道著我集氣障因緣生死果報,云得大樂果)。
(七) 【遠行地】。照法見空,於有不著,照空見法,於空不證,乃超越有九世二乘世間道故,名遠行地,以加行智斷細相行無明盡,證無分別功德方便波羅蜜為增上。
(八) 【不動地】。報行純熟無明無間故,名不動地,以加行智斷於無明作功用心無明盡,證不咸功德願波羅蜜為增上。
(九) 【善慧地】。色難擁已窮心滯復盡,無礙力說法成就利行故,名善慧地,以加行智斷利益眾生事不由功用無明盡,證智自在依心功德力波羅蜜為增上,自此已前三地,總修賢護三摩提(斷聲聞自利習氣障有生死果報,云得大我果)。
(十) 【法雲地】。自以取得無邊善法普益蒼生,悲覆若雲,法澤如雨,能令善根開敷道耳滋義。故《地論》云:「得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雲地,以加行智斷於諸法中不得自在無明盡,證業因在依心功德智波羅蜜上,此之一切地,修首楞伽三摩提(斷獨覺自愛習氣障無有生死報,云得大常果)。」
由此觀之,前來『十聖』所以名為地者,有二體義(1)能住持萬德故;(2)地上者法身之菩薩故。此乃所謂『三賢十聖』,四十菩薩階位中之後十階位,又稱為『地上菩薩摩訶薩』者也。進而繼續悲智雙運,經所謂『等覺地(體冥大寂安心平等,照齋種智一相無二故,名等覺地,亦名無垢地,斷煩惱垢習皆盡故,名金剛心斷無明住地)』,直至福慧圓滿之『妙覺地(圓照內融窮鑒法性體無修始窮微盡極,故曰妙覺,亦名佛地,種智現前無上菩提)』。是故自金剛以後至極常果前等覺住中,斷煩惱習除生死盡,名無礙道,又於此地得菩提證涅槃果外之果,名解脫道。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若欲證得『歡喜地(初地)』以上菩薩摩訶薩之果位,就時間而言,至少須歷經『一大阿僧祇劫』,就事功而言,須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至如同『十一、十二』之月亮,將圓未圓(因八地以上菩薩摩訶薩為『十三、十四』之月亮,而佛陀之福慧圓滿如『十五』之明月),確屬不易做到。尤其身處『五濁惡世』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緣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譚』般難上加難。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一門深入地修行,只要能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蒙受 阿彌陀佛及清淨海會聖眾,手持『九品蓮花』來接引,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能如同『初地(歡喜地)』以上菩薩摩訶薩,能『分身(因地上菩薩摩訶薩能破一品【無明】,得證一分【法身】)』超越諸佛境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一一分別諸法所趣,以四等(指『慈悲喜捨』)心普潤一切,以漸教授各令得度,而能悲智雙運,圓滿福慧,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1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unday, April 09, 2006

1401-云何為『心住慈善當得之功德』

標題:云何為『心住慈善當得之功德』

雖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但是『有情眾生』之異於『無情眾生』,在於前者有七情六慾而後者則無;而七情六慾中最突顯的就是『愛』。大凡『愛』可分為下列四種:(1) 貪愛的『愛』:通常指男女之間的『愛情』,所謂『男貪女色,女貪男情』而繁衍後代。但是在一個欲『了脫生死』的修行者來講,是最需去除的。因為『三界往返淫為本;六道輪迴愛為根』,而『首楞嚴經』亦開示:不除『淫慾』而想了脫生死,如『煮沙成飯』了不可得,終究將成『魔眷』。(2) 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愛』:通常指冤親債主之間的『愛』,尤其是中國人的『養兒防老』,父母的愛護兒女,總希望兒女於其老病時,也能同樣地照顧(回饋)他們,這是有條件的『愛』。(3) 博愛的『愛』:通常指宗教的『愛』(如基督教所倡導的)。雖然這種愛,大多數不求回饋,但是他們愛的『對象』,幾乎局限於人類之間,頂多旁及畜生道眾生,對於其他道的『有情眾生』,則未談及。(4) 佛教的慈善:這種愛是包括『六道眾生』,所以佛教徒在『水陸法會』或『積功累德』的迴向,都念誦『.....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其中『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師長恩、國家恩和眾生恩四種,而『三途苦』是指餓鬼道、畜生道和地獄道三惡道的眾生。至於云何為『心住(佛法之)慈善當得之功德』?依《大悲經》開示:佛告阿難,若復有人心住慈善,當
得十一種功德利益。何者為十一種?即
(一)睡眠
得安隱,寤則心歡喜。
(二)不見惡夢。
(三)人非人
愛。
(四)諸天擁護。
(五)毒不能害。
(六)刀箭不傷。
(七)火所不燒。
(八)水所不溺。
(九)常得好衣、餚膳飲
食、床座、臥具、病瘦湯藥。
(十)得上人法。
(十一) 身
壞命終得生梵天。
由此觀之,如是『十一種』,即屬佛法之『心住慈善』所得之功德,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佛法之『慈善』,乃指佛教徒具大慈心,雖與眾生(包括一切人類,甚至擴展至一切有情動物)無緣,但是也發大慈心而救渡之。學佛修道者欲成就『佛道』,亦應如教(本著佛教『大慈』之精神)修行,並須具足(1)持戒清淨;(2)衣食不缺;(3)止諸緣務;(4)閑居靜處;(5)近善知識等五緣,方能有助『道行』之提昇。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若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應時時本著 世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之開示,身體力行。所謂『諸惡莫作』,即指凡妨害眾生,事無大小,皆不可去幹;而『眾善奉行』,則指凡利益眾生,事無大小,皆當為之。此兩句合起來,即是佛法之『慈善』,亦是戒學中禁止及勒令之旨意。至於『自淨其意』,則是要使意業清淨無染(修清淨心);而禪定正是清淨意業之功夫,智慧卻是清淨意業之效果。是故要『戒定慧』三學普行,『聞思修』三慧並進,方能福慧圓滿。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9日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aturday, April 08, 2006

1400-云何名為『五蓋』


標題:云何名為『五蓋』

眾所周知:坊間有一殊勝之『迴向偈』,常為學佛修道者所使用,即『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所謂『三障』,乃指業障、報障、煩惱障三種。而其中之『煩惱障』有五大類,即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因其能蓋覆人們之心性,使不生善法,故又稱『五蓋』。至於云何名為『五蓋』?依《諸經要集》開示:云何名為五蓋?答曰一貪欲蓋;二瞋恚蓋;三睡眠蓋;四掉悔蓋;五疑蓋
(一) 【貪欲蓋】者。謂端坐修禪心生欲覺,妄念相續,求之不已,遂致生患,如《智度論》云:術婆伽以思王女,欲心內發尚能燒身,延及天祠,況生欲毒熾,而不燒諸善法,心若著欲無由近道。
(二) 【瞋恚蓋】者。瞋是失諸善法之根本,墮諸惡道之因緣,法樂之怨家,善心之大賊,惡口之府藏,禍患之刀斧,若修道時思惟,此人惱我及惱我親,讚歎我怨,圖度過去未來,亦復如是,是為九惱處故生瞋;瞋念覆心,故名為蓋,當急棄之無令增長。
(三) 【睡眠蓋】者。謂內心昏憒,名之為眠;五情暗蔽,放恣支節,委臥垂熟,名之為睡。此睡眠蓋,能破今世後世實樂,如此惡法,最為不善。何以故?餘蓋情覺可除,眠如死人無所覺觸,以不覺故難可除滅。
(四) 【掉悔蓋】者。有三(1)『口掉』者,謂好喜吟詠,諍競是非,無益戲論,世俗言語等,名為口掉;(2)『身掉』者,謂好喜騎乘,馳騁放逸,捔力相撲,扼腕指掌等,名為身掉;(3)『心掉』者,心情放蕩,縱意攀緣,思惟文藝世間才伎,諸惡覺觀等,名為心掉,掉之為法,破出家心。
(五) 【疑蓋】者。謂以疑覆心故,於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無故,於佛法中空無所獲,如人入於寶山,若無有手無所能取;復次通疑甚多,未必障定,今障定者,有三種疑(1)『疑自』。疑自者,而作是念,我等諸根暗鈍罪垢深重,其非人乎?作此自疑定慧不發,若欲學法勿當自輕,以宿世善根難測故;(2)『疑師』。疑師者,彼人威儀相貌如是,自尚無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為障定,欲除之法,如臭皮囊中金,以貪金故,不可棄於皮囊,行者亦爾,師雖不清淨,亦應生於佛想;(3)『疑法』。疑法者,如世人多執本心,於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生猶豫即法不染心。
由此觀之,此『五蓋(煩惱)』乃障礙吾等等學佛修道者,導致不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蓋因『煩惱障』故,所以造惡業;因『業障』故,所以受惡報;因『報障』故,所以再生煩惱,如此三障更相由藉,循環不已,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今日至心,第一先應懺悔『煩惱障』。 總而言之,此『五蓋(煩惱)』,諸佛菩薩入理聖人種種呵責,詺此煩惱以為『怨家』,能斷眾生慧命根故;詺此煩惱以之為『賊』,能劫眾生諸善法故;詺此煩惱以為『暴河』,漂眾生入於生死大苦海故;詺此煩惱以為『羈鎖』,能繫眾生於生死獄不能得出故;詺此煩惱以為『蟒蟲』,食啖眾生真如佛性故,所以六道牽連四生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皆是『五蓋(煩惱)』過患,是故懺除此等『煩惱障』已,『業障』『報障』自然無由而生。只要『三障』消除,即能得『智慧』真明了,而且能世世常行『菩薩道』。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8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Friday, April 07, 2006

1399-云何為『女人之害』

標題:云何為『女人之害』《金剛果論》云:女身有『五漏』,乃謂『女身』業障較重,而具有(1)漏不能為身主;(2)漏不能為家主;(3)漏不能為人主;(4)漏不能為物主;(5)漏不能為聖主等五漏。又《玉耶經》云:女身十惡(1)女人初生墮地父母不喜;(2)養育視無滋味;(3)女人心常畏人;(4)父母恆憂嫁娶;(5)與父母生相離別;(6)常畏夫婿視其顏色,觀悅則喜瞋恚則懼;(7)懷產甚難;(8)女人小為父母所檢錄;(9)中為夫婿所制禁;(10)年老為兒孫所呵。以一般而論,能生為『男身』,確實較生為『女身』殊勝,大乘經典亦有開示:若『女身』欲轉為『男身』,必須再多修行『五百世』,可見男身福報較大,所受『苦報』也較少。至於云何為『女人之害』?依《薩婆多論》開示:寧以身分內毒蛇口中,不犯女人。何以故?蓋女人有如下之害:(一) 蛇有三事害人,有見而害人,有觸而害人,有齧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1)若見女人,心發欲想,滅人善法;(2)若觸女人,身犯中罪,滅人善法;(3)若共交會,身犯重罪。滅人善法。(二) 女人復有七害(1)若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為女人所害,害無數身;(2)若為毒蛇所害,害報得無記身,若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3)若為毒蛇所害,害五識身,若為女人所害,害六識身;(4)若為毒蛇所害,得入清眾,若為女人所害,不與僧同;(5)若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賢聖,若為女人所害,入三惡道;(6)若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門果,若為女人所害,於八正道無所成益;(7)若為毒蛇所害,人則慈念而救護之,若為女人所害,眾共棄捨無心喜樂。由此觀之,以如是『女人諸害』之因緣故,寧以身分內毒蛇口中,終不以此而觸女人。何以故?蓋如同《解十二因緣經》云:「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緣故,一由貪珍寶物衣被欲心多故;二由相嫉妒故;三由多口舌故;四由作姿態婬意多故。以是因緣墮獄多耳。」總而言之,因女人較易犯嫉妒心、諂媚心、瞋恨心、慳吝心、貪欲心,是故說話不要轉彎摸角而應以正直心說『誠實語』,不要潑婦罵街造『惡口業』,最後應多聞『正法』,具『正知正見』。如此,即能『淨化』女人之不良習氣,來世即能速轉『男身』。反之,若今生為『男身』者,不珍惜『男身難得』,而處處造『身口意』三業,將小心來世變為『女身』,後悔莫及。雖然今日是『女男平等』之民主法治社會,甚至於在歐美社會,更有『女權至上』之現象,可是不可否認的,女身仍較男身有很多之『苦報(如上述之五漏)』,且有很多之『逆境(如上述之十惡)』,尤其是學佛修道者,若欲修『蘭若』之行,而隱居深山,唯有男身者較易做到。不過由於女身『業報』較差,吃苦較多,反而是其學佛修道之『增上緣』,這是今日(每次法會,都是陰盛陽衰)女性學佛修道者,四倍甚至於數倍於男性之主要原因,蓋女身因吃較多苦而易覺悟,故更能精進勇猛修道,而男身者反因福報較大,較易沉迷於聲色犬馬而不知學佛修道,難免來世又在『六道輪迴』,此為男身者應該多多省思之處。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7日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hursday, April 06, 2006

1398-云何為『制戒十益』

標題:云何為『制戒十益』

『戒』者,梵名曰尸羅,防禁身心之過者。如《大乘義章》曰:「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炎火,焚燒行人;事等如燒,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又《瓔珞本業經》曰:「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又《玄應音義》曰:「戒亦律之別義也,梵言三波羅,此譯云禁,戒亦禁義也。」至於云何為『制戒十益』?依《僧祇律》開示:舍利弗白佛言,有幾利益,為弟子制戒?佛言有十利益。何等為十?即
(一)攝僧故。
(二)極攝僧故。
(三)令僧安樂故。
(四)折伏無羞人故。
(五)有慚愧者,得安隱住持故。
(六)不信者,令得信故。
(七)正信者,增益故。
(八)於現法中,得漏盡故。
(九)未生諸漏,令不生故。
(十)正法得久住,為諸天人開甘露門故
由此觀之,如是『十種』,即為佛陀制戒之利益,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如同《涅槃經》曰:「戒是一切善法梯橙。」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四級,為戒之四位,是小乘戒之分相也。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為戒之四科。所謂(1)『戒法』者,如來所制之法;(2)『戒體』者,由於受授之作法而領納戒法於心臍,生防非止惡之功德者;(3)『戒行』者,隨順其戒體而如法動作三業也;(4)『戒相』者,其行之差別,即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也。一切之戒,盡具此四科。是故《攝大乘論》云:「如來制戒,有二意,一為聲聞自度故;二為菩薩自度度他故。」
總而言之,舉凡佛門弟子,皆應以清淨心,受持戒法,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使正法永住,佛日爭輝。蓋舉國人民,若能受持三皈五戒,不殺生即是『仁』之表現;不偷盜即是『義』之表現;不邪淫即是『禮』之表現;不飲酒即是『智』之表現;不妄語即是『信』之表現。如此謹守『仁義禮智信』五常,有生之年不會違法亂紀,身陷囹圄,安樂過一生;死後也可保住『人身』,不墮三惡道(餓鬼道、畜生道或地獄道),現今社會之亂象,亦可銷聲匿跡於無形。設若更能止惡(不造十惡業)、行善(造十善業),必能往生『欲界六天』,若能加修禪定,必能往生『色界天』,甚至於『無色界天』。設若更發『菩提心』,受持『在家菩薩戒』,修學『六度萬行』,並如法修行,俱足『信願行』三資糧,說不定能『明心見性』,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6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1397-云何為『三世因果』

標題:云何為『三世因果』

俗話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實所謂『命』,並不是指玄奧不可知的東西(應避免算命卜卦,免受江湖術士的詐騙,如果他們真有能耐的話,可以自己趨吉避凶,享不盡富貴榮華,不必辛苦地為人算命討生活),而所謂『天』也不是指神聖不可侵的上帝或玉皇大帝(祂們也無法給予福德或災禍,其實是你的『自作【善惡業】自受【樂苦果】』),而是指自己前世所造的善惡業,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至於云何為『三世因果』?茲依《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剉碓斬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截眾生,故獲斯罪
(二) 有眾生身體頑痺眉鬚墮落,舉身烘爛,鳥栖鹿宿人跡永絕,沾污親族人不喜見,名之癩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壞塔寺,剝脫道人,斫射賢聖,傷害師長,常無返復,背恩忘義,常巧苟且,婬匿尊卑無所忌諱,故獲斯罪
(三) 有眾生身體長大,聾騃無足宛轉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為諸小蟲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處,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語,不孝父母,反戾時君,若為帝王大臣,四鎮方伯州郡令長,官禁督護,恃其威勢侵奪民物,無有道理,使苦燋悴呼嗟而行,故獲斯罪
(四) 有眾生兩目盲瞎都無所見,或觝樹木,或墮溝坑,於時死已更復受身,亦復如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縫鷹眼合,籠繫眾生,皮囊盛頭不得所見,故獲斯罪
(五) 有眾生蹇吃瘖啞口不能言,若有所說,閉目舉手口不言了,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誹謗三尊,輕毀聖道,論他好醜,求人長短,強誣良善,憎嫉賢人,故獲斯罪
(六) 有眾生腹大項細不能下食,若有所食變為膿血,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偷盜僧食,或為大會福食屏處偷噉,吝惜己物但貪他財,常行惡心與人毒藥,氣息不通,故獲斯罪
(七) 有眾生常為獄卒熱燒鐵釘,釘入百節骨頭釘之已訖,自然火生焚燒身體,悉皆燋爛,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針灸醫師,針人身體不能差病,誑他取財,徒憂苦痛令他苦惱,故獲斯罪
(八) 有眾生常在鑊湯中,為牛頭阿搒,以三股鐵叉,叉人內著鑊湯中,煮之令爛,還復吹活而復煮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信邪倒見,祠祀鬼神,屠殺眾生,湯灌滅毛,鑊湯煮煎,不可限量,故獲斯罪
(九) 有眾生常在火城中煻煨臍心,四門俱開,若欲趣門門即閉之,東西馳走不能自免,為火燒盡,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焚燒山澤,火煨雞子,燒煮眾生,身爛皮剝,故獲斯罪
(十) 有眾生常在雪山中寒風所吹,皮肉剝裂求死不得,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橫道作賊,剝脫人衣,使冬月之日令他凍死,生[利-禾+皮]牛羊痛不可堪,故獲斯罪
(十一) 有眾生常在刀山劍樹之上,若有所捉即便割傷,枝節斷壞,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屠殺為業,烹害眾生屠割剝裂,骨肉分離頭腳星散,懸於高格稱量而賣,或復生懸眾生苦痛難處,故受斯罪
(十二) 有眾生五根不具,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飛鷹走狗彈射禽獸,或斷其頭,或斷其足,生滅鳥翼,故獲斯罪
(十三) 有眾生攣躄背僂腰臗不隨,腳跛手拘不能採涉,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野田行道安槍,或安射窠施張弶阱,陷墜眾生頭破腳折,傷損非一,故獲斯罪
(十四) 有眾生常為獄卒桎梏其身,不得免脫,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網捕眾生,籠繫人畜飢窮困苦,或為宰主令長,貪取財錢,枉繫良善,怨酷昊天,不得縱意,故獲斯
(十五) 有眾生或顛或狂,或癡或騃,不別好醜,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飲酒醉亂犯三十六失,復得癡身如似醉人,不識尊卑不別好醜,故獲斯罪
(十六) 有眾生其形甚小陰藏甚大,挽之身皮皆復進引,行立坐臥以之為妨,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持生販賣,自譽己物,毀呰他財,囂升弄斗躡秤前後欺誑於人,故獲斯罪
(十七) 有眾生男根不具而為黃門,身不妻娶,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揵象馬牛羊豬狗,死而復蘇,故獲斯罪
(十八) 有眾生從生至老無有兒子,孤立獨存,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暴惡不信罪福,百鳥產乳之時,齎持瓶器,循大水渚,求拾鴻鶴鸚鵡鵝雁,諸鳥卵[穀-禾+卵],擔歸煮噉,諸鳥失子,悲鳴叫裂眼中血出,故獲斯
(十九) 有眾生少小孤寒,無有父母兄弟,為他作使辛苦活命,長大成人橫羅殃禍,懸官所縛繫閉牢獄,無人追餉飢窮困苦,無所告及,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喜捕拾,鵰鷲鷹鷂,熊羆虎豹,枷鎖而畜,孤此眾生,父母兄弟常恒憂悲,悲鳴叫裂哀感人心,不能供養常苦飢餓,骨立皮連求死不得,故獲斯罪
(二十) 有眾生其形甚醜,身黑如漆面目復青,鞫頰俱堆,皰面平鼻,兩眼黃赤,牙齒疏缺,口氣腥臭,矬短擁腫,大腹亞髖,腳復繚戾,僂脊匡肋,費衣健食,惡瘡膿血,水腫乾痟,疥癩癰疽,種種諸惡集在其身,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橫羅其殃,永不見佛,永不聞法,永不識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子不孝父母,為臣不忠其君,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賞其信,鄉黨不以其齒,朝廷不以其爵,妄為趨作,心意顛倒無有其度,不信三尊,殺君害師,伐國掠民,攻城破塢,偷寒過盜惡業非一,美己惡人,侵陵孤老,誣謗賢聖,輕慢尊長,欺誑下賤,一切罪業悉具犯之,眾惡集報,故獲斯罪。
由此觀之,有如是『今世善惡報』,乃因有如是『前世善惡因』所致。何以故?蓋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生起種種迷惑,就會造種種的業,有善業也有惡業,其果報也分善報或惡報。如果是造『惡業』,就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塗惡道中,受其痛苦的果報;如果是造『善業』,就會感應到富貴人家,或是天上,享受其自在快樂的福報。因為各人所造的業有不同,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故其受報的生命,有長壽也有短命;有的人時常多病,或者少病;有的人長得端正莊嚴,有的人長得非常醜陋;有的人大富大貴,有的人貧窮下賤;有的人聰明智慧,有的人愚痴鈍拙。但是大多數的眾生不知其原因,反而怨天尤人『迷惑』顛倒,因而再造『惡業(殺盜淫妄)』,從此再受『苦報』。所以『惑』、『業』、『苦』輪迴不息。
總而言之,設若我們深信三寶,探知『人生宇宙真諦』,從而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甚至於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如法修行,由『戒』生『定』,再由『定』生『慧』。如此不但能永離三惡道,享受不盡的『人天福報』,甚至於能了脫生死『超出六道輪迴』。如果沒把握『即身證果』,也可以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學佛修行,俟證『佛果』後再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5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Tuesday, April 04, 2006

1396-何等為『菩薩修定十法』

標題:何等為『菩薩修定十法』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之法門。所謂『禪定波羅蜜』,乃因眾生是心性散亂,妄想紛飛,心猿意馬,到處奔馳,剎剎那那,念念不停,故菩薩修行禪定,能夠度脫散亂之心,直至了脫生死,登涅槃之彼岸。至於何等為『菩薩修定十法』?依《大寶積經》開示:菩薩修定,復有十法,不與二乘(聲聞辟支佛)共。何等為十?即
(一)修定無有吾我,具足如來諸禪定故。
(二)修定不味不著,捨離染心,不求己樂。
(三)修定具諸通業,為知眾生諸心行故。
(四)修定為知眾心,度脫一切諸眾生故。
(五)修定行於大悲,斷諸眾生煩惱結故。
(六)修定諸禪三昧,善知入出過於三界故。
(七)修定常得自在,具足一切諸善法故。
(八)修定其心寂滅,勝於二乘諸禪三昧故。
(九)修定常入智慧,過諸世間到彼岸故。
(十)修定能與正法,紹隆三寶使不斷絕故。
由此觀之,如是『十法』修定者,不與聲聞辟支佛共,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禪定能度散亂,而禪定用功要以修習止觀為起點,到了止觀功夫用到深時,就會得到定、慧。修習止觀必須要兩者並重,不可偏重一邊,若止過於觀時,就會落於昏沈睡覺;若使觀過於止,就會偏於掉舉散亂。正當參禪時,止觀要調和均等,若坐禪時,發現昏沉,要用觀照來對治;若發現掉舉,要用止靜來制止,如是方容易入定,再由入定而發慧,而達到了脫生死,超出三界之學佛修道目的。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若能精修禪定,始則引發靜慮,終則開悟見性。既入禪定,自可靜止不動,不為妄境所牽,亦可觀照分明,不起虛妄分別,故終究能去散亂之障,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是也。學佛之人,縱然未能現證三昧,平時歷境練心,亦當須具定力,所謂八風吹不動,或利衰、或毀譽、或稱譏、或苦樂等境現前,還是要一句『南無 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直至『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定慧自然具足。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4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Monday, April 03, 2006

1395-何等為『人之弊惡八態』

標題:何等為『人之弊惡八態』

依《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開示:佛告諸比丘,馬有弊惡八態。何等為八?(1)解羈韁時便掣車欲走;(2)車駕跳踉欲齧其人;(3)便舉前兩腳掣車而走;(4)便蹋車軨;(5)便人立持軛摩身抄車卻行;(6)便傍行邪走;(7)便掣車馳走,得值濁泥止住不行;(8)懸兜餧之熟視不食,其主牽去欲駕之時,遽含[口*翕]噬,欲食不得,而人亦有弊惡八態。至於何等為『人之弊惡八態』?茲依該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聞說佛經便走不欲樂聽,如馬解羈韁掣車走時。
(二)聞說經意不解不知語所趣向,便瞋跳踉不欲樂聞,如馬駕車跳踉欲齧人時。
(三)聞說經便逆不受,如馬舉前兩腳掣車走時。
(四)聞說經便罵,如馬蹋車軨時。
(五)聞說經便起去,如馬人立持軛摩身抄車卻行時。
(六)聞說經不肯聽,伭頭邪視耳語,如馬傍行邪走時。
(七)聞說經便欲窮難,問之不能相應答,便死抵妄語,如馬得濁泥便止不復行。
(八)聞說經不肯聽,反念婬劮多求不欲聽受,死入惡道時,乃遽欲學問行道,亦不能復得行道,如馬懸兜餧之熟視不肯食,其主牽去欲駕之,乃遽含[口*翕]噬,亦不得食。
由此觀之,人有如是『八惡態』,如同馬有八態惡,佛以此譬惡比丘也。何以故?蓋若有比丘有如是『八惡態』,當知是惡比丘,將無法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甚至於將墮落『三惡道』,理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因人非聖賢,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尤其是修『六度萬行』菩薩道之行者,更應體念 世尊『遺教』之真諦,以戒為師,如法修行,有罪必發露懺悔,便能達到『無業一身輕(安)』,對於『道行』之提高,將有不可思議之效果。因修道在『修心』,若能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如是三業清淨,屆時必能『明心見性』,甚或『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
總而言之,從凡夫聞佛說『四諦法』起修,快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中又有『隔陰之迷』,進進退退,方能證得『阿羅漢果』。是故,比丘在此五濁惡世之末法時代,『障道因緣』層出不窮,若欲今生證得『阿羅漢果』者,誠非易事,何況欲此生『明心見性』,甚或『即身成佛』,更是癡人說夢(除非佛菩薩示現)。難怪歷代高僧大德,都鼓勵吾人修行三根普被之『淨宗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之『八地菩薩』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滿菩提願。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3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unday, April 02, 2006

1394-云何得『成神通去眾亂想』

標題:云何得『成神通去眾亂想』
眾所周知:所謂『四聖六凡』之『四聖』,是指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即『地上菩薩』)、佛陀四者。其中三乘聖者『阿羅漢』所得到之神通共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而『菩薩摩訶薩』之六通亦復如是,然而此二者之『六通內涵』是有差異的。至於云何得『成神通去眾亂想』?依《增一阿含經》開示: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十法,便成神通去眾亂想,至致涅槃。何等為十?即所謂
(一) 【念佛】。專精念佛,如來形相功德具足,身智無崖周旋往來,皆具知之,修行一法自致涅槃,不離念佛便獲功德,是名念佛
(二) 【念法】。專精念法,除諸欲愛,無有塵勞渴愛之心,永不復興於欲無欲,離諸結縛諸蓋之病,猶如眾香之氣,無有瑕疵亂想之念,便成神通自致涅槃,思惟不離便獲功德,是名念法
(三) 【念眾(僧)】。謂專精念如來聖眾,成就質直無有邪曲,上下和睦,如來聖眾四雙八輩,當敬承事,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僧念便獲功德,是名念僧
(四) 【念戒】。所謂戒者,息諸惡故,戒能成道令人歡喜,戒瓔珞身現眾好故,猶如吉祥瓶所願便剋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戒念便獲功德,是名念戒
(五) 【念施】。謂專精念施,所施之上,永無悔心無反報想,快得善利,若人罵毀相加刀杖,當起慈心不興瞋恚,我所施者施意不絕,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施念便獲功德,是名念施
(六) 【念天】。謂專精念天,身口意淨不造穢行,行戒成身,身放光明無所不照,成彼天身善業果報,成彼天身眾行具足,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天念便獲功德,是名念天
(七) 【念休息】。謂心意想息志性詳諦,亦無卒暴,恒專一心意樂閑居,常求方便入三昧定,常念不貪勝光上達,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休息便獲功德,是名念休息
(八) 【念安般】。謂專精念安般者,若息長時,觀知我今息長,若復息短,亦當觀知我今息短,若息極冷極熱,亦當觀知我今息冷熱,出入分別數息長短,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安般便獲功德,是名念安般
(九) 【念身】。謂專精念身,髮毛爪齒皮肉筋骨膽肝肺心脾腎大腸小腸,曲直旁光屎尿百葉,滄蕩脾泡溺淚唾涕,膿血脂涎髑髏腦等,何者是身?地種水種火種風種是也,皆是父母所造,從何處來?為誰所造?此之六根於此終已當生何處?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身念便獲功德,是名念身
(十) 【念死】。謂專精念死,此沒生彼往來諸趣,命逝不停諸根散壞,如腐敗木,命根斷絕種族分離,無形無響亦無相貌,除諸亂想自致涅槃,不離死念便獲功德,是名念死。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修行如是『十法』,便成神通去眾亂想,至致涅槃。何以故?蓋菩薩由廣供養佛(念佛)故,即能尊重正法(念法);以重法故,乃於持法人所,以彼因緣,能於正法受持讀誦,以所得法廣為他說(念施);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習受持正法,復能修行淨戒(念戒);戒有三種謂身語心,由其三業戒清淨(念天、休息)故,即能除疑離諸障染。換言之,先由戒行清淨,即能除疑離障;離疑障故,多生歡喜;以心喜故,多作觀想(念安般);由觀想故,常住定心;心住定故,生處清淨(念身);處清淨故,常受化生(念死);以化生故,得明利識;識明利故,能成神通去眾亂想,至致涅槃。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之最終目的,乃在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非在求得『神通』。否則,未消除貪瞋癡三毒之前,一眛追求神通,將如同《首楞嚴經》之開示:未證得佛果,先著『五十陰魔(末學《學佛心得分享第四十二》曾有專文闡述,請自行參照)』,將全功盡棄,再墮落『六道輪迴』。況且設若吾人能如法修行,戒定慧三學普行,聞思修三慧並進,悲智雙運,將能圓滿福慧,終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屆時『六神通』不求而得,又能避免『著魔』而全功盡棄,再度墮落六道輪迴之危險。甚至於吾等若能專修淨宗『念佛法門』,臨命終得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接引,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則六神通俱足,此在《無量壽經》之彌陀四十八願有明示,應屬千真萬確。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2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Saturday, April 01, 2006

1393-僧之種類有幾?

標題:僧之種類有幾?

『僧』者,僧伽之略,譯曰和或眾,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為眾,新譯家以為三人已上,如同《智度論》曰:「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又《寄歸傳》曰:「凡有書疏往還,題云求寂某乙、小苾芻某乙,(中略)不可言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眾,寧容一己輒道四人,西方無此法也。」至於僧之種類有幾?依《十輪經》開示:佛言,族姓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即
(一)【第一義僧】。云何名第一義僧?諸佛菩薩辟支及四沙門果,是七種人,名為第一義僧;在家得聖果者,亦名第一義僧。
(二)【清淨僧】。云何名為清淨僧?諸有持具足戒者,是名清淨僧。
(三)【啞羊僧】。云何名為啞羊?不知犯不犯輕重微細罪可懺悔,愚癡無智不近善知識,不能諮問深義是善非善,如是等相名為啞羊僧。
(四)【無慚愧僧】。云何名無慚愧僧?若有為自活命來入佛法,悉皆毀犯破和合僧,不畏後世,放縱六情,貪著五欲,如是人等名為無慚愧僧。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僧』,皆屬佛法之『僧伽』也。如同《僧史略》曰:「若單曰僧,則四人已上方得稱之。今謂分稱為僧,理亦無爽。如萬二千五百人為軍,或單己一人亦稱軍也,僧亦同之。」又《大乘義章》曰:「僧者外國正音名曰僧伽,此方翻譯名和合,眾行德不乖名之為和,和者非人目之為眾。」《行事鈔》曰:「四人已上,能御聖法辦得前事名之為僧。僧以和合為義,言和合者有二義:一理和謂證擇滅故。二事和。此別有六義:一戒和同修,二見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均供養之利),五口和無諍,六意和同悅。」
總而言之,依《無量壽經》開示:所謂『捨家去欲而作沙門(僧之另一稱呼)』,可分(1)身(為了脫生死而著袈裟)心(不貪五欲六塵)皆出家(2)身出家(或因逃債,或因婚姻不滿而著袈裟)心不出家(尚貪戀家眷、五欲)(3)身不出家(或因照顧老弱眷屬,或因學佛較晚)心出家(為了脫生死,由聞思修三慧而看破五欲)(4)身心皆未出家(指一般未學佛凡夫)。而『沙門』,華譯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並不一定要出家。吾等學佛修道者為了脫生死,超出三界,勢必要選擇『身心皆出家(如古今中外『明心見性』之高僧)』,至少也要選擇『身不出家而心出家(如唯摩詰居士、龐居士、傅大士、王龍舒居士、彭際清居士等大德)』,如法修行上述『三十一種沙門法』,方能『明心見性』,或上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八地(不動地)菩薩』果位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度眾生,滿菩提願。否則『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六欲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4月1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webs-tv.net/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