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1, 2006

1537-何等為『十大聽法勝利』


標題:何等為『十大聽法勝利』

吾等從不信佛法至深信佛法,從不學不修佛法至努力修學佛法,此中之轉變,全依『聽聞正法』而來,而聽聞正法則須親近善知識,是故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法隨法行,乃成為『修學佛法』之必然次第。至於何等為『十大聽法勝利』?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其聽法者,是說法師說正法時,應安處他,令住恭敬無倒聽聞,謂由一因或乃至十。何等為十?即
(一) 恭敬聽法,現前能證利益安樂。
(二) 善建立一切法,離諸過失具大義故;說者聽者所設劬勞有勝果故。
(三) 由恭敬聽聞方得(1)能令眾生捨惡趣故;(2)得善趣故;(3)速能引攝涅槃因故。
(四) 又恭敬聽聞得(1)能善了達契經等故;(2)如是正法能令眾生捨諸不善攝受諸善,若善聽者能受捨故;(3)由此捨受捨離惡因所招後苦故;(4)速證涅槃故
(五) 又恭敬聽聞得(1)謂我今當聞所未聞;(2)聞已研究;(3)當斷疑網;(4)棄背諸見;(5)我當以慧通達一切甚深句義。
(六) 又恭敬聽聞得(1)為欲敬報大師恩德,謂佛為我行於無量難行苦行,求得此法,云何今者而不聽聞?(2)觀自義利;(3)究竟能離一切熱惱;(4)善順正儀;(5)易可見了;(6)諸聰慧者內證所知。
(七) 謂我當集七種正法(理無差曰正,以三寶中之法寶,教理行果之四者,為真正之道法也),知法知義乃至廣說尊卑差別。
(八) 又恭敬聽聞得(1)佛法易得乃至亦為旃荼羅等而開示故;(2)易學行住坐臥皆得修故;(3)能引發增上生果決定勝果;(4)初善;(5)中善;(6)後善;(7)感現樂果;(8)引後樂故。
(九) 能解脫九種世間逼迫事件。即(1)能出生死大牢獄故;(2)永斷貪等堅牢縛故;(3)棄捨七財貧,建立七財富故;(4)超度善行聞正法儉,建立善行聞正法豐故;(5)滅無明闇起智明故;(6)度四暴流升涅槃岸故;(7)究竟能療煩惱病故;(8)解脫一切貪愛罥故;(9)能度無始生死曠野稠林行故。
(十) 恭敬聽法得思擇力(思量所對之境而擇要之也)。
由此觀之,若能恭敬聽法得受如是『十大聽法勝利』,如法求財不以非法,深見過患而受用之,乃至第十能引一切世間、出世間靜慮解脫等持(定之別名,新稱三摩地,譯曰等持,謂心住於一境平等維持也)、等至(定之別名,在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謂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為等至),廣如彼說,說者聽者先住上法方可說聽,若不住此,徒設劬勞終無大果。
總而言之,『聽法』能增長吾等對佛法之認識,如此聞薰多了,自然可從廣博知識中生起慧解,此即是『聞所成慧』。又佛法之義理無邊,權實大小,各有不同,或為稱如來本懷而說,或為將順眾生機宜而說;或為真實說,或為方便教;或為了義說,或為不了義說,如此差別,皆須在聞慧之後,繼之審細思維分別,方可辨析更清楚,認識更確切,不至於把方便說當真實說,捨了義教而取不了義教,此即是『思所成慧』。又經聞、思二慧之後,對佛法認識清楚,而後依之實行,最初由有漏慧之修習,漸次引生無漏慧,由此而見真理,斷煩惱,方可達到正覺之解脫,此即是『修所成慧』。經文開示:親近善知識與聞(即『聽法』)、思、修三慧為『四預流支』,意謂由於三慧之修習,自此可預入聖人之流。是故,聞、思、修三慧,即將成為欲進趣『佛法』之必然次第,尤其是『聽法』之聞所成慧,乃是聞、思、修三慧之第一慧,是最重要之一環,此為不爭之事實。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31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Wednesday, August 30, 2006

1536-何等為『十二障礙』


標題:何等為『十二障礙』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自發『菩提心』,進而行『菩薩道』,通常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經等覺,方能至妙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最懼怕者,乃是遇到諸如『十二障礙』等障道因緣。設若能了知菩薩易遭受之『十二障礙』而規避之,對其成就『佛道』,將有事半功倍之效果。至於何等為『十二障礙』?茲依《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慢
(二)無慢,而少聞。
(三)多聞,而小攀緣作念修道。
(四)不小攀緣作念修道,而捨眾生。
(五)不捨眾生,而樂隨外論散動。
(六)雖不散動,而破影像相中無巧便。
(七)雖有巧便,而福資糧不具。
(八)雖具福資糧,而樂味懈怠及利養等。
(九)雖離懈怠利養,而不能忍苦。
(十)雖能忍苦,而智資糧不具。
(十一) 雖具智資糧,而不自攝。
(十二) 雖能自攝,而無教授。
由此觀之,如是『十二障礙』,將障礙吾等學佛修道者進趣『佛道』。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欲證得『佛果』,勢必要避免如是『十二障礙』,為離慢故,如同《金剛經》言:「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等等,此為依義,顯示對治我得慢故。又復須陀洹能作是念者,即為說相。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沒有善知識之指導,或持戒不貞、或修持不如法,都很容易遭遇到如是『十二障礙』,造成蹉跎歲月,無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從發『菩提心』始,直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止,皆須盡未來際(即所謂三大阿僧祇劫),堅守『三聚淨戒』,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此外,尚須遠離上述之『十二障礙』,以免障礙吾等之『菩提道』。設若自認無此把握,最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深造修行,俟證得不動地之『八地以上菩薩』果位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度眾生,滿菩提願。何以故?蓋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是『三不退(即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任何『障礙』皆無法令吾等退失『菩提道』,直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今生今世亦如《阿彌陀經》所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3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536-何等為『十二障礙』


標題:何等為『十二障礙』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自發『菩提心』,進而行『菩薩道』,通常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經等覺,方能至妙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最懼怕者,乃是遇到諸如『十二障礙』等障道因緣。設若能了知菩薩易遭受之『十二障礙』而規避之,對其成就『佛道』,將有事半功倍之效果。至於何等為『十二障礙』?茲依《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慢
(二)無慢,而少聞。
(三)多聞,而小攀緣作念修道。
(四)不小攀緣作念修道,而捨眾生。
(五)不捨眾生,而樂隨外論散動。
(六)雖不散動,而破影像相中無巧便。
(七)雖有巧便,而福資糧不具。
(八)雖具福資糧,而樂味懈怠及利養等。
(九)雖離懈怠利養,而不能忍苦。
(十)雖能忍苦,而智資糧不具。
(十一) 雖具智資糧,而不自攝。
(十二) 雖能自攝,而無教授。
由此觀之,如是『十二障礙』,將障礙吾等學佛修道者進趣『佛道』。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欲證得『佛果』,勢必要避免如是『十二障礙』,為離慢故,如同《金剛經》言:「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等等,此為依義,顯示對治我得慢故。又復須陀洹能作是念者,即為說相。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沒有善知識之指導,或持戒不貞、或修持不如法,都很容易遭遇到如是『十二障礙』,造成蹉跎歲月,無法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從發『菩提心』始,直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止,皆須盡未來際(即所謂三大阿僧祇劫),堅守『三聚淨戒』,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此外,尚須遠離上述之『十二障礙』,以免障礙吾等之『菩提道』。設若自認無此把握,最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深造修行,俟證得不動地之『八地以上菩薩』果位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度眾生,滿菩提願。何以故?蓋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是『三不退(即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任何『障礙』皆無法令吾等退失『菩提道』,直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今生今世亦如《阿彌陀經》所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3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uesday, August 29, 2006

1535-云何修『六度』


標題:云何修『六度』

眾所周知:『六度』者,六波羅蜜也。舊稱波羅蜜,譯言度。新稱波羅蜜多,譯言到彼岸。度為度生死海之義,到彼岸為到涅槃岸之義,其意一也。其波羅蜜之行法有六種:(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禪定;(6)智慧也。如同《仁王經》曰:「六度四攝一切行。」至於云何修『六度』?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修此六度有其五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樂修;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茲分述之如下:
(一) 【依止任持修】。有四(1)『依因修』。謂依種性力修習正行;(2)『依止報修』。謂由勝身修習正行;(3)『依止願修』。謂由本願修習正行;(4)『依慧修』。謂由簡擇慧修習正行。
(二) 【依止作意修】。亦有四(1)依『勝解修』,於度一切相應契經起增上解;(2)依『愛味修』,於度見勝功德深生愛味;(3)依『隨喜修』,於一切有情所行六度深生隨喜;(4)依『意樂修』,於自他當來勝品六度深生願樂。
(三) 【依止意樂修】。有六(1)『無厭意樂』。謂菩薩於一剎那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唯布施一有情,又以殑伽沙等身命布施,如是布施住殑伽沙劫如於一有情,如是乃至於一切有情界如是施,時皆令於無上菩提速得成就,菩薩爾時猶不厭足,名施無厭意樂;(2)『廣大意樂』。菩薩如是展轉相續無一剎那有退有斷,乃至究竟坐菩提座,名施廣大意樂;(3)『歡喜意樂』。菩薩如是行施之時,於來求者生大歡喜,來求之者雖生歡喜不如菩薩,名施歡喜意樂;(4)『恩德意樂』。菩薩如是行施之時,觀彼求者於我已身有大恩德,不見已身於彼有恩,由資助我無上菩提故,名施恩德意樂;(5)『無染意樂』。菩薩如是雖於無量諸有情所興大施福,而不祈報恩當來異熟,名施無染意樂;(6)『善好意樂』。菩薩如是以所修行廣大施,聚所得異熟施諸有情不自為己,又以此福共諸有情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名施善好意樂。廣說『餘五度』,如對法等。
(四) 【依止方便修】。謂由無分別智,觀察三輪(佛之身口意三業也。佛以三業碾摧眾生之惑業,故云三輪)皆清淨故,由此速成所修行故。
(五) 【依止自在修】。有三(1)『身自在』。謂自性受用身;(2)『行自在』。謂變化身等,示現諸有情一切種同法行故;(3)『說自在』。謂說六度一切種差別無有滯礙故。
由此觀之,如是『五法』,為菩薩修行六度所應依止。何以故?蓋六度萬行乃是欲圓滿佛道之菩薩,所必修之行門。又六度可分為『事六度』與『理六度』,亦即是『事修』與『理修』兩種。『事修』即是所作所為之善法,皆念念在心,便是著相而修,是修世間善法,可得世間善報,是不能出三界。『理修』即是所作所為之善法,以『三輪體空』作觀,而不著於『人、我、眾生、壽者』四相,是修出世間善法,能夠出三界,了生死,證涅槃。這六度皆是有『三輪』,然修六度行者,應當要知道『三輪』,原是空,不著於法相,乃契合於『般若』。因此行者所修六度,不執著四相,才可算是波羅蜜,始能得到彼岸,此即是『理六度』。若執著四相而修,將只是得到人天之福報,終究是不能超出三界。就如同 永嘉大師於證道歌云:「布施持戒生天福,有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此即指執著四相修行,屬『事六度』,雖有功德,能生天享福,但福盡勢衰,猶如箭墮,尚在六道輪迴。 總而言之,菩薩行者修六度,必須是『理修』,即:(1)布施時,無二邊取著,十法界依正,一捨一切捨,財身及命、無畏等施;(2)持戒時,性重譏嫌,等無差別,五部重輕,無所觸犯;(3)行忍時,生法寂滅,荷負安耐;(4)行精進時,身心俱靜,無間無退;(5)行禪時,遊入諸禪,靜散無妨;(6)修慧時,權實二智,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具足解釋佛之知見,而於正觀如火益薪;否則還是在六道輪迴,而發生下列之現象:(1)『事修』布施:若生天道可享天樂,若生人道可生榮華富貴之家,若生畜生道可為人之寵物,若生鬼道可為多財鬼;(2)『事修』持戒:若持五戒可生人道,若持十善戒可生天道;(3)『事修』忍辱:只能得莊嚴之相貌;(4)『事修』禪定:只能生色界天、無色界天;(5)『事修』智慧:只能得世智辯聰之世間智慧。是故菩薩行者欲成就『佛道』,不但六度要『理修』,而且要『齊修』。蓋只修其中一度、二度、三度、四度、五度,而非六度齊修,都無法證得『佛果』,唯有『六度齊修』,尤其要以『智慧度』導引前五度,才能了脫生死,超出三界,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535-云何修『六度』


標題:云何修『六度』

眾所周知:『六度』者,六波羅蜜也。舊稱波羅蜜,譯言度。新稱波羅蜜多,譯言到彼岸。度為度生死海之義,到彼岸為到涅槃岸之義,其意一也。其波羅蜜之行法有六種:(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禪定;(6)智慧也。如同《仁王經》曰:「六度四攝一切行。」至於云何修『六度』?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修此六度有其五種,一依止任持修;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樂修;四依止方便修;五依止自在修。茲分述之如下:
(一) 【依止任持修】。有四(1)『依因修』。謂依種性力修習正行;(2)『依止報修』。謂由勝身修習正行;(3)『依止願修』。謂由本願修習正行;(4)『依慧修』。謂由簡擇慧修習正行。
(二) 【依止作意修】。亦有四(1)依『勝解修』,於度一切相應契經起增上解;(2)依『愛味修』,於度見勝功德深生愛味;(3)依『隨喜修』,於一切有情所行六度深生隨喜;(4)依『意樂修』,於自他當來勝品六度深生願樂。
(三) 【依止意樂修】。有六(1)『無厭意樂』。謂菩薩於一剎那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唯布施一有情,又以殑伽沙等身命布施,如是布施住殑伽沙劫如於一有情,如是乃至於一切有情界如是施,時皆令於無上菩提速得成就,菩薩爾時猶不厭足,名施無厭意樂;(2)『廣大意樂』。菩薩如是展轉相續無一剎那有退有斷,乃至究竟坐菩提座,名施廣大意樂;(3)『歡喜意樂』。菩薩如是行施之時,於來求者生大歡喜,來求之者雖生歡喜不如菩薩,名施歡喜意樂;(4)『恩德意樂』。菩薩如是行施之時,觀彼求者於我已身有大恩德,不見已身於彼有恩,由資助我無上菩提故,名施恩德意樂;(5)『無染意樂』。菩薩如是雖於無量諸有情所興大施福,而不祈報恩當來異熟,名施無染意樂;(6)『善好意樂』。菩薩如是以所修行廣大施,聚所得異熟施諸有情不自為己,又以此福共諸有情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名施善好意樂。廣說『餘五度』,如對法等。
(四) 【依止方便修】。謂由無分別智,觀察三輪(佛之身口意三業也。佛以三業碾摧眾生之惑業,故云三輪)皆清淨故,由此速成所修行故。
(五) 【依止自在修】。有三(1)『身自在』。謂自性受用身;(2)『行自在』。謂變化身等,示現諸有情一切種同法行故;(3)『說自在』。謂說六度一切種差別無有滯礙故。
由此觀之,如是『五法』,為菩薩修行六度所應依止。何以故?蓋六度萬行乃是欲圓滿佛道之菩薩,所必修之行門。又六度可分為『事六度』與『理六度』,亦即是『事修』與『理修』兩種。『事修』即是所作所為之善法,皆念念在心,便是著相而修,是修世間善法,可得世間善報,是不能出三界。『理修』即是所作所為之善法,以『三輪體空』作觀,而不著於『人、我、眾生、壽者』四相,是修出世間善法,能夠出三界,了生死,證涅槃。這六度皆是有『三輪』,然修六度行者,應當要知道『三輪』,原是空,不著於法相,乃契合於『般若』。因此行者所修六度,不執著四相,才可算是波羅蜜,始能得到彼岸,此即是『理六度』。若執著四相而修,將只是得到人天之福報,終究是不能超出三界。就如同 永嘉大師於證道歌云:「布施持戒生天福,有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此即指執著四相修行,屬『事六度』,雖有功德,能生天享福,但福盡勢衰,猶如箭墮,尚在六道輪迴。 總而言之,菩薩行者修六度,必須是『理修』,即:(1)布施時,無二邊取著,十法界依正,一捨一切捨,財身及命、無畏等施;(2)持戒時,性重譏嫌,等無差別,五部重輕,無所觸犯;(3)行忍時,生法寂滅,荷負安耐;(4)行精進時,身心俱靜,無間無退;(5)行禪時,遊入諸禪,靜散無妨;(6)修慧時,權實二智,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具足解釋佛之知見,而於正觀如火益薪;否則還是在六道輪迴,而發生下列之現象:(1)『事修』布施:若生天道可享天樂,若生人道可生榮華富貴之家,若生畜生道可為人之寵物,若生鬼道可為多財鬼;(2)『事修』持戒:若持五戒可生人道,若持十善戒可生天道;(3)『事修』忍辱:只能得莊嚴之相貌;(4)『事修』禪定:只能生色界天、無色界天;(5)『事修』智慧:只能得世智辯聰之世間智慧。是故菩薩行者欲成就『佛道』,不但六度要『理修』,而且要『齊修』。蓋只修其中一度、二度、三度、四度、五度,而非六度齊修,都無法證得『佛果』,唯有『六度齊修』,尤其要以『智慧度』導引前五度,才能了脫生死,超出三界,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unday, August 27, 2006

1533-云何為『如來受食法之內涵』

標題:云何為『如來受食法之內涵』

眾所周知:『僧寶』者,是紹隆佛法,代表佛陀轉法輪,引導眾生入佛智之僧伽(係指奉行佛法之集團,非指出家比丘個人)。律制不滿四個比丘,是不能稱僧伽,眾比丘共住一處,和合無間,同修聖道,故又名『和合眾』。世尊當時制定僧伽應『乞食』以養色身,『如教奉行』以養慧命,而且如來亦現行乞食。至於云何為『如來受食法之內涵』?茲依《金剛般若疏》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如來受食其法有三:(1)坐待日時,名膳自至;(2)外來請佛,請佛有二(a)佛與眾僧俱去;(b)僧去而佛不去。
(二) 遣人請食,所以不去者凡為五事:(1)為入定;(2)為諸天說法;(3)為看病比丘;(4)為案行房舍;(5)為欲制戒也。
(三) 如來自行乞食,行法有三:(1)飛空而去;(2)足離地四寸而印文現地;(3)足踐蓮華而蓮華動而足不動。
(四) 佛所以塗步乞食者,依《瓔珞女經》凡有十事:(1)如來入城乞食,眾生見佛三十二相如須彌山王故發菩提心,必求如來身也;(2)城中有盲聾疾病等人乃至百苦,不能得至如來所,是故如來入城放光照之,眾苦休息便發菩提心;(3)為剎利婆羅門豪貴長者自恃種性不生敬心,見如來威德嚴儀挺特有異於世故憍慢心息,故發菩提心;(4)為守護女人有三監五礙故不得見佛,又為懈怠者雖與如來鄰住而不能往,故佛今入城令其因得禮拜問訊,故發菩提心也;(5)如來入城四王八部皆悉導從,各齎華香歌詠供養,城中人見即便生念云:「諸天尚捨天樂供養於佛,我等云何而不供養禮拜者哉?」故因發心也;(6)如來持四王所奉之缽,實是一缽四緣宛然為異,城中人見此希有,是故發菩提心也;(7)為貧富二人,若使富者見如來缽空於是多施,若是貧者便見如來缽滿即少施皆生歡喜,故發菩提心也;(8)如來缽中受百味飯食,皆悉不雜還如異器盛食,一切眾僧諸眾生等恣意而散不增不減,見者歡喜無不發心也;(9)為未來弟子諸比丘等,現行乞食作其儀軌不畜有為;(10)如來之身常在三昧,其身不食,但為利益眾生故現行乞食,以是因緣故云入城乞食也。
由此觀之,如是『四項』,即為『如來受食法之內涵』,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如同《四十二章經》所示: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人懷愛欲(指五欲六塵)不見道,譬如濁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睹其影者,愛欲交錯心中為濁故不見道,水澄穢除清淨無垢即自見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踊躍,以布覆上眾生照臨亦無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內,五蓋覆外,終不見道,要心垢盡乃知魂靈所從來,生死所趣向,諸佛國土道德所在耳。 總而言之,世尊當時制定『乞食』制度,乃有其深刻用義。然而出家弟子在末法時代之今日,由於未落實此制度,故素質差異甚巨,有(1)勝道沙門(通常指開悟證果之法師,大多數是佛菩薩示現);(2)說道沙門(通常指已調伏貪瞋癡三毒,能夠弘宗說教之法師);(3)活道沙門(通常指雖不會弘宗說教,但能安心立命,老實修行,亦能調伏貪瞋癡三毒者);(4)壞道沙門(通常指破禁戒、行惡法,以算命、占卜、趕經懺等邪命維生者)。前三者,乃上至諸佛,下至凡夫,括無不盡,雖優劣懸殊,同名僧寶,同名福田僧,為吾等供養(積功累德)之對象;然最後者,或因出家意圖(如逃債、失業)而可議,或因貪圖利養(如占卜、算命)而邪命,或因非梵行(如已婚、有事業)而自稱梵行,皆屬『偽作沙門』,如同《地藏經》所云:「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在家學佛者),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難怪古德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之最佳註解者)曾大聲疾呼:若要紹榮佛種、延續法運,惟有落實世尊之『乞食』制度,方能建其功,實是至理名言。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aturday, August 26, 2006

1532-云何為『般若得斷眾生之十種障』

標題:云何為『般若得斷眾生之十種障』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之法門。所謂『般若波羅蜜』,乃指因眾生無明煩惱,痴迷無知,故應靠智慧光明之般若來度脫,菩薩若修行般若波羅蜜,即能了脫生死、超出三界,達到涅槃之彼岸。至於云何為『般若得斷眾生之十種障』?茲依《金剛般若疏》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無物相障】。謂眾生久劫已來著我我所多滯有病,是以如來說一切法皆畢竟空,但稟教之徒聞畢竟空便起邪見,謂無因果則失二諦,此之斷見障於般若,為此障故佛說斯經。如經云:「菩薩不住一切法行於布施等一切諸行。」故以萬行為因法身為果,所以雖畢竟空而因果無失也。
(二)【有物相障】。謂前是斷見,今是常見,稟教之徒既聞菩薩行因得果,便謂因是能感果,能酬有能行之人所行之行,是則無見雖泯有念還生,故名為障,為是障故說般若治之。如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則非菩薩,見有法相非法相亦非菩薩。」雖復行施三事恒空,因果宛然而未曾感應,類如空中種樹,亦同空裏織羅,豈得聞有便起常見?
(三)【非有似有相障】。謂稟教之徒聞上菩薩不著有無,而便生異見,若使有無皆不可得,何得有萬用不同?故如六塵異對四大互反,以有萬用故知不無,譬如陽炎非有似有,眾生所見萬用之有,此所見有非有似有故秤為障。譬喻如陽炎雖復似有而實非有,所見之有亦本自非有,如經云:「一合相者則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四)【謗相障】。謂或者聞上第二『有物相障』,法體是空,次聞第三『萬法用空』,便謂生死涅槃眾生佛性一切皆空,作此空見便謗佛性。所以者何?今辨空者生死虛妄,可得是空,佛性非妄,是故不空,是以經言:「空者二十五有,不空者大般涅槃。」此經下文云:「亦非無相。」非無相者,正明佛性非是無性相。涅槃明佛性,般若未明佛性,此是訶梨門人作如此說,今婆藪弟子明般若佛性乃是眼目異名,是故般若亦明佛性。
(五)【一有相障】、【異有相障】。謂此即一異相對,斯之一異,通內外兩計備一切諸法,如僧佉計一世師計異,尼乾子計(1)亦一(2)亦異,若提子計(3)非一(4)非異,斯之四執皆障般若。又如學佛教之徒,或言二諦一體異體,或言相續假故一,實法滅故為異,如此定執亦障般若。如經文說:「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但凡夫貪著見一合相。」故諸佛菩薩檢此一異,究竟無從名破一異。
(六)【實有相障】惑者云:「如其無者佛何故說?以佛說故則知不無,由如色法,如其是無不應說色,以說色故則知非無。」以執佛說言法實有,故名為障。如經文說:「菩薩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若有六塵云何不住?以不住故則知無。如來雖說有六但假名字。云何執於假名便言實有?異異相障者。
(七)【異異相障】。謂惑者云:「若諸法但有假名無實體者,云何諸法各各有相?如見鵠知池,見煙知火,名為標相,頸細脣麤底平腹大,是缾體相,角降垂壺,是為牛體相。」既有此諸相,不應但有假名,作此執者即名為障。如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若實有相云何可離?以其離故則知無相。
(八)【如名義相障】。謂惑者云:「若諸法無有相者云何有名?以有名故則知有相,如以火名召火,則得火來不得水至;以水名召水,則得水來不得火至,故知有名以表於法則法體不無。」作此謂者即秤為障。然此『第九障』與『第七障』不同者,第七障則執於佛教以生迷著,第九障則直尋相名言有物體所以為異。如經云:「說微塵則非微塵。」如聚微塵則成細色。如聚細色乃至成於世界,雖有世界之名而實無其體,乃至雖有微塵之名而實無其體,既無其體焉得有名?如肇公云:「名無得物之功,物無應名之實;名無得物之功則非名,物無應名之實則非物。非名非物名物安在?
(九)【如義名相障】。謂惑者言:「若諸法無體,云何眾生受用萬法?既其受用則有萬法之體,以有萬法之體則有萬法之名。」以體證名故祥為障。如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內心外境悉無所有,云何言有法體以體證名耶?蓋若必言有,惑是能障,解是能滅,還是生滅觀,義即是障也,便須破之。若言般若為能破,障為所破,為見故破,不見故破;為獨故破,為伴故破,如此檢責即不見惑之可滅,解之可生,此即非解非惑無生無滅,如此事了悟,始名般若也
由此觀之,說般若者為斷眾生如此之『十障』,故說般若。何以故?蓋般若能度愚痴,般若意譯為淨智妙慧,簡稱勝慧,又名智慧。是從實相般若本體,生起觀照般若妙智。因有智慧,故對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能把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把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把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把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而至究竟涅槃。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若能具足般若,即能去愚痴之障。蓋愚痴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而般若之斷愚痴,則如光明能破黑暗。若能修般若,以觀照而證實智,則得大覺悟,究竟成佛;以實智施用權智,則能出善巧,廣度眾生。初學佛者,固然未能即斷無明,而待人接物,亦當時用理智,不可感情衝動;二六時中,辦一切事,亦要念念在道,毋忘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6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Friday, August 25, 2006

1531-云何得名『說法師』

標題:云何得名『說法師』

《華嚴經十地品》云:修行一切功德之願行,為大法師,能守護如來之法藏,以無量之善巧智慧辯才,能為大眾演說法,使諸眾生得大安樂。至於云何得名『說法師』?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要成『十法』,名說法師。言十法者,即所謂
(一)【善於法義】。謂六法十義,善能解故。
(二)【能廣宣說】。謂多聞聞持,其聞積集。
(三)【具足無畏】。勝大眾中宣說正法無所怯懼,聲不嘶掉,腋不流汗,念無忘失。
(四)【言詞善巧語工圓滿】。八支成就,言詞具足,處眾說法。
(五)【善方便說】。謂二十種善巧方便,宣說正法,如以時殷重等。
(六)【具足成就法隨法行】。不唯聽聞,以為究竟,如其所說,即如是行。
(七)【威儀具足】。謂說法時,手足不亂,頭不動搖,面無變易,鼻不改異,進止往來,威儀庠序。
(八)【勇猛精進常樂聽聞所未聞法】。於已聞法,轉令明淨,不捨瑜伽,不捨作意,心不捨離內奢摩他。
(九)【無有厭倦】。謂為四眾廣宣妙法,身心無倦。
(十)【具足忍力】。謂罵弄訶責終不返報,若被輕蔑,不生忿憾乃至廣說。
由此觀之,若能成就如是『十法』,得名說法師,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能不知。何以故?蓋說法師能使聽者生五種之福德:(1)於當生得長壽,以聽者不殺人故;(2)於當生得大富,以聽者不盜故;(3)於當生得端正,以聽者意和故;(4)於當生得名譽,以聽者歸依三寶故;(5)於當生得聰明,以聽者曉了妙慧故。
總而言之,『法師』者,稱能精通佛法為人之師者,又謂行法之師也。如同《法華經序品》曰:「常修梵行,皆為法師。」《法華文句》曰:「法者軌則也,師者訓匠也。(中略)師於妙法自行成就(中界),能以妙法訓匠於他,故舉法目師。」《嘉祥法華經疏》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為物師,故云法師。如世藥師以藥治人病,名為藥師。」《三德指歸》曰:「精通經論曰法師。」《因明大疏》曰:「言法師者行法之師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5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hursday, August 24, 2006

1530-云何為『摩訶之涵義』

標題:云何為『摩訶之涵義』

眾所周知:『摩訶』衍,具曰摩訶衍那,譯曰大乘。聲聞緣覺二乘之教法為小乘,菩薩之教法為大乘。如同《慧苑音義》曰:「摩訶衍,具云摩訶衍那,言摩訶者此云大也,衍那者云乘也。」《勝鬘經》曰:「摩訶衍者,出世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起信論》曰:「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一者法,二者義。」《智度論》曰:「摩訶衍是大乘法。」至於云何為『摩訶之涵義』?依《大品經遊意》開示:摩訶有三,謂大多勝也。大者。以廣博苞容莫先為義,如大經中說明此『大』義有二家。何等為二?即
(一) 招提涅槃師述《莊嚴義》云:大義有十種(1)『境』。第一義境遍法界,故名境大;(2)『人』。會此法者,名為人大,故十二門論云,世音大勢等大士所乘故,故名為大也;(3)『體』。實相般若,是萬行之本,容受萬品,名為體大,所謂百華異色皆成一陰,萬品體殊皆歸波若;(4)『用』。波若能照第一義空,此用最勝,故名為用大;(5)『因』。上句直謂智能,此句作用為異耳,菩薩修萬行,名為因大;(6)『果』。因既廣大,所得彌博,故名為果大;(7)『導』。二乘所道,唯止於三,菩薩遍導萬行,故名導大;(8)『利益』。既導萬品,利功最勝,故名利益大;(9)『斷結』。二乘唯斷正使見諦思,不及習氣無明,唯菩薩兼斷,故名斷結大,故《大品經》云,一念相應慧斷無量煩惱及習也;(10)『滅罪』。二乘唯滅輕罪,不及四重五逆,故《阿含經》云,阿闍世王墮[毯-炎+白]鞠地獄也,菩薩頓滅,故名滅罪大,《大品經》云,若聞此經,即滅惡創癩病。《釋論第五十九卷釋法稱品》云,惡創癩病者,謂四重五逆也,故經云,世王滅罪,謂此也。
(二) 龍光述《開善義》云:大有六種(1)人;(2)境;(3)體;(4)用;(5)因;(6)果。後導與滅罪等四,攝入用大中也。併云,此皆望小名大,而未照也。今假若就橫門釋者,於義亦得,而言同旨異也;今所用者,唯存體用兩大。何者?義不出中假故。
由此觀之,如前所明『十種』『六種』,皆是用大也。何以故?蓋就此義中,大義有三(1)『待小名大』。謂大小小大因緣也;(2)『對小名大』。此破小乘狹劣之病,以廣大上句直明因緣相,此句偏明除病之耳;(3)『秤讚名大』。法絕離如大火聚,而大勝義輪,以大名秤讚其本,此非大非小,強名為大耳。
總而言之,摩訶之涵義有如是『十種』『六種』,皆是用大也。換言之,『摩訶』衍,譯曰大乘,係菩薩之教法,而有異於聲聞緣覺二乘之教法(此等曰為小乘),為欲成就『佛道』,所必須依歸者。然而佛法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實相印』衡量,印證一切佛法,凡是合於此等法印者皆可判斷是佛法。所謂『三法印』者,即(1)諸行無常(認為世間一切有為法,皆是生、住、異、滅四相,演變相續,故是無常,不得永恆常住);(2)諸法無我(認為人生、宇宙、心身世界,一切諸法之中,沒有一個我,能夠主宰一切之道理);(3)涅槃寂靜(認為以聖智之抉擇,而斷滅煩惱業生,即能解脫生死流轉,而常住寂靜),以此三法印來印定『二乘法』。所謂『一實相印』者,即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惟此一實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諦等)獨實,不變不壞,是無始以來佛佛相傳之印璽,以此一法印來印定『大乘法』。不過大乘一實相印與小乘三法印,有下列之異點:(1)小乘說諸行無常,大乘於萬法說無常之外,還認它是不曾斷滅;(2)小乘說諸法無我,大乘於真諦說無我之外,還於俗諦說化他;(3)小乘唯以我空,而說涅槃寂靜,大乘卻以我法二空,而說涅槃無住。大乘之所以異於小乘,都是因為契著這一實相印之妙用,此為吾等修大乘『菩薩道』者不可不知。2006年8月24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Wednesday, August 23, 2006

1529-何等為『信之十釋』

標題:何等為『信之十釋』

《大智度論》云:如是我聞生信也,信受奉行生智也;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信為入法之初基,智為究竟之玄術;信即所言之理順,順即師資之道成;由信故所說之法皆可順從,由順故說聽二徒師資建立。至於何等為『信之十釋』?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於此信中略為『十釋』,所以須初令生信。何等為十?即
(一) 《成唯識》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濁水,能治不信自性渾濁,所以兵食信三,信不可棄。
(二) 《瑜伽》云:信為欲依,欲為精進依,故入一切法,欲為根本,作意所生觸所集起受所引攝,定為增上慧為最勝解脫為堅固,出離為後邊信既為欲依,所以初說。
(三) 《大毘婆沙》說:學佛法者,如大龍象以信為手,以捨為牙,以念為頸,以慧為頭,於其兩肩擔集善法。
(四) 法為諸佛手,信為眾生手,故《俱舍》言:拔眾生出生死泥也,正宗既為佛手,序分生信則為眾生手,兩手相接故登彼岸出生死泥。次下兩解最勝軍王經意。
(五) 《最勝軍王經》意:汎大溟海假手以行舟渡生死河,須信以發慧。
(六) 《最勝軍王經》意:遊大曠野以手持杖,捍御群賊,遊生死原,以其信,手持智慧刀,御煩惱賊。
(七) 見珍財寶手以採拾,聞法寶假信而方得。
(八) 信為聖財之初,故初令起,《顯揚》云:七聖財者,謂信戒聞捨慧慚愧,故初令生信也。
(九) 信者趣聖位之梯橙,故四十心以信為初,有信根信力,有信根故萬善因此而生,有信力故四魔不能屈伏。
(十) 《諸論》云:信者能越惡道,離貧賤因,故有四不壞信,由斯義故,一切經初置如是言,為令生信。
由此觀之,如是『十釋』,實為信之約略闡釋,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信』者,心所法之名,於諸法之實體,與三寶之淨德,世出世之善根,深為信樂,使心澄淨是為信。如同《唯識論》曰:「云何為信?於實德能信忍樂欲心淨為性,對治不信樂善為業。」《俱舍論》曰:「信者令心澄淨。」《頌疏》曰:「信者澄淨也,如水精珠能澄濁水,心有信珠令心澄淨。」《大乘義章》曰:「於三寶等淨心不疑名信。」《晉華嚴經》曰:「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菩薩本業經》曰:「若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智度論》曰:「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中略)復以經中說信為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能取,若無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寶山中自在所取。」
總而言之,《華嚴經》曰:「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對『佛法』應深具信心,尤其對『念佛法門』更應如此。換言之,即吾等應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然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要信唯是隨心自現,感應道交,究竟非從外得,如是信者,是為真信。詳言之,則包含(1)信娑婆即苦;(2)信人命無常;(3)信輪迴路險;(4)信淨土實有;(5)信西方極樂;(6)信彌陀願力;(7)信自心念力;(8)信我心具佛;(9)信因必有果;(10)信生皆不退。故淨土法門,乃為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3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uesday, August 22, 2006

1528-何等為『般若理趣經之十四種別名』

標題:何等為『般若理趣經之十四種別名』

眾所周知:《般若理趣經》者,《大樂金剛不空真言三摩耶經》之異名也。有不空譯之理趣釋二卷,日本弘法之理趣經開題五卷,亮典之純秘鈔三卷。[囗@又]金剛智所譯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一卷之略名,是般若經之異譯也。至於何等為『般若理趣經之十四種別名』
?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此經(指《般若理趣經》)總名般若理趣,準義名別有『十四種』。何等十四?即所謂
(一) 【一切法甚深微妙清淨法門】。若聞已信受得八勝果(1)當坐妙菩提座一切障蓋皆不能染,謂煩惱障業障法障雖多積集而不能染;(2)雖造種種極重惡業而易消滅;(3)不墮惡趣;(4)若能受持日日讀誦精勤無間,如理思惟彼於此生定得一切法平等性金剛等持;(5)於一切法皆得自在;(6)恒受一切勝妙喜樂;(7)當經十六大菩薩生,定得如來執金剛性;(8)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二) 【寂靜法性現等覺門】。若有聞已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得二勝果(1)當坐妙菩提座雖造一切極重惡業,而能超越一切惡趣;(2)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三) 【調伏眾惡普勝法門】。若有聞已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得四勝果(1)假使殺害三界所有一切有情,而不由斯墮於地獄傍生鬼界,以能調伏一切煩惱及隨煩惱惡業等故;(2)常生善趣受勝妙樂;(3)修諸菩薩摩訶薩行;(4)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四) 【平等智印清淨法門】。若有聞已信解受持讀誦修習得三勝果(1)雖住一切貪瞋癡等客塵煩惱垢穢聚中,而猶蓮花不為一切客塵垢穢過失所染;(2)常能修習菩薩勝行;(3)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五) 【灌頂法門】。得二勝果。
(六) 【如來智印金剛法門】。得五勝果。
(七) 【離諸戲論輪字法門】。得二勝果。
(八) 【入廣大輪平等性法門】。得二勝果。
(九) 【真淨供養無上法門】。得二勝果。
(十) 【能善調伏智藏法門】。得六種果。
(十一) 【性平等性最勝法門】。得三勝果。
(十二) 【一切有情住持遍滿勝藏法門】。得二勝果。
(十三) 【無邊無際究竟理趣金剛法門】。得三勝果。
(十四) 【甚深理趣最勝法門】。能受持者有十八勝德(1)一切障滅;(2)隨心所欲無不成辨;(3)是諸佛母;(4)能誦持者一切罪滅;(5)常見諸佛;(6)得宿住智;(7)若有情類未多佛所植眾善根,久發大願,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最勝法門,不能聽聞書寫讀誦供養恭敬思惟修習,要多佛所植眾善根,久發大願,乃能於此甚深理趣最勝法門,下至聽聞一句一字,況能具足讀誦受持;(8)若諸有情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八十殑伽沙等俱胝那庾多佛,乃能具足聞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中略);乃至(13)諸天常隨擁護;(14)終不橫死;(15)不枉遭衰患;(16)諸佛菩薩常共護持令一切時善增惡減;(17)於諸佛土隨願往生;(18)乃至菩提不墮惡趣。
由此觀之,諸有情類受持此經(指《般若理趣經》),定獲如上述之『無邊勝利功德』,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能不知。何以故?蓋誦讀理趣經式,一心行此法,故名三昧。有顯密之二行(1)顯行者,讀玄奘譯之般若理趣分,屬般若十六會中之第十會,《大般若經》第五百七十八卷是也;(2)密行者,讀不空譯之理趣經,屬金剛界九會曼陀羅之一,有十七尊以諸尊住於理趣三昧而名,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受持此經,定獲如上之『無邊勝利功德』。
總而言之,大般若十六會中第十會,謂之《般若理趣分》(《大般若經》第五百七十八卷),是為說『實相般若』之深旨者,故名為理趣分,別行之為教宗之課誦,有『慈恩』之釋三卷,名為理趣分述贊。此經與『蜜藏』中之《般若理趣經》,其說相酷似,故密家言《理趣分》說《理趣經》中淺略之行相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2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August 21, 2006

1527-云何為『如來德』

標題:云何為『如來德』

所謂『佛寶』,乃三寶之一。佛是覺者之意思,能自覺,又能覺他,直至覺行圓滿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寶,故稱佛寶。又『覺』具二義:從佛之洞徹諸法真理而言,是覺悟義;從佛之明鑑萬法明辨事機而言,是覺察義。至於云何為『如來德』?茲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如來金剛住持平等性智種種希有殊勝功德。
(二)一切如來灌頂寶冠超過三界。
(三)一切如來遍金剛智大觀自在。
(四)一切如來決定諸法大妙智印。
(五)一切如來畢竟空寂平等性印。
(六)於諸能作所作事業皆得善巧成辨無餘。
(七)一切有情種種希願隨其無罪皆能滿足。
(八)安住三世平等常無斷盡廣大遍照。
(九)身語心性猶若金剛等諸如來無動無壞 。
由此觀之,如是『九句』歎如來德,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能不知。何以故?蓋初四句嘆報身(1)第一句總歎四智微圓報身實德不論法界;(2)第二句歎道勝位尊;(3)第三句歎悲深智遍二果齊圓;(4)第四句歎慧廣智德,總印一切有空事理,證不謬故。此句歎法身(5)第五句歎照寂斷德。下四句歎化身:(6)第六句歎成巧恩德;(7)第七句總歎神通輪能滿勝願;(8)第八句歎記心輪能為說法;(9)第九句歎漏盡輪能現離染教誡教授。
總而言之,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如上之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畢竟當來得證『佛果』之成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1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unday, August 20, 2006

1526-何等為『讚佛五種相』

標題:何等為『讚佛五種相』

所謂『佛寶』,乃三寶之一。佛是覺者之意思,能自覺,又能覺他,直至覺行圓滿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寶,故稱佛寶。又『覺』具二義:從佛之洞徹諸法真理而言,是覺悟義;從佛之明鑑萬法明辨事機而言,是覺察義。至於何等為『讚佛五種相』?依《瑜伽論》開示:諸說法師將欲開闡,先當讚佛,或略或廣,略讚佛者由『五種相』。何等為五?即
(一) 妙色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圓滿莊嚴,八十隨好間飾支體,光明照耀如大金山。
(二) 寂靜端嚴殊妙諸根閑寂,其心晏然,已能善得最上調順寂止究竟,已能善到第一調順寂止彼岸,善能密護降伏諸根,為丈夫龍無誤失故,丈夫牛王御大眾故,丈夫良馬心調善故,清淨無撓如澂泉池,已能永拔煩惱習氣。
(三) 勝智,謂於三世及非世法無礙無著。
(四) 正行六度、四攝,自他利行皆悉圓滿。
(五) 威德,謂諸如來神通遊戲,威德熾盛。
由此觀之,如是『讚佛五種相』,通常為諸說法師將欲開闡,先當讚佛者,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如來乃悲智雙運,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功德圓滿故,離垢染故,無濁穢故,無與等故,唯利有情以為業故,於此業用有堪能故,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常以如是『讚佛五種相』,來讚頌與效法。
總而言之,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如上之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正是吾等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畢竟當來得證『佛果』之成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2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1525-何等為『平等性智之十德』

標題:何等為『平等性智之十德』

眾所周知:江湖術士之『算命』,對一般人而言是有其相當的準確性,但是對一位真正『修行者』來講,往往是不準確的。何以故?因為一般人是被『命(業力)』所『運』轉;真正『修行人』是有能力來『運』轉其『命(懺除其業障)』的,所以『八字算命』、『紫微斗數排列』等,多無法算準。況且真正『修行者』能『化煩惱為菩提』、『轉識成智(即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對『人生(正報)宇宙(依報)』的真諦瞭如指掌,故有『般若波羅密』而心無罣礙,因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如《心經》所開示的)。至於何等為『平等性智之十德』?茲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諸相增上喜愛平等法性】。謂於相好生喜愛故,今證法性悉皆平等。
(二) 【一切領受緣起平等法性】。謂內外緣起。
(三) 【遠離異相非相平等法性】。色等諸法變壞等相不相似故,名為異相,遠離各別異相即是共相,如是共相以非相為相即法平等性,故經說言:「一切諸法皆同一相,所謂非相。」
(四) 【弘濟大慈平等法性】。慈有三種(1)『有情緣慈』。緣有情為境初發心菩薩修;(2)『法緣慈』。緣正法為境,修正行菩薩多分修,緣教生故;(3)『無緣慈』。緣真如為境,無生忍菩薩多修,此慈雖有所緣緣法界故亦名無緣,無分別故,佛皆具有平等福業,長時無間殷重無餘,故名弘濟。
(五) 【無待大悲平等法性】。二乘之悲不拔一切,唯拔欲界暫時而轉,如來普拔遍緣三界,恒時而轉無所觀待,恒救不捨能拔三苦所苦有情,等如一子不生分別,此子非子及拔不拔,如來證得大菩提已恒作是念:「我常安立一切有情諸善根本,若未悟者我當開悟,此亦三種準慈應說。」
(六) 【隨諸眾生所樂示現平等法性】。如來雖居無戲論位,由平等智增上力故,大圓鏡智相應淨識,現琉璃等微妙色身,令諸有情善根成就自心,變似如是身相,謂自心外見如來身。
(七) 【一切有情敬受所說平等法性】。隨眾生樂如是語業發生歡喜,如來即現由悲願故,說必稱機不虛捐也,雖有眾生不順佛語,此是化作或當有益後必信受。
(八) 【世間寂靜皆同一味平等法性】。有漏五蘊名為世間,即彼息滅名為寂靜,生死涅槃二俱平等故名一味,又所執世間本性無故名為寂靜,此即顯如無差別故名為一味。
(九) 【世間諸法苦樂一味平等法性】。世間有八,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現誹撥名毀,不現讚美名譽;現前讚美名稱,現前誹撥名譏;逼惱身心名苦,適悅身心名樂,聖者居中恒常一味,得利不高遇衰不下,乃至遇苦無患得樂無愛,應如虛空平等一味。
(十) 【修植無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功德即是菩提分等熏種,長養成熟解脫,名為修植。
由此觀之,若能具此『十德』,名平等性智,此為吾等學佛修者不能不知。何以故?蓋『平等性智』者,是轉第七識者,反於第七識之我見而達無我平等之理,於一切眾生起無緣大悲之智也。換言之,即將『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是故如來之『平等性智』能證悟自他平等,而有此智慧破末那識之『我法二執』,並進而轉之,而不為『我法二執』所轉,所謂『心能轉境,即是如來』是也。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須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次第,又須冒著『隔陰之迷』之險,方能證得『地上果位』之菩薩摩訶薩,已屬不易,何況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更是難中加難。難怪古今中外之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循循善誘我們要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方有把握不退轉菩提心,直到成就『佛果』。所謂『六欲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實堪悲;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Friday, August 18, 2006

1524-何等為『妙觀察智之十因』

標題:何等為『妙觀察智之十因』

眾所周知:江湖術士之『算命』,對一般人而言是有其相當的準確性,但是對一位真正『修行者』來講,往往是不準確的。何以故?因為一般人是被『命(業力)』所『運』轉;真正『修行人』是有能力來『運』轉其『命(懺除其業障)』的,所以『八字算命』、『紫微斗數排列』等,多無法算準。況且真正『修行者』能『化煩惱為菩提』、『轉識成智(即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對『人生(正報)宇宙(依報)』的真諦瞭如指掌,故有『般若波羅密』而心無罣礙,因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如《心經》所開示的)。至於何等為『妙觀察智之十因』?茲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建立因】。此智住持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無礙辨說諸佛妙法,謂十力等。
(二)【生起因】。此智能為頓起一切所知,無礙妙智種種無量相識因緣,謂一切智能頓了知一切境相,一切境相頓起生因也。
(三)【歡喜因】。此智可玩波羅蜜多、菩提分法、十力、無畏、不共佛法之所莊嚴甚可愛樂。
(四)【分別因】。此智之上世及出世衰盛因果,三乘圓證無餘,觀察妙飾間烈,世間惡趣善趣以為衰盛因果,出世以二乘大乘為衰盛因果也,又有異解如佛地第五。
(五)【受用因】。此智助平等智為增上緣,擊發鏡智相應淨識現受用身,種種眾會威德熾盛雨大法雨,為令十地諸大菩薩受大法樂,亦助成智現變化身,乃至為令地前所化受用法樂。
(六)【趣差別因】。此智之上無邊因果,五趣差別具足顯現。
(七)【界差別因】。此智之上無邊因果,三界差別具足顯現。
(八)【雨大法雨因】。此智之上諸佛菩薩威神所引,廣大甚深教法可得。
(九)【降伏怨敵因】。此智之上一切天魔外道異論所不傾動,甚深法界教法可得。
(十)【斷一切疑因】。妙觀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圍繞故。
由此觀之,如是『十因』,能使如來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妙觀察諸法之相,而施說法斷疑之用之智也)』。何以故?蓋所謂『妙觀察智』,如來能以善巧方便力,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換言之,如來能將第六識,即將意識轉為『妙觀察智』,是故如來之『妙觀察智』能明察外境之因緣,並進而轉之,而不為『外境』所轉,所謂『心能轉境,即是如來』是也。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須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次第,又須冒著『隔陰之迷』之險,方能證得『地上果位』之菩薩摩訶薩,已屬不易,何況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更是難中加難。難怪古今中外之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循循善誘我們要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方有把握不退轉菩提心,直到成就『佛果』。所謂『六欲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實堪悲;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8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hursday, August 17, 2006

1523-何等為『成所作智之十因』

標題:何等為『成所作智之十因』

眾所周知:江湖術士之『算命』,對一般人而言是有其相當的準確性,但是對一位真正『修行者』來講,往往是不準確的。何以故?因為一般人是被『命(業力)』所『運』轉;真正『修行人』是有能力來『運』轉其『命(懺除其業障)』的,所以『八字算命』、『紫微斗數排列』等,多無法算準。況且真正『修行者』能『化煩惱為菩提』、『轉識成智(即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對『人生(正報)宇宙(依報)』的真諦瞭如指掌,故有『般若波羅密』而心無罣礙,因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如《心經》所開示的)。至於何等為『成所作智之十因』?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成所作智十種因者,謂『三業化』。何等為三?即所謂
(一) 【身業化】。此有三種(1)『現神通化』。由是如來示現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傲慢眾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眾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2)『現受生化』。由是如來往諸眾生種種生處,示同類生而居尊位,由其示現同類生故攝伏一切異類眾生;(3)『現業果化』。由是如來示現領受本事本生難修諸行,如契經說:「如來先世迦葉佛時作是罵言,何處沙門剃除鬢髮有大菩提,無上菩提極難得,故由彼惡業今受如是難行苦果。」此言亦是為止惡行現化所作,若不爾者何有繫屬一生,菩薩已曾親事無量如來植諸善本,性憶宿命,更起如是動語惡行,當知此言為欲化度宜聞此言而得度者,令於佛所離此言故。
(二) 【語業化】。此亦三種(1)『慶慰語化』。由是如來宣暢種種隨所樂法,文義巧妙小智,眾生初聞尚信,謂佛言音具六十德,諸凡愚慧暫時得聞尚生信解,何況其餘聰愍者慧?(2)『方便語化』。由是如來立正學處毀諸放逸讚不放逸,又復建立隨信行人隨法行等,由大悲故,為諸有情安立學處令伏諸惡修世間善,安立聖道分位差別,令入正道出離三界;(3)『辨揚語化』。由是如來斷諸眾生無量疑惑,謂成事智隨諸眾生意樂差別現化語業,說種種義斷諸疑惑,謂發一音表一切義,令諸有情隨類獲益,佛以一音演說諸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等此由如來本願所引不思議力,若作化身一質異見利樂事成。
(三) 【意業化】。此有四種(1)『決擇意化』。由是如來決擇眾生八萬四千心行差別,謂諸有情八萬四千諸垢塵勞心行差別,此能障礙八萬四千波羅蜜多陀羅尼門三摩地等,如《賢劫經》廣說其相,所謂最初修習行法波羅蜜多,乃至最後分布佛體波羅蜜多三百五十,一一皆具六到彼岸,如是總有二千一百,對治貪瞋癡及等分有情心行差別八千四百,除四大種及六無義所生過失,十轉合數八萬四千,修習此故後得成就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三摩地等,此猶略說,廣則無量;(2)『造作意化』。由是如來觀諸眾生所行之行行與不行若德若失,為令取捨造作對治,謂隨觀察一切有情所行之行,若諸惡行不行有德行即有失,若諸善行行即有德不行有失,如是觀察為欲令彼取德捨失,於德造作住持對治於失造作遠離對治;(3)『發起意化』。由是如來為欲宣說彼對治故顯彼所樂名句字身,謂隨眾生所樂說法令起愛樂發生對治;(4)『受領意化』。由是如來於定不定返問置記為記別,故隨其所應受領去來現在等義,此四即是一向分別返問,置記四種論說,謂三寶性良福田等。
由此觀之,如是『三業化』,即三神變,謂神通記說教戒三種,由此義故,說佛世尊名大聖智藥,能除一切煩惱病。何以故?蓋『成所作智』者,為轉眼等五識,利一切凡夫二乘類成種種變化事之智也。如來能將前五識,即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轉為『成所作智』,是故如來之『成所作智』能轉外境,而不為『外境』所轉,所謂『心能轉境,即是如來』是也。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須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次第,又須冒著『隔陰之迷』之險,方能證得『地上果位』之菩薩摩訶薩,已屬不易,何況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更是難中加難。難怪古今中外之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循循善誘我們要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方有把握不退轉菩提心,直到成就『佛果』。所謂『六欲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實堪悲;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1522-何等為『住持之圓鏡喻』

標題:何等為『住持之圓鏡喻』

眾所周知:『住持』者,安住於世而保持法也。如同《圓覺經》曰:「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毘婆沙論》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淨土論》曰:「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雜名》曰:「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禪門起。」至於何等為『住持之圓鏡喻』?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開示:言住持者,圓鏡智也,即是證於金剛真如之住持者,此為世出世間眾善之本,又為餘智之根本,故名為住持,而有『九圓鏡喻』。何等為九?即
(一) 【如依圓鏡眾像影現】。喻如來智鏡諸處、境、識,眾像影現故,由此名為一切智者,故佛身諸德此能住持,又由鏡智自餘相續出世世善諸處、境、識皆依鏡智而得生,故名為住持。
(二) 【如圓鏡無動無搖】。眾生觀察自身得失,為欲存德捨諸失,喻如來鏡智懸法界幢無間斷故無所動搖,無數眾生觀於染淨為欲存淨捨諸染故。
(三) 【如鏡善鑒鑒淨無垢光明遍照】。喻如來鏡智離二障垢,極善磨瑩為定攝持,鑒淨無垢作大利樂事,名光明遍照。
(四) 【如鏡依緣本質種種影相生起】。喻如來鏡智恒依緣,故智影相生。
(五) 【如鏡周瑩其面於一切處為諸影像遍起依緣】。喻如來鏡智不斷,無量眾善行瑩,為諸三乘智影依緣。
(六) 【如鏡大地大山宮舍大影可得而鏡不等大影之量】。喻如來鏡智十地影現,世出世善一切影現,而智不同彼之分量。
(七) 【如圓鏡非處障質影像起緣】。喻如來鏡智非惡友攝聞不正法,障礙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
(八) 【如圓鏡非處闇質影像起緣】。喻如來鏡智非處樂惡,愚昧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愚昧重故,雖有三寶良田生長一切善法,不欲聽受不樂歸依返信外道,豈非愚癡尤重覆蔽?故云非器。
(九) 【如圓鏡非處遠質影像起緣】。喻如來智鏡非處不淨感匱法業,不信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由前身中誹謗正法,經無量劫不聞正法自業障故,或由無性不信因緣,非聖法器故非彼緣。
由此觀之,如是『九喻』隨其所應,與自他身,有性無性,世出世善為因緣,故名為住持。何以故?蓋『住持』者,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禪門起。如同《勒修清規住持章》曰:「佛教入中國四百餘年而達磨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禪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嚮風問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則師法不嚴,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如天竺之稱舍利須菩提,以齒德俱尊也。」《禪苑清規尊宿住持》曰:「代佛揚化,表異知事,故云傳法。各處一方,續佛慧命,斯曰住持。」
總而言之,『住持』乃為一寺之主僧,關係叢林之興衰,亦為叢林制度重要之一環,故須具備如是『九圓鏡喻』,而身在叢林中之『出家僧眾』,為使聖道不衰,個個皆應遵守『叢林制度』,如其眾僧(1)輕師慢法取性隨緣,非所以報長老也;(2)坐臥參差去就乖角,非所以報首座也;(3)意輕王法不顧叢林,非所以報監院也;(4)上下不和鬥諍堅固,非所以報維那也;(5)貪婪美膳毀訾粗食,非所以報典座也;(6)居處受用不思後人,非所以報直歲也;(7)多貪利養不惜常住,非所以報庫頭也;(8)事持筆硯馳騁文章,非所以報書狀也;(9)慢易金文看尋外典,非所以報藏主也;(10)追陪俗士交結貴人,非所以報知客也;(11)遺忘召請久坐眾僧,非所以報侍者也;(12)以己妨人慢藏誨盜,非所以報寮主也;(13)多嗔少喜不順病緣,非所以報堂主也;(14)桶杓作聲用水無節,非所以報浴主水頭也;(15)身利溫煖有妨眾人,非所以報爐頭炭頭也;(16)不念修行安然受供,非所以報街坊化主也;(17)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非所以報園頭磨頭莊主也;(18)涕唾牆壁狼籍東司,非所以報淨頭也;(19)專尚威嚴宿無善教,非所以報淨人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6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uesday, August 15, 2006

1521-何等為『四種清淨』

標題:何等為『四種清淨』

眾所周知:『清淨』者,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又所謂『清淨心』者,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淨心也,如同《中阿含經》曰:「清淨心盡脫婬怒痴,成就於三明。」《勝鬘寶窟》曰:「清淨心,淨者信也。起淨信之心,又不雜煩惱心,名為淨心。」至於何等為『四種清淨』?茲依《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自性清淨】。自性清淨者,即是無差別無二之智。行相云何?謂本性不虛假,即真我性,於自性中有如是相,如摩尼寶映現和合,如佛所言一切眾生即如來藏,彼一切法與善逝等而無自性,此如是說,即自性清淨。
(二)【離垢清淨】。離垢清淨者,即離諸垢染,清淨之義。行相云何?謂所行對治諸有,觀力隨生相應無二之智,此所作已,所有世尊增上意樂事等,即彼實際真如法界,此如是說,即離垢清淨。
(三)【所緣清淨】。所緣清淨者,即所有普盡般若波羅蜜多義等,一切所緣境界作用,謂所緣;又彼所得性或所成性,亦是所緣,於是所緣中而得清淨,此如是說,即所緣清淨。
(四)【平等清淨】。平等清淨者,謂齊等無差義,即是平等微妙清淨法界大法光明,彼平等性乃名平等,於是平等中而得清淨,此如是說,即平等清淨。
由此觀之,如是總說『四種清淨』,即圓成(成就圓滿)自性,是故說此般若波羅蜜多諸有行相。何以故?蓋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是名自性。《教行信證信卷》曰:「近世宗師,沈自性唯心,貶淨土真證。」數論師二十五諦中第一諦為冥性,又稱自性,為萬有之生因。如同《唯識述記》曰:「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勝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為自性。」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了脫生死』,勢必要淨化身口意三業。換言之,即是要成就如是『四種清淨』。然而觀察古來學佛修道者,對於修學佛法中通途法門,不外有二種感想:(1)欣羨其理論;(2)畏視其實行。前者,乃因三藏經典中,對人生宇宙真相探討,不但解說周詳,而且方法精細,故起欣羨之心;後者,乃因八萬四千法門,若要成就,皆須斷惑,而斷惑則甚難,況且修行證果,亦非三年五載短時可成。約小乘果位,只斷見惑而證初果,利者尚須三生,鈍者則須六十劫;而由初果,至證四果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若是圓滿大乘『佛果』,則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其中,小乘又迷隔陰,菩薩猶昏出胎,不免又要進退蹉跎。是故, 釋迦牟尼佛憫念末代眾生,遂於一切通途教門之餘,特開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既可免斷惑之困,又不必費多劫長修,但辦肯心,當生成就。所以華嚴起信,諸大經論,末後一致指歸西方;智者永明,歷代祖師,自行化他同趨淨土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5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August 14, 2006

1520-何等為『如來現行乞食之利益』

標題:何等為『如來現行乞食之利益』

眾所周知:『僧寶』者,是紹隆佛法,代表佛陀轉法輪,引導眾生入佛智之僧伽(係指奉行佛法之集團,非指出家比丘個人)。律制不滿四個比丘,是不能稱僧伽,眾比丘共住一處,和合無間,同修聖道,故又名『和合眾』。世尊當時制定僧伽應『乞食』以養色身,『如教奉行』以養慧命,而且如來亦現行乞食。至於何等為『如來現行乞食之利益』?依《金剛仙論》開示:所言如來乞食者,如來現行乞食有多種利益,是故如來入城乞食,若具辨乞食利益,乃有多種,經中但云二十,今且論其『十種』。何等為十?即
(一) 如來入城乞食,眾生見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妙相莊嚴如須彌山王,發菩提心求如來身。
(二) 聾盲瘖痾諸苦眾生見如來,暫時止苦發菩提心。
(三) 諸豪貴長者自恃種性生於我慢,見如來威德嚴儀挺特異世,憍慢心息發菩提心。
(四) 守護女人有三鑒,在家為父母所護,出嫁為夫主所護,老時為子所護,及懈怠者不能見佛,見如來入城,情懷歡喜發菩提心。
(五) 釋梵四王天龍八部導從如來,各各以天香華伎樂,讚嘆供養如來,此中諸人見即生念,諸天尚捨天樂供養如來,我等何以不爾,便學諸天神祇廣設供養發菩提心。
(六) 如來入城乞食,四天王各奉一缽,如來受已合四缽為一,佛現如此不思議事,見者歡喜發菩提心。
(七) 貧富二人施食,然富人饒食,欲多施如來,便見如來缽空故得多施,貪者食少,懼不敢施,便見如來缽滿故得少施,令各稱意,都此希有之事故發菩提心。
(八) 如來缽中盛百味飲食,皆不雜亂如異器盛,施一切眾僧及諸眾生,食之不增不減,見者歡喜發菩提心。
(九) 未來弟子為俗人識呵,云汝師如來尚不乞食,汝何故乞食?是故如來現行乞食也。
(十) 如來金剛之體,身內不空,又常在三昧,其實不食,唯有諸天知如來不食,為化眾生入城乞食,現行乞食。
由此觀之,如來當時現行乞食有如此『十益』,故入城乞食也。況且如來制定僧伽應『乞食』以養色身,『如教奉行』以養慧命。何以故?蓋如同《四十二章經》所示: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人懷愛欲(指五欲六塵)不見道,譬如濁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睹其影者,愛欲交錯心中為濁故不見道,水澄穢除清淨無垢即自見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踊躍,以布覆上眾生照臨亦無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內,五蓋覆外,終不見道,要心垢盡乃知魂靈所從來,生死所趣向,諸佛國土道德所在耳。 總而言之,世尊當時制定『乞食』制度,乃有其深刻用義。然而出家弟子在末法時代之今日,由於未落實此制度,故素質差異甚巨,有(1)勝道沙門(通常指開悟證果之法師,大多數是佛菩薩示現);(2)說道沙門(通常指已調伏貪瞋癡三毒,能夠弘宗說教之法師);(3)活道沙門(通常指雖不會弘宗說教,但能安心立命,老實修行,亦能調伏貪瞋癡三毒者);(4)壞道沙門(通常指破禁戒、行惡法,以算命、占卜、趕經懺等邪命維生者)。前三者,乃上至諸佛,下至凡夫,括無不盡,雖優劣懸殊,同名僧寶,同名福田僧,為吾等供養(積功累德)之對象;然最後者,或因出家意圖(如逃債、失業)而可議,或因貪圖利養(如占卜、算命)而邪命,或因非梵行(如已婚、有事業)而自稱梵行,皆屬『偽作沙門』,如同《地藏經》所云:「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在家學佛者),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難怪古德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之最佳註解者)曾大聲疾呼:若要紹榮佛種、延續法運,惟有落實世尊之『乞食』制度,方能建其功,實是至理名言。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4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Sunday, August 13, 2006

1519-何等為『三種觀有為法』

標題:何等為『三種觀有為法』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何以故?蓋諸法萬物,乃由四大所組成。所謂『四大』者,即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是也。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世間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所造,因此四者周遍於一切色法,所以叫做四大。雖四大為一切萬法之原素,一切萬法均由此四大所合成,然四大分散,萬法即歸於壞滅,故四大所成之一切法,皆無真實之自體。至於何等為『三種觀有為法』
?依《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開示:觀有為法有其『三種』。何等為三?即所謂
(一)【由觀見境識】故。即是觀察集造有為之相。
(二)【由觀器界身及所用】故。即是觀其受用,於此由彼所受用也。
(三)【由觀三世差別轉】故。即是觀其遷流不住。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由此『三種觀』故,便能於諸有為法中,獲無障礙隨意自在,為此縱居生死塵勞不染,其智設證圓寂灰燼,寧味其悲。何以故?蓋菩薩摩訶薩之所以能自在行令諸眾生得住大乘(修福),具足大願成就戒行(修慧),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畢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乃因能修上述『三種觀』故。然而欲證得『地上果位』之菩薩摩訶薩,至少須學佛修道,已歷經一大阿僧祇劫,而進入第二阿僧祇劫,方能證得『初地』,是故非一朝一夕可成。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須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次第,又須冒著『隔陰之迷』之險,方能證得『地上果位』之菩薩摩訶薩,已屬不易,何況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更是難中加難。難怪古今中外之高僧大德,異口同聲地循循善誘我們要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方有把握不退轉菩提心,直到成就『佛果』。所謂『六欲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實堪悲;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3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518-何等為『十障』

標題:何等為『十障』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若欲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了首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提心』外,更應避免『障道』之因緣,其中有所謂『十障』者,如是方能達成此願望。至於何等為『十障』?茲依《金剛仙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無物相障】。如《般若經》中說,有為無為一切諸法乃至涅槃空,眾生不解,起於斷見,謂一切法無。此障對治:有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第三分,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等,此遣斷見也。
(二) 【有物相障】。眾生聞如來說有菩薩行六波羅蜜,眾生計著起於常見,便謂一切法有。此障對治:菩薩不見我為菩薩及諸波羅蜜,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修行分,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則非菩薩,此遣常見也。
(三) 【非有似有障】。如來說色等諸法是有,若是有者不應復更說言諸法空也。此障對治:色等諸法體相空,如陽炎,非有似有,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等,遣實有見也,此第三何異第一?上第一總明有為無,以一切法空,此第三偏明有為法空,但疑者云:「若諸法空者,何故可見而有用?以為異也。」
(四) 【謗相障】。上聞如來說色等諸法體相空,如陽炎非有似有,眾生不解便起謗意,謂佛性涅槃無為之法,亦同有為諸法性空,無體之無,若爾則無修行得果之者。此彰對治:非空空,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第六諸法空分中,亦非無法相等,遣空見也;此第四障何異第一第二?第一明有為無為一切諸法空;第三偏明有為法空;此第四唯明無為之法,妙有之體無萬相故空,不同有為之法無性故空,以此為異也。
(五) 【一有相障】。聞如來說色是空,而眾生起心不異空更有色。此障對治:空者非色,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等,遣即見也。
(六) 【異有相障】。如來上說空者非色,眾生不解,謂異色別有空。此障對治:不離空更有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等,遣異見也。
(七) 【實有相障】。聞如來上說萬法虛空,體是空者,何故佛說色等諸法是有?此障對治:色等諸法但有名用,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如來說微塵即非微塵,世界即非世界等,遣報教見,此第七何異上第一第三第四?此中明空不異,於上但難言方法,若是空者,如來何故說有?以此為異也。
(八) 【異異相障】。聞如來說色等諸法體相空,但有名用,眾生心色等諸法,若是空者,不應有生住滅,若實有生住滅,則非是空。此障對治:諸法不生不住不滅不淨不染,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量分中第七分說,何以故離一切諸法,即名諸佛如來等?此遣有相見
(九) 【如名義相障】。如來說色等諸法可見可觸,眾生起心,如名義亦如是可見可觸。此障對治:諸法有名,假施設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實無有法名為菩薩等,此遣依名報義見
(十) 【如義名相障】。如來上說色等法寂靜空,但有名假設,設若如是,眾生起心,如義名亦如是,有義故有名,若無義者云何有名?此障對治:菩薩不見一切名,以不見一切名故,不著一切義,如是等,此《金剛經》中對治者,謂第十一分中一切有為法如星醫燈幻等,此遣依義執名見。
由此觀之,如來對此『十障』,故說八部般若,究竟一切智滿足,又此十何故名障?已一一或體皆能礙於實解,故通名為障也,又如是『十障』,將障礙大乘,正法不聞,淪溺生死。何以故?蓋吾等學佛修道者者,若能離此『十障』,而有十勝法,便能悟入無上菩提。何等為十?即(1)精勤樂習禪定;(2)親近善友聽聞正法;(3)損減睡眠恒自覺悟;(4)於大乘法所聞不忘;(5)順世事業常觀如幻無所著故;(6)無所藏隱決眾疑故;(7)不輕己身勤修行故;(8)常樂法施興大會故;(9)恒自謙下不誑眾生故;(10)不自師心深入佛慧故。菩薩摩訶薩以此『十勝法』,將具足圓滿六波羅蜜,成就法身清淨解脫。 總而言之,身在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惡世之學佛修道者,將遭遇無量無邊之『障道因緣』,不如西方極樂世界『但受諸樂無有眾苦』之殊勝,難怪 世尊『無問自說《阿彌陀經》』地推薦,古今高僧大德亦苦口婆心地勸勉有情眾生,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淨土。何以故?蓋『念佛法門』乃是最方便、最簡單、最穩當、最疾捷、最圓最頓之無上法門。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2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Friday, August 11, 2006

1517-云何『修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標題:云何『修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之法門。所謂『般若波羅蜜』,乃指因眾生無明煩惱,痴迷無知,故應靠智慧光明之般若來度脫,菩薩若修行般若波羅蜜,即能了脫生死、超出三界,達到涅槃之彼岸。至於云何『修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依《大智度論》開示:云何修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乃謂
(一) 修色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 修受想行識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三) 修眼壞耳鼻舌身意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四) 修色法壞聲香味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五) 修不淨觀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六) 修初禪壞第二第三第四禪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七) 修慈悲喜捨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八) 修無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九) 修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滅念安般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 修無常相苦相無我相空相集相因相生相緣相閉相滅相妙相出相道相正相跡相離相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一) 修十二因緣壞,修我相眾生相壽命相壞,乃至修知者見者相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二) 修常相樂相淨相我相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三) 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四) 修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五) 修八背捨九次第定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六) 修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七) 修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八) 修苦智集智滅智道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十九) 修盡智無生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十) 修法智比智世智他心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十一) 修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十二) 修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諸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十三) 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十四) 修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十五) 修一切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二十六) 修斷一切煩惱習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由此觀之,修如是『二十六種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云何名修色壞乃至修斷一切煩惱習壞,是修般若波羅蜜?謂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念有色法,是修般若波羅蜜;不念有受想行識,乃至不念有壞一切煩惱習法,是為修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蓋(1)有法念者不修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人著法不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如是著者,無有解脫、無有道、無有涅槃;(2)有法念者,不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不修空三昧,乃至不修一切種智。何以故?是人著法故。
總而言之,菩薩若修如是『二十六種法壞』,即能得般若具足。何以故?蓋般若能度愚痴,般若意譯為淨智妙慧,是從實相般若本體,生起觀照般若妙智。因有智慧,故對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能把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把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把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把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而至究竟涅槃。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具足般若,即能去愚痴之障。愚痴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而般若之斷愚痴,則如光明能破黑暗。若能修般若,以觀照而證實智,則得大覺悟,究竟成佛;以實智施用權智,則能出善巧,廣度眾生。初學佛者,固然未能即斷無明,而待人接物,亦當時用理智,不可感情衝動;二六時中,辦一切事,亦要念念在道,毋忘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1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hursday, August 10, 2006

1516-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戲論』

標題: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戲論』

眾所周知:『戲論』者,非理之言論,無義之言論,又不問理非理,總斥一切之言論,與俗所謂滑稽,冗談等同。如同《大日經疏》曰:「戲論者,如世戲人以散亂心動作種種身口,但悅前人而無實義。今妄見者所作者亦同於此,故名戲論也。」《大乘玄論》曰:「戲論是借譬之名。(中略)於道無所剋獲,如小兒戲論為耳。」至於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戲論』?依《大智度論》開示:菩薩摩訶薩
(一)觀色若常若無常,是為戲論。
(二)觀受想行識若常若無常,是為戲論。
(三)觀色若苦若樂,受想行識若苦若樂,是為戲論。
(四)觀色若我若非我,受想行識若我若非我,色若寂滅若不寂滅,受想行識若寂滅若不寂滅,是為戲論。
(五)苦聖諦應見,集聖諦應斷,滅聖諦應證,道聖諦應修,是為戲論。
(六)應修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是為戲論。
(七)應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為戲論。
(八)應修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是為戲論。
(九)應修八背捨九次第定,是為戲論。
(十)當過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是為戲論。
(十一) 當具足菩薩十地,是為戲論。
(十二) 當入菩薩位,是為戲論。
(十三) 當淨佛國土,是為戲論。
(十四) 當成就眾生,是為戲論。
(十五) 當生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是為戲論。
(十六) 當得一切種智,是為戲論。
(十七) 當斷一切煩惱習,是為戲論。
由此觀之,如是『十七種』,皆為戲論,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能不知。何以故?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色若常若無常不可戲論,故不應戲論;受想行識若常若無常不可戲論,故不應戲論,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戲論,故不應戲論,而性不戲論性,無性不戲論無性,離性無性更無法可得。所謂戲論者,戲論法戲論處,以是故色無戲論,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無戲論,如是菩薩摩訶薩應行無戲論般若波羅蜜。云何色不可戲論,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戲論?色性無,乃至一切種智性無,若法性無即是無戲論,以是故色不可戲論,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戲論,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無戲論般若波羅蜜,是時得入『菩薩位(圓滿自利利他二利而成佛果之菩薩也)』。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使如是『十七種戲論』永斷,將得涅槃(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者,乃為涅槃)。如同《嘉祥法華義疏》曰:「無記心中往復言論名為戲論。」《中論》云:「戲論有二種:一者愛論,二者見論。」《最勝王經》曰:「實際之性,無有戲論,惟獨如來證實際法。戲論永斷,名為涅槃。」《法華經信解品》曰:「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1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Wednesday, August 09, 2006

1515-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


標題: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

《觀無量壽佛經》云:「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西方極樂國土)。」至於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茲依《大智度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念佛】。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念佛?謂(1)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識念。何以故?是色自性無,受想行識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2)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隨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無故。若法無性,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3)不應以戒眾念佛,不應以定眾、智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念佛。何以故?是眾無有自性,若法無自性,是為非法,無所有念,是為念佛;(4)不應以十力念佛,不應以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念佛,不應以大慈大悲念佛。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5)不應以十二因緣法念佛。何以故?是因緣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念佛,是為菩薩初發意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是菩薩摩訶薩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中住,能具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修行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一切種智,諸法性無所有故,是菩薩知諸法性無所有,是中無有性無無性。
(二) 【念法】。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念法?謂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1)不念善法,不念不善法,不念無記法;(2)不念世間法,不念出世間法;(3)不念淨法,不念不淨法;(4)不念聖法,不念凡夫法;(5)不念有漏法,不念無漏法;(6)不念欲界繫法、色界繫法、無色界繫法;(7)不念有為法,不念無為法。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法,念法中學無所有性故,乃至當得一切種智,是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得諸法無所有性,是無所有性中非有相非無相,菩薩摩訶薩應修念法,於是法中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法?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法。
(三) 【念僧】。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僧?謂菩薩摩訶薩念僧,無為法故,分別有佛弟子眾,是中乃至無有少許念,何況念僧?如是菩薩摩訶薩應修念僧。
(四) 【念戒】。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戒?謂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應念聖戒、無缺戒、無隙戒、無瑕戒、無濁戒、無著戒、自在戒、智者所讚戒、具足戒、隨定戒,應念是戒無所有性,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戒?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戒。
(五) 【念捨】。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捨(又名『念施』)?謂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應念捨,若自念捨、若念他捨,若捨財、若捨法、若捨煩惱觀,是捨不可得故,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捨?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捨。
(六) 【念天】。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念天?謂菩薩作是念:「四天王諸天所有信戒施聞慧,此間命終生彼天處;我亦有是信戒施聞慧,乃至他化自在天所有信戒施聞慧,此間命終生彼天處;我亦有是信戒施聞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應念是天,無所有性中尚無少許念,何況念天?故菩薩摩訶薩應念天。
由此觀之,菩薩摩訶薩行如是『六念』,是名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能不知。何以故?蓋『六念』者,(1)『念佛』,念佛具足十號,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濟眾生之苦,我欲與佛同也;(2)『念法』,念如來所說之三藏十二部經,有大功德,為諸眾生大妙藥,我欲證之而施與眾生也;(3)『念僧』,念僧是如來弟子,得無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間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4)『念戒』,念戒行有大勢力,能除眾生之惡,不善之法,我欲精進護持也;(5)『念施』,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眾生慳貪之重病,我欲以善施攝取眾生也;(6)『念天』,念天為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無色界之諸天,彼處受自然之快樂,皆由往昔修戒施之善根,我亦欲具如是功德,生於彼天處也。故修行如是『六念』,進而悲智雙運,以圓滿福慧,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如同《觀無量壽佛經》開示,若具足『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者,與(1)慈心不殺具諸戒行;(2)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等兩者,此三種人只要發三種心,即(1)至誠心;(2)深心;(3)迴向發願心,具此等功德,迴向發願生彼佛國,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依《觀無量壽佛經》開示,此種人不但能往生,而且是『上品上生』。何以故?蓋此等人精進勇猛(修行『淨業三福』)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此皆為 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所為明白開示。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515-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


標題: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

《觀無量壽佛經》云:「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西方極樂國土)。」至於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茲依《大智度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念佛】。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念佛?謂(1)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識念。何以故?是色自性無,受想行識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2)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隨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無故。若法無性,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3)不應以戒眾念佛,不應以定眾、智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念佛。何以故?是眾無有自性,若法無自性,是為非法,無所有念,是為念佛;(4)不應以十力念佛,不應以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念佛,不應以大慈大悲念佛。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5)不應以十二因緣法念佛。何以故?是因緣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念佛,是為菩薩初發意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是菩薩摩訶薩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中住,能具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修行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一切種智,諸法性無所有故,是菩薩知諸法性無所有,是中無有性無無性。
(二) 【念法】。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念法?謂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1)不念善法,不念不善法,不念無記法;(2)不念世間法,不念出世間法;(3)不念淨法,不念不淨法;(4)不念聖法,不念凡夫法;(5)不念有漏法,不念無漏法;(6)不念欲界繫法、色界繫法、無色界繫法;(7)不念有為法,不念無為法。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法,念法中學無所有性故,乃至當得一切種智,是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得諸法無所有性,是無所有性中非有相非無相,菩薩摩訶薩應修念法,於是法中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法?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法。
(三) 【念僧】。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僧?謂菩薩摩訶薩念僧,無為法故,分別有佛弟子眾,是中乃至無有少許念,何況念僧?如是菩薩摩訶薩應修念僧。
(四) 【念戒】。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戒?謂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應念聖戒、無缺戒、無隙戒、無瑕戒、無濁戒、無著戒、自在戒、智者所讚戒、具足戒、隨定戒,應念是戒無所有性,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戒?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戒。
(五) 【念捨】。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捨(又名『念施』)?謂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應念捨,若自念捨、若念他捨,若捨財、若捨法、若捨煩惱觀,是捨不可得故,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捨?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捨。
(六) 【念天】。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念天?謂菩薩作是念:「四天王諸天所有信戒施聞慧,此間命終生彼天處;我亦有是信戒施聞慧,乃至他化自在天所有信戒施聞慧,此間命終生彼天處;我亦有是信戒施聞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應念是天,無所有性中尚無少許念,何況念天?故菩薩摩訶薩應念天。
由此觀之,菩薩摩訶薩行如是『六念』,是名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能不知。何以故?蓋『六念』者,(1)『念佛』,念佛具足十號,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濟眾生之苦,我欲與佛同也;(2)『念法』,念如來所說之三藏十二部經,有大功德,為諸眾生大妙藥,我欲證之而施與眾生也;(3)『念僧』,念僧是如來弟子,得無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間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4)『念戒』,念戒行有大勢力,能除眾生之惡,不善之法,我欲精進護持也;(5)『念施』,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眾生慳貪之重病,我欲以善施攝取眾生也;(6)『念天』,念天為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無色界之諸天,彼處受自然之快樂,皆由往昔修戒施之善根,我亦欲具如是功德,生於彼天處也。故修行如是『六念』,進而悲智雙運,以圓滿福慧,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如同《觀無量壽佛經》開示,若具足『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者,與(1)慈心不殺具諸戒行;(2)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等兩者,此三種人只要發三種心,即(1)至誠心;(2)深心;(3)迴向發願心,具此等功德,迴向發願生彼佛國,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依《觀無量壽佛經》開示,此種人不但能往生,而且是『上品上生』。何以故?蓋此等人精進勇猛(修行『淨業三福』)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此皆為 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所為明白開示。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1515-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


標題: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

《觀無量壽佛經》云:「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西方極樂國土)。」至於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六念』?茲依《大智度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念佛】。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念佛?謂(1)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識念。何以故?是色自性無,受想行識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2)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隨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無故。若法無性,是為無所有。何以故?無憶故,是為念佛;(3)不應以戒眾念佛,不應以定眾、智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念佛。何以故?是眾無有自性,若法無自性,是為非法,無所有念,是為念佛;(4)不應以十力念佛,不應以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念佛,不應以大慈大悲念佛。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5)不應以十二因緣法念佛。何以故?是因緣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佛。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念佛,是為菩薩初發意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是菩薩摩訶薩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中住,能具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修行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一切種智,諸法性無所有故,是菩薩知諸法性無所有,是中無有性無無性。
(二) 【念法】。云何菩薩摩訶薩應修念法?謂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1)不念善法,不念不善法,不念無記法;(2)不念世間法,不念出世間法;(3)不念淨法,不念不淨法;(4)不念聖法,不念凡夫法;(5)不念有漏法,不念無漏法;(6)不念欲界繫法、色界繫法、無色界繫法;(7)不念有為法,不念無為法。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無所念,是為念法,念法中學無所有性故,乃至當得一切種智,是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得諸法無所有性,是無所有性中非有相非無相,菩薩摩訶薩應修念法,於是法中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法?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法。
(三) 【念僧】。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僧?謂菩薩摩訶薩念僧,無為法故,分別有佛弟子眾,是中乃至無有少許念,何況念僧?如是菩薩摩訶薩應修念僧。
(四) 【念戒】。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戒?謂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應念聖戒、無缺戒、無隙戒、無瑕戒、無濁戒、無著戒、自在戒、智者所讚戒、具足戒、隨定戒,應念是戒無所有性,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戒?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戒。
(五) 【念捨】。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修念捨(又名『念施』)?謂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應念捨,若自念捨、若念他捨,若捨財、若捨法、若捨煩惱觀,是捨不可得故,乃至無少許念,何況念捨?故菩薩摩訶薩應念捨。
(六) 【念天】。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念天?謂菩薩作是念:「四天王諸天所有信戒施聞慧,此間命終生彼天處;我亦有是信戒施聞慧,乃至他化自在天所有信戒施聞慧,此間命終生彼天處;我亦有是信戒施聞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應念是天,無所有性中尚無少許念,何況念天?故菩薩摩訶薩應念天。
由此觀之,菩薩摩訶薩行如是『六念』,是名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能不知。何以故?蓋『六念』者,(1)『念佛』,念佛具足十號,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濟眾生之苦,我欲與佛同也;(2)『念法』,念如來所說之三藏十二部經,有大功德,為諸眾生大妙藥,我欲證之而施與眾生也;(3)『念僧』,念僧是如來弟子,得無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間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4)『念戒』,念戒行有大勢力,能除眾生之惡,不善之法,我欲精進護持也;(5)『念施』,念施行有大功德,能除眾生慳貪之重病,我欲以善施攝取眾生也;(6)『念天』,念天為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無色界之諸天,彼處受自然之快樂,皆由往昔修戒施之善根,我亦欲具如是功德,生於彼天處也。故修行如是『六念』,進而悲智雙運,以圓滿福慧,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如同《觀無量壽佛經》開示,若具足『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者,與(1)慈心不殺具諸戒行;(2)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等兩者,此三種人只要發三種心,即(1)至誠心;(2)深心;(3)迴向發願心,具此等功德,迴向發願生彼佛國,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依《觀無量壽佛經》開示,此種人不但能往生,而且是『上品上生』。何以故?蓋此等人精進勇猛(修行『淨業三福』)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此皆為 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所為明白開示。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9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Tuesday, August 08, 2006

1514-何等為『三種十二因緣』

標題:何等為『三種十二因緣』

眾所周知:『十二因緣』者,新作十二緣起,舊作十二因緣,又單名因緣觀,支佛觀,是為辟支佛之觀門,說眾生涉三世而輪迴六道之次第緣起也。其(1)『無明』,過去世無始之煩惱也;(2)『行』,依過去世煩惱而作之善惡行業也;(3)『識』,依過去世之業而受現世受胎之一念也;(4)『名色』,在胎中心身漸發育之位也;(5)『六處』,六處即六根,為六根具足將出胎之位也;(6)『觸』,二三歲間對於事物未識別苦樂,但欲觸物之位也;(7)『受』,六七歲以後漸對事物識別苦樂而感受之之位也;(8)『愛』,十四五歲以後,生種種強盛愛欲之位也;(9)『取』,成人已後愛欲愈盛馳驅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10)『有』,依愛取之煩惱,作種種之業,定當來之果之位也;(11)『生』,即依現在之業於未來受生之位也;(12)『老死』,於來世老死之位也。至於何等為『三種十二因緣』?依《大智度論》開示:說十二因緣有『三種』。何等為三?即
(一)【凡夫】肉眼所見顛倒著我心,起諸煩惱業往來生死中。
(二)【賢聖】以法眼分別諸法,老病死心厭欲出世間,求老死因緣由生故,是生由諸煩惱業因緣。何以故?無煩惱人則不生,是故知煩惱為生因。煩惱因緣是無明,無明故應捨而取,應取而捨。何者應捨?老病諸苦因緣煩惱應捨,以少顛倒樂因緣故而取;持戒禪定智慧諸善根本,是涅槃樂因緣,是事應取而捨,是中無有知者見者作者。何以故?是法無定相,但從虛誑因緣相續生,行者知是虛誑不實則不生戲論,是但滅苦故入於涅槃,不究盡求諸苦相。
(三)【諸菩薩摩訶薩】大智人利根故,但求究盡十二因緣根本相,不以憂怖自沒,求時不得定相,老法畢竟空,但從虛誑假名有。所以者何?分別諸法相者說老,是心不相應行,是相不可得,頭白等是色相非老相,二事不可得故無老相。
由此觀之,如是『三種』十二因緣,乃因凡夫、賢聖(三賢)、菩薩摩訶薩(十聖),各自由其肉眼、法眼等善根福德因緣之不同,所對『十二因緣』見證而生之差異。何以故?蓋『十二因緣』中(1)無明與行二者,即惑業之二,屬過去世之因;(2)識名色六處觸受五者屬緣於過去惑業之因而受之現在果,是過現一重之因果;(3)愛取二者為現在之惑;(4)有則為現在之業也,緣於此惑業現在之因,而感未來之生與老死之果,是現未一重之因果也。此為三世兩重之因果,依此兩重之因果,而知輪迴之無極。但『凡夫』因未學佛修道而不知,故繼續在『六道輪迴』不已;『三賢』位菩薩雖具法眼,但因塵沙惑未盡,故不究盡求諸苦相;唯有『十聖』位菩薩,但求究盡十二因緣根本相,不以憂怖自沒,求時不得定相,老法畢竟空,但從虛誑假名有。
總而言之,修行如是『十二因緣法』者,既見現在之惑(愛取)、業(有),由現在之苦果(識乃至受)而生,則知過去之惑(無明)、業行亦從過去之苦果而生,既見現在之苦果(識乃至受)生現在之業(有),則亦知未來之苦果(生老死),生未來之業。上溯之,則過去之惑業,更從過去之苦果而來,下趁之則未來之苦果更生未來之惑業,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此為無始無終之生死輪迴。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是觀之,則一以厭生死,一以知無常實之我體,遂能斷惑業而證『涅槃』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8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Monday, August 07, 2006

1513-何等為『魔事』

標題:何等為『魔事』

眾所周知:『魔事』者,惡魔之所作,為佛道障礙之事柄。如同《法華經授記品》曰:「無有魔事,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楞嚴經》曰:「入三摩提(譯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離掉舉故云等,心不散亂故云持),永無魔事。」《止觀》曰:「轉魔事為佛事,即巧慧。」至於何等為『魔事』?茲依《大智度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說法者有信有善,欲書受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聽法者無信破戒惡行,不欲書受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 聽法者有信有善,說法者無信破戒惡行,兩不和合,當知是為魔事。
(三) 說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慳惜,聽法者吝惜不捨,當知是為魔事。
(四) 聽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慳惜,說法者吝法不施,兩不和合,不得書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五) 聽法者欲供養說法人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資生所須,說法者不欲受之,當知是為魔事。
(六) 說法者欲供給聽法人衣服乃至資生所須,聽法者不欲受之,兩不和合,不得書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七) 說法者易悟,聽法人闇鈍,當知是為魔事。
(八) 聽法者易悟,說法人闇鈍,兩不和合,不得書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九) 說法者知十二部經次第義,所謂修妒路乃至優波提舍,聽法者不知十二部經次第義,當知是為魔事。
(十) 聽法者知十二部經次第義,說法人不知十二部經次第義,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一) 說法者成就六波羅蜜,聽法人不成就六波羅蜜,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
(十二) 聽法者有六波羅蜜,說法人無六波羅蜜,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三) 說法者於六波羅蜜有方便力,聽法人於六波羅蜜無方便力,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四) 聽法者於六波羅蜜有方便力,說法人於六波羅蜜無方便力,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五) 說法者得陀羅尼,聽法者無陀羅尼,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六) 聽法者得陀羅尼,說法者無陀羅尼,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七) 說法者欲令書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聽法人不欲書持般若波羅蜜讀誦乃至正憶念,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八) 聽法者欲書讀誦說般若波羅蜜,說法者不欲令書般若波羅蜜,乃至不欲令說,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十九) 說法者離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聽法人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 聽法者離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說法人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一) 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時,或有人來說三惡道中苦劇:「汝何不於是身盡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二) 說法者一身無累自在無礙,聽法人多將人眾,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三) 聽法者一身無累自在無礙,說法者多將人眾,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四) 說法者如是言:「汝能隨我意者,當與汝般若波羅蜜令書讀誦說正憶念,若不隨我意者,則不與汝。」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讀誦說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五) 聽法者欲得追隨如其意,說法者不聽,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六) 說法者欲得財利故,與般若波羅蜜令書持乃至正憶念,聽法者以是因緣故,不欲從受,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七) 聽法者為財利故,欲書深般若波羅蜜讀誦說,說法者以是因緣故不欲與,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讀誦說,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八) 說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處,聽法者不欲隨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二十九) 聽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處,說法者不欲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三十) 說法者欲至他方飢餓穀貴無水之處,聽法者不欲隨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三十一) 聽法者欲至他方飢餓穀貴無水之處,說法者不欲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三十二) 說法者欲至他方豐樂之處,聽法者欲隨從去,說法者言:「善男子汝為利養故追隨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無令後悔。」以是少因緣故,兩不和合,聽法者聞之心厭作是念:「是為距逆我,不欲與我相隨便止不去。」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三十三) 說法者欲過曠野,賊怖旃陀羅怖獵師怖惡獸毒蛇怖,聽法者欲隨逐去,說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諸怖,賊怖乃至毒蛇怖。」聽法者聞之,知其不欲與般若波羅蜜書持乃至正憶念,心厭不欲追隨,以是少因緣故,兩不和合,當知是為魔事。
(三十四) 說法者多有檀越數往問訊,以是因緣故,語聽法者:「我有因緣應往到彼。」聽法人知其意便止,兩不和合,不得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當知是為魔事。
由此觀之,如是『三十四種』,皆可謂魔事,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欲趣向『菩提』時,首先應避免者。至於應如何『避免』?惟有證入『三昧(三摩提)』一途,否則不為功。何以故?蓋『三昧』者,舊稱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於一處而不動,故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於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心念,故曰息慮凝心。新稱三摩地,譯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現法樂住。定與正正受。其義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諸佛諸菩薩入有情界平等護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業而釋之也。又現定中法樂,故曰現法樂住,正受之異名也。即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是也。
總而言之,所謂『三昧』,即如同《大智度論》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又曰:「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諸行和合,皆名為三昧。」「一切禪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界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止觀》曰:「通稱三昧者,調直定也。」《大乘義章》曰:「定者當體為名,心住一緣,離於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又曰:「以心合法,離邪亂,故曰三昧。」「心體寂靜,離於邪亂,故曰三昧。」「定者據行便息亂住緣,目之為定。就實而辨真心體寂,自性不動,故名為定。」是故惟有證入『三昧』,方能避免如是『諸種魔事』,進而悲智雙運,圓滿福慧,終究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8月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