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1610-云何為『圓教七善之涵義』

標題:云何為『圓教七善之涵義』

眾所周知:『七善』者,即指《法華經序品》曰:「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天台文句》解之:(1)時節善;(2)義善;(3)語善;(4)獨一善;(5)圓滿善;(6)調柔善;(7)慈悲善。此七善之義雖通大小乘經,而其法體,則隨經而有差別,如《小乘經》解獨一為無餘涅槃,《法華經》解為圓頓一乘法。至於云何為『圓教七善之涵義』?依《法華玄義釋籤》開示:七善者,疏云,夫七善之語通於大小(乘),今局在『圓七善』也。何等為七?即
(一)初中後善是序正流通『時節善』。
(二)其義深遠名為『義善』。
(三)其語巧妙名為『語善』。
(四)純一無雜名為『獨一善』。
(五)具足名為『圓滿善』。
(六)清白名為『調柔善』。
(七)梵行之相名為『慈悲善』。
由此觀之,如是『七種』,即所謂『圓七善』是也,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得不知。何以故?蓋佛所說大小乘之經典,具七善,故曰正法。如同《成實論》曰:「佛自讚言:我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淨調柔,隨順梵行。」就論解之(1)『時善』,一部初中後三時之所說,皆甚深也;(2)『義善』,佛法之義,深有利益,得今世後世及出世之道利也;(3)『語善』,隨方俗之語而能示正義也;(4)『獨法』,但為無餘說之也;(5)『具足』,佛之所說以一經一偈,而諸法具足圓滿,不待餘經而成也;(6)『清淨調柔』,語清淨,故曰清淨,義清淨,故曰調柔;(7)『梵行』,梵者以涅槃槃而名,此道能至涅槃故名梵行。又《涅槃經》曰:「佛告迦葉:此經名為大般涅槃,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義味深邃,其文亦善,純備具足,清淨,梵行,金剛寶藏滿足無缺。」章安疏解之(1)語善;(2)義善;(3)文善;(4)獨一善(純備具足);(5)行善(清淨);(6)慈善(梵行);(7)備具善(金剛寶藏滿足無缺)。是故應細分諸教七異以顯法華,獨顯『圓七』是今文意。
總而言之,夫『七善』之法,乃通大小(乘)。今依《法華經》所明,是圓頓大乘之七善也。換言之,即(1)『時節善』,謂法華一經,具乎序、正、流通三分。即初善、中善、後善也。蓋如來演說圓頓一乘之法,雖該序、正、流通,皆是當機得益之時,是名時節善;(2)『義善』,謂法華一經所說之法,其義深遠,即是頓教了義之理,非聲聞、緣覺所能測其邊底,是名義善;(3)『語善』,謂法華一經所說之法,其語巧妙,乃如來金口梵音,會理直說,菩薩之心,無不歡喜,即圓頓一乘妙教之文,是名語善;(4)『獨一善』,謂法華一經所說之法,純一無雜,獨為菩薩,不共二乘,即圓頓一乘妙教,是名獨一善(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5)『圓滿善』,謂法華一經所說之法,具明世間、出世間滿足之理,即圓頓一乘妙教,是名圓滿善;(6)『調柔善』,謂法華一經所說之法,清淨潔白,唯談中道之理,而無空假二邊,瑕穢之相,即圓頓一乘妙教,調和柔順,是名調柔善;(7)『無緣慈善』,謂法華一經所說之法,備有梵行之相,即無緣慈也(言無緣者,心不攀緣一切眾生,而於一切眾生自然現益,是名無緣慈)。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3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Sunday, January 28, 2007

1609-何等為『七種二諦』

標題:何等為『七種二諦』

眾所周知:所謂『二諦』,即(1)俗諦,謂迷情所見世間之事相也,是順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決定而不動,故云諦,又此事相,於俗為實,故云諦;(2)勝義諦,又名真諦,謂聖智所見真實之理性也,是離虛妄,故云真,其理決定而不動,故云諦,又此理性,於聖為實,故云諦。至於:何等為『七種二諦』?依《妙法蓮華經玄義》開示:所言七種二諦者,即
(一)實有為俗;實有滅為真。
(二)幻有為俗;即幻有空為真。
(三)幻有為俗;即幻有空、不空共為真。
(四)幻有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為真。
(五)幻有、幻有即空皆名為俗;不有、不空為真。
(六)幻有、幻有即空皆名為俗;不有、不空,一切法趣不有、不空為真。
(七)幻有、幻有即空皆為俗;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為真。
由此觀之,如上所述,即所謂『七種二諦』,實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能不知。何以故?蓋真俗二諦者,陰入界等皆是實法,實法所成森羅萬品,故名為俗;方便修道滅此俗已,乃得會真。又『真諦』者,真理上之實義,聖者所見之實義也;『俗諦』者,俗事上之實義,凡夫所知之實義也。然而就經論所說,其名稱不一(1)《涅槃經》《仁王般若經》謂之世諦,第一義諦;(2)《瑜伽論》《唯識論》謂之世俗諦,勝義諦;(3)《南海寄歸傳》謂之覆俗諦,勝義諦,或謂之覆諦,真諦。其中以真俗之名最為通行。  總而言之,出二諦之法,諸家各異。如同《法華玄義》曰:「夫二諦者,名出眾經,而其理難曉,世間紛紜,由來碩諍。」蓋真俗之名,如言長短輕重,隨於所對而重重不同也。又如同《大乘義章》曰:「俗謂世俗,世俗所知,故名俗諦,真者是其絕妄之稱。」《義林章》曰:「體相、顯現,目之為俗。」《二諦章》曰:「俗,是浮虛義;真,真實義。」《中論觀四諦品》曰:「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以一世俗諦,二第一義諦。」《百論》曰:「諸佛說法常依俗諦、第一義諦。」《智度論》曰:「佛法中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是故真俗二諦,於涉一切諸法,而分別事理淺深之義門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2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1608-何等為『造像十一功德』

標題:何等為『造像十一功德』

眾所周知:依《大乘造像功德經(有二卷,係唐提雲般若譯)》開示,佛在忉利天上,優填王初造佛像,佛自天而下,王問功德,佛深讚之,並引 彌勒菩薩因問滅業障之事,佛一一細答,即有所謂『造像有十一功德』。至於何等為『造像十一功德』?茲依該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世世眼目清潔。
(二)生處無惡。
(三)常生貴家。
(四)身如紫磨金色。
(五)豐饒珍玩。
(六)生賢善家。
(七)生得為王。
(八)作金輪王。
(九)生梵天壽命一劫。
(十)不墮惡道。
(十一) 後生還能敬重三寶。
由此觀之,如是『十一功德』,即為造像十一種功德,當知豈是欲界人天善根?何以故?蓋佛上三十三天,夏中三月不在閻浮時,拘翼國優填王慕佛以栴檀造五尺之佛像,舍衛國波斯匿王聞之,以紫磨金鑄五尺之佛像而供養之,於時閻浮提之內始有二像(見《增一阿含經》)。又(1)優填王造金像(見《觀佛三昧經》);(2)波斯匿王造栴檀像(見《外國圖記》),然而諸經中說『造像之功德』者,則有《大乘造像功德經》、《佛說作佛形像經》、《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造塔功德經》、及《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等,此為造像之始,有歷史的事實可信。至於作『羅漢像』,又為佛塔裝飾而刻諸種之像者,佛時代亦有之,若為崇拜之對象而製作佛像者,則似以阿育王後迦膩色迦王時代為始。
總而言之,佛乃自初發『菩提心』,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才能獲得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七聖財、十力、十八不共法、首楞嚴定及金剛定等萬億三昧之殊勝,此等正是吾人學佛修道者所夢寐以求,模仿效法之最終目的。相信只要『如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三無漏學;(2)止習一切不必要之外緣;(3)發菩提心;(4)與諸法空性相應;(5)福慧雙修;(6)常親近三寶與善知識;(7)少欲知足,斷除五欲,修行梵行,畢竟當來得證『佛果』之成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23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

Wednesday, January 17, 2007

1607-何等為『法華之跡中十妙』

標題:何等為『法華之跡中十妙』

眾所周知:《妙法蓮華經》者,乃如來究竟極談,具明施設一代時教所以然之線索,如家業之有總帳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至於何等為『法華之跡中十妙』?依《妙法蓮華經玄義》開示:跡
中十妙者,一境妙;二智妙;三行妙;四位妙;五三法妙;六感應妙;七神通妙;八說法妙;九眷屬妙;十功德利益妙。茲分述之如下:
(一) 【境妙】。云何境妙?謂十如因緣、四諦、三諦
、二諦、一諦等,是諸佛所師,故稱『境妙』。文云:諸法如是相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實相是佛智慧門,門即境也。又云: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相,即境妙也。
(二) 【智妙】。智妙者,
所謂二十智、四菩提智(下中上上上)、七權實、五三智、一如實智,以境妙故智亦隨妙,以法常故諸佛亦常,函蓋相稱境智,不可思議,故稱『智妙』。文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又以此妙慧求無上道,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唯我知是相,即智妙也。
(三) 【行妙】。行妙者,謂增數行、次第五行、不
次第五行、智導行故,故言『行妙』。文云: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又云: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又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即行妙也。
(四) 【位妙】。位妙者,謂
三草位、二木位、一實位,妙行所契,故言『位妙』。文云:天雨四華表住行向地,開示悟入亦是位義,乘是寶乘遊於四方,四方是因位,直至道場是果位,是名位妙。
(五) 【三法妙】。三法妙者,謂總三法、縱三法、橫三法、不縱不
橫三法、類通三法,皆祕密藏,故稱為『三法妙』。文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大乘即真性,定即資成,慧即觀照,是為三法妙也。
(六) 【感應妙】。感應
妙者,謂四句感應、三十六句感應、二十五感應、別圓感應,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時普現眾水,諸佛不來眾生不往,慈善根力見如此事,故名『感應妙』。文云:我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又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又一切眾生皆是吾子;又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即感應妙也。
(七) 【神通妙】。神通妙者,謂報通
、修通、作意通、體法通、無記化化通,無謀之權稱緣轉變,若遠若近若種若熟若脫,皆為一乘,故言『神通妙』。文云: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神通妙也。
(八) 【說法妙】。說法妙者,謂說十二部法、
小部法、大部法、逗緣法、所詮法、圓妙法,如理圓說,咸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言『說法妙』。文云: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身子云: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又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又但說無上道;又已今當說最為難信難解,即說法妙。
(九) 【眷屬妙】。眷屬妙者,謂業眷屬、神通眷屬、願眷
屬、應眷屬、法門眷屬,如陰雲籠月,群臣豪族前後圍遶,故言『眷屬妙』。文云:但引跡文尚不引本文,況引餘經耶,但教化菩薩無聲聞弟子,即眷屬妙也。
(十) 【利益妙】。利益妙者,謂果益
、因益、空益、假益、中益、變易益,猶如大海能受龍雨,故名『利益妙』。文云:現在未來若聞一句一偈,皆與三菩提記;又須臾聞者,即得究竟三菩提;又若以小乘化我即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又終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即利益妙也
由此觀之,如是『十種』,即所謂『法華之跡中十妙』,此為吾等學佛修道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蓮譬於本,華譬於跡,從本垂跡,跡依於本;華敷,譬開跡,蓮現,譬顯本;華落,譬廢跡,蓮成,譬立本。是以《法華經》先標妙法,次喻蓮華,蕩化城之執教,廢草庵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真實之妙理,會眾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與記冚;又發眾聖之權巧,顯本地之幽微,故增道損生,位鄰大覺,一期化導,事理俱圓,蓮華之譬,意在斯矣!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修『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如同偈云:「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何以故?蓋『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又『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17日,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Monday, January 15, 2007

1606-何等為『十法行』

標題:何等為『十法行』

眾所周知:『法行』者,自思如法而行,謂之法行人。如同《玄義》曰:「教門為信行人,觀門為法行人。」又《瑜伽八十三卷》云:「言法行者:謂聞所成善法攝故。』至於何等為『十法行』?依《辯中邊論》開示:『十法行』者,為對於經典十種之行法:(1)書寫;(2)供養;(3)施他;(4)諦聽;(5)披讀;(6)受持;(7)開演;(8)諷誦;(9)思惟;(10)修習,依如來所說之法,精修數習,而成道果也。然而通常有『三解』,茲分述之如下:
(一) 《瑜伽七十四卷》云:復次於大乘中,有十法行,能令菩薩成熟有情。何等為十?謂於大乘相應菩薩藏攝契經等法,(1)書持;(2)供養;(3)惠施於他;(4)若他正說恭敬聽聞;(5)或自翫讀;(6)或復領受;(7)受已廣音而為諷誦;(8)或復為他廣說開示;(9)獨處空閑思量觀察;(10)隨入修相。問:如是十種法行,幾是能生廣大福德道?答:一切。問:幾是加行道?答:一。謂第九。問:幾淨障道?答:一。謂第十。
(二) 《辯中邊論下卷》云:何等名為十種法行?頌曰:謂書寫、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諷誦、及思修。論曰:於此大乘有十法行(1)書寫;(2)供養;(3)施他;(4)若他誦讀,專心諦聽;(5)自披讀;(6)受持;(7)正為他開演文義;(8)諷誦;(9)思惟;(10)修習行。
(三) 《顯揚二卷》云:諸行者,謂十種法行,廣說如經(1)於菩薩藏法,若多若少,尊重恭敬,書持法行;(2)若劣若勝,諸供養具,供養法行;(3)若自書已,由矜愍心,施他法行;(4)若他發意恭敬尊重,以微妙聲宣揚闡讀,由宗仰故,諦聽法行;(5)發淨信解恭敬重心,披讀法行;(6)為欲修習法隨法行,從師受已,諷誦法行;(7)既諷誦已,為堅持故,以廣妙音,溫習法行;(8)悲愍他故,傳授與彼,隨其廣略,開演法行;(9)獨處閑靜,極善研尋,稱理觀察思惟法行;(10)如所思惟,修行奢摩他毘缽舍那,為欲趣入,乃至為令諸所求義成就法行。
由此觀之,所謂『十法行』者,乃指(1)『書寫』,謂於佛所說經律論文,書寫流通,使不斷絕也;(2)『供養』,謂於佛經典所在之處,如佛塔廟,皆應恭敬尊重供養也;(3)『施他』,謂所聞之法,為他演說,或施與經卷,不專自用,但欲利他也;(4)『諦聽』,謂聞他人讀誦解說一切經法,深生愛樂,而專心審聽也;(5)『披讀』,謂於諸佛所說之經,時常披閱看讀不釋手也;(6)『受持』,謂於諸佛所說教法,從師稟受,持而弗失也;(7)『開演』,謂於如來所說正法,時常開示演說,令人信解也;(8)『諷誦』,謂於如來所說一切道法,諷誦宣揚,梵音清徹,令人樂聞也;(9)『思惟』,謂於如來所說一切法義,思惟籌量,憶念不忘也;(10)『修習』,謂依如來所說之法,精修數習,以成道果也。
總而言之,所謂『十法行』,乃係對『法寶』受持讀誦,並為人演說。然而法寶之內容甚廣,就法寶之『一般內容』而言,可攝為教、理、行、果四種:(1)教法,即從能詮之語言、文字而言;(2)理法,即從教法所詮而言;(3)行法,即依教解理,所以起行,五乘學人,各有所行之法;(4)果法,即一切修行,均趣於果,終不虛度。就法寶之『勝劣方面』而言,可概為三種:(1)涅槃法,即是無住大般涅槃,以常樂我淨而為體性,能盡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甘露解脫,真實安穩;(2)中道法,即戒定慧等諸妙功德,所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3)文義法,即如來為調伏有緣眾生,所說八萬四千諸妙法藏。是故佛門四眾弟子欲盡其一生,書寫、受持、讀誦並為人演說,決定不能做到,唯有一門深入修行『淨宗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進而在『依正莊嚴』之殊勝環境中,面見 阿彌陀佛,何愁不『開悟』?此乃古今高僧大德,不厭其煩地諄諄告誡吾人專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主要原因,所謂『生死事大,輪迴路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14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Thursday, January 11, 2007

1604-云何謂『佛十法最為無上』

標題:云何謂『佛十法最為無上』

眾所周知:『法界』者,諸佛眾生之本體也。然四聖六凡,感報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密教之十法界,與顯教相異,顯教依《法華經》,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之六凡與聲聞、緣覺、菩薩、佛之四聖為十法界,密教依《理趣釋經》,以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五凡與聲聞、緣覺、菩薩、權佛、實佛之五聖為十法界。至於云何謂『佛十法最為無上』?茲依《妙法蓮華經玄義》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因六趣(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相表生死苦;二乘相表涅樂;佛界相表非生死非涅槃,中道常樂我淨故,言佛界最是無上。
(二) 因四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表惡,人天表善;二乘表無漏善;菩薩佛表非漏非無漏善,故佛界最為無上。
(三) 因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表諸有因緣生法;二乘表即空;菩薩表即假;佛表即空即假即中,故佛界最為無上。
(四) 因四趣(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但表惡不能表善;人天相但表善,亦不能表惡;二乘但表無漏不兼善惡;佛相兼一切相,若解佛相即遍解一切相,是故佛界最為無上。
由此觀之,如是『四因』,故謂『佛十法最為無上』,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如同《賢聖集》云:「地獄中陰但見地獄,不能知上趣;若天中陰能知天及下,其相表之不名正遍知;佛相表正遍知也。」佛智既遍知諸相,而經教應遍說之,若用此法歷五味教者(1)『乳教』說菩薩界佛界兩性相,或入即假等,或入即中等,入中乃是無上,而帶一方便未全無上;(2)『酪教』但明二乘相性,得入析空等,尚不明入即空等,況復餘耶,故非無上;(3)生蘇明四種相性或入析空等,或入即空等,或入即假等,或入即中等,唯佛相性得入即空即假即中,而帶三方便,故非無上;(4)熟蘇明三種相性,或入即空,或入即假,或入即中,唯佛性相得入空即假即中,而帶二方便,故非無上。此《法華經》明九種性相,皆入即空即假即中,汝實我子我實汝父,一色一味純是佛法更無餘法故,知佛界最為無上。復次餘經所明九性相,不得入佛性相即空即假即中者,此經皆開方便普令得入;又按其相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不論引入,是故如來殷勤稱歎此《法華經》最為無上,意在此也。
總而言之,『華嚴家』為分別圓融無礙之義相而立四法界,『天台家』為差別塵沙之事相而立十法界,對配之,即橫豎之二門也(四橫十豎)。是故十法界者:(1)『佛法界』,自覺覺他覺行共滿之境界也;(2)『菩薩法界』,為無上菩提修六度萬行之境界也;(3)『緣覺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緣觀之境界也;(4)『聲聞法界』,為入涅槃,依佛之聲教修四諦觀法之境界也;(5)『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禪定,生於天界,受靜妙之樂之境界也;(6)『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樂之境界也;(7)『阿修羅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8)『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惡,受飢渴苦之惡鬼神境界也;(9)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惡,受吞噉殺戮苦之畜類境界也;(10)『地獄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惡,受寒熱叫喚苦之最下境界也。要之,感報之界分有十種不同,故謂之『十法界』。十法界之事經論無明說,此天台大師依經論之意而立,該收一切有情界之一種法門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9日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1603-何等為『法華經之父見子四階』

標題:何等為『法華經之父見子四階』

眾所周知:『法華經』者,《妙法蓮華經》之略名。如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而『法華七喻』中之【窮子喻】,乃出於《法華經》第二卷信解品,其中 世尊曾開示有所謂『法華經之父見子四階』。至於何等為『法華經之父見子四階』?依《法華經義記》開示: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此下是第二父見子,此中亦有『四階』。何等為四?即
(一)【明見子之處】。今於獅子座者,是第一明見子之處,內合如來在法身無畏之座也。
(二)【正明見子】。見子便識,此是第二階正明見子,內合明如來見眾生,便識是我昔日以大乘所化之人,即是領上火宅中云,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也,亦是方便品中我以佛眼觀見道眾生也。
(三)【明見子故歡喜】。心大歡喜者,此是第三階明長既知是兒故歡喜,內合明佛既見此眾生小機發,用此善根資益得昔大乘之解,稱大慈之意故言歡喜也。
(四)【明長者生開暢之心念】。即作是念下,是第四階明長者生開暢之念,內合明如來見眾生善根機發,必可以委付法化,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者,從二億佛所眾生失大乘解,覓眾生善機不得,故云無由見之;今者始見無機發,故言適我願也;我雖年朽者,癈大乘化來久,故言年朽也;猶故貪惜者,雖癈化久,猶欲用大乘與眾生,故言貪惜。
由此觀之,如是【窮子喻】,出於第二卷信解品,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熟知者。何以故?蓋如是【窮子喻】,乃謂二乘之人,無大乘功德法財之所莊嚴,猶貧窮之子,缺乏衣食之資,以活身命,故以窮子為喻也。
總而言之,此經明一切新學菩薩,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修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如同偈云:「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8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Sunday, January 07, 2007

1602-何等為『法華九譬者』

標題:何等為『法華九譬者』

眾所周知:『法華經』者,《妙法蓮華經》之略名。如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至於何等為『法華九譬者』?依《法華經義記》開示:所以有『九譬』者,此中第四第五兩譬,共領上火宅中第四長者救子得譬,此中第六付財物譬,不領上開三顯一之意,此乃遠領大品座席時意,但窮子今日深取佛意,則言昔日大品時,佛已令我為菩薩轉教說般若,但佛于時眾中令我說此大乘因果,則始終會令汝得此因果,須菩提今日既得解,是故深取此意也。何等『九譬者』?即所謂
(一)【明父子相失譬】。若有人下訖無復憂慮,詺為父子相失譬。此則領上火宅中第一宅主譬亦名總譬,亦遠領方便品中今我亦如是下,明釋迦同諸佛先三後一,化五濁眾生之主。
(二)【明父子相見譬】。從傭賃展轉下訖我雖年朽猶故貪,是名父子相見譬。此則領上火宅中第三長者見火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二舍利弗當知我以佛眼觀下,明佛見眾生為五濁所惛也。
(三)【明呼子不得譬】。從即遣傍人急追將還以下訖往至貧里以求衣食,詺為呼子不得譬。此則領上火宅中長者救子不得譬,亦遠領方便品中我始坐道場下,明佛用大乘化眾生不得也。
(四)【明呼子得譬】。從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下,訖愍而怪之,名呼子得譬。此則領上火宅中第四長者救子得譬。譬本有四階,今此第四譬先領前兩階三車擬宜見子宿好,亦遠領方便品中第四言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下,明佛用三乘化得眾生亦有四階,今亦先領前兩階以三乘擬宜及見三乘人機也。
(五)【明教作人譬】。從又以他日於窗牖中以下,訖然其所止猶在本處,詺為教作人譬。此則領上火宅中第四救子得譬中後兩階,為說三車及諸子受行,亦遠領方便品中化得眾生中後兩,為說三乘三乘人受行,是故言第四第五共領上一譬。所以爾者,法說之中偏就應身上明故合而不離,今明四大聲聞領解深取佛意,就真應二身上明之,故宜分為二也。
(六)【明付財物譬】。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竟下劣之心亦未能捨,名為付財物譬。是則不領上開三顯一之意,此遠領昔日大品座席之時,佛命須菩提為諸菩薩轉教說波若之意也。
(七)【明見子長大譬】。從復經少時父知子心漸已通泰以下,名為見子長大譬。此則領上火宅中第五見諸子等安穩得出下,明見子出難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五舍利弗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一偈,明如來見三乘人有大乘機發。
(八)【明付家業譬】。臨欲終時而命其子以下,名付家業譬。則領上火宅中第八長者賜大車譬,亦遠領上方便品中第八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下,明佛為時眾說法華,授記得佛。
(九)【明得家業故歡喜譬】。從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名為子得家業故歡喜。此則領上火宅中第九諸子得大車歡喜,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九,言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明于時時眾聞說法華,皆授記作佛,故得歡喜三乘人受行也
由此觀之,如是『九譬』,即綜合佛陀在《法華經》中所為之譬喻,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應知。何以故?蓋『譬喻』者,謂以了知之法,顯未了知之法也。如同《法華文句》曰:「譬者比況也,喻者曉訓也。託此比彼,寄淺訓深。(中略)動樹訓風,舉扇喻月,故言譬喻。」又《瑜伽八十一卷》云:「譬喻者:謂有譬喻經。由譬喻故;隱義明瞭。」《顯揚六卷》云:「譬喻者:謂諸經中有譬喻說。由譬喻故;本義明白。是為譬喻。」《雜集論十一卷》云:「譬喻者:謂諸經中有比況說。為令本義得明瞭故;說諸譬喻。」
總而言之,所謂『譬喻』,在《涅槃經》共說八種之喻法:(1)『順喻』,隨順世諦,次第自小向大而喻也,天降大雨,則小坑滿,小坑滿,故大坑滿,大坑滿,故乃至大海滿,如來法雨亦如是,眾生戒滿乃至解脫滿,解脫滿,故涅槃滿,是名順喻;(2)『逆喻』,逆於世諦,次第自大向小為喻也,大海本為大河,大河本為小河,乃至溝澮本為大雨,如是如來涅槃本為解脫,乃至持戒本為法雨,是名逆喻;(3)『現喻』,以現前事為喻也,如說眾生心性,猶如獼猴;(4)『非喻』,假設非實事之事為喻也,如說佛告波斯匿王,有大山自四方來,欲害人民,則王如何?是假設四山譬老病生死也;(5)『先喻』,先設譬喻,後以法合也,如說有人貪著妙花,而採取之時,為水漂流,眾生如是貪愛五欲,為生死之水漂沒;(6)『後喻』,先說法,後設喻而顯之也,如經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滿大海是也;(7)『先後喻』,先後所說皆是譬喻之意,如經云譬如芭蕉,生果則死,愚人得養,亦復如是,如騾懷妊,命不久全是也;(8)『遍喻』,始末皆假喻而顯之也,如具說忉利天質多羅樹生長之狀,而遍喻佛弟子等。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4日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Wednesday, January 03, 2007

1601-何等為『法華七喻』

標題:何等為『法華七喻』
眾所周知:『法華經』者,《妙法蓮華經》之略名。如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至於何等為『法華七喻』?茲依《法華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火宅喻】,出於第二卷譬喻品。火譬眾生五濁等苦,宅譬三界,謂三界眾生,為五濁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隱,猶大宅被火所燒,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為喻也。
(二)【窮子喻】,出於第二卷信解品。謂二乘之人,無大乘功德法財之所莊嚴,猶貧窮之子,缺乏衣食之資,以活身命,故以窮子為喻也。
(三)【藥草喻】,出於第三卷藥草喻品。藥草者,譬三乘人根性也。草有三種,謂小草、中草、大草。小草喻天人;中草喻聲聞、緣覺;大草喻藏教菩薩。藥草雖有大小不同,若蒙雲雨霑潤,皆得敷榮鬱茂,能治眾病,以喻三乘之人,根器雖高下不同,若蒙如來慈雲法雨潤澤,則能成大醫王,普救群品,故以藥草為喻也。
(四)【化城喻】,出於第三卷化城喻品。無而忽有名化,防非禦敵名城,以喻涅槃能防見、思之非,禦生死之敵也。謂如有人欲至寶所,而於中途退還,有聰慧導師,權化作城,暫止息,然後令其得至寶所,以譬二乘之人,初聞大教,中即忘失,流轉生死,故世尊權設方便,令其先斷見、思煩惱,而暫證真空涅槃,以為穌息,然後到於究竟寶所,故以化城為喻也。
(五)【衣珠喻】,出於第四卷授記品。衣珠者,衣中之珠也。謂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親友即以寶珠,繫其衣內,而不覺知,自受貧苦,後因親友告言:「汝身衣內,自有無價寶珠,何為衣食乃至如是?」其人於是得珠,受用無極,以喻二乘之人,昔於大通佛所,曾下大乘之種,因無明所覆,不能覺了,後因如來方便開示,遂乃得證大乘之果,利樂無窮,故以衣珠為喻也。
(六)【髻珠喻】,出於第五卷安樂行品。髻珠者,輪王髻中之珠也。輪王喻如來,髻喻二乘權教,珠喻一乘實理,珠在髻中,猶實理為權所隱也,此謂如來於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授記二乘,而得作佛,猶輪王解髻中之珠,以與功臣,故以此為喻也。
(七)【醫子喻】,出於第六卷壽量品。醫喻如來,子喻三乘人也。謂諸子無知,飲他毒藥,心即狂亂,父設方便,令服好藥,以瘥其病,此譬三乘之人,信受權教,不得正道,如來設諸方便,令服大乘法藥,速除苦惱,無復眾患,故以醫子為喻也。
由此觀之,如是『七種』,即是所謂『法華七喻』,為吾等學佛修道者所不能不知。何以故?蓋《妙法蓮華經》之(1)『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2)『法』者,十界十如權實之法也;(3)『蓮華』者,譬權實法也。良以妙法難解,假喻易彰,況意多端,略擬前後,合成為六:(1)為蓮故華,譬為實施權;(2)華敷,譬開權,蓮現,譬顯實;(3)華落,譬廢權,蓮成,譬立實;又(4)為蓮譬於本,華譬於跡,從本垂跡,跡依於本;(5)華敷,譬開跡,蓮現,譬顯本;(6)華落,譬廢跡,蓮成,譬立本。是以先標妙法,次喻蓮華。蕩化城之執教,廢草庵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真實之妙理,會眾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與記冚,又發眾聖之權巧,顯本地之幽微,故增道損生,位鄰大覺,一期化導,事理俱圓,蓮華之譬,意在斯矣。
總而言之,此經明一切新學菩薩,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修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如同偈云:「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1日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1600-云何為『法華經之全貌』

標題:云何為『法華經之全貌』

眾所周知:『法華經』者,《妙法蓮華經》之略名。如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至於云何為『法華經之全貌』?茲依《法華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序品第一】。謂佛在耆闍崛山,先說無量義經,次入無量義定,眉光東照萬八千土,彌勒疑問,文殊述往事以釋之。
(二) 【方便品第二】。謂世尊出定,告舍利弗,諸佛方便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即止不說。舍利弗三請,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乃唱唯一大事,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皆當作佛,實無三乘。
(三) 【譬喻品第三】。授舍利弗記,說火宅喻。
(四) 【信解品第四】。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領解佛旨,說窮子喻。
(五) 【藥草喻品笫五】。佛印四人所說,而推廣之。
(六) 【授記品第六】。授大迦葉等四人記。
(七) 【化城喻品第七】。先說大通智勝佛時,十六王子覆講結緣事,次說化城喻。
(八)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富樓那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記,說繫珠喻。
(九)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阿難,羅[目*候]羅為上首。
(十) 【法師品第十】。佛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持此經,速得佛。并說鑿井喻。
(十一) 【見寶塔品第十一】。多寶佛塔從地涌出,大聲讚善,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開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迦同坐,釋迦大聲唱告勸持。
(十二)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說如來往昔求法,事阿私仙得聞妙法,今授提婆達多大菩提記,與文殊入海弘經,龍女獻珠成佛。
(十三) 【持品第十三】。藥王大樂說等,各各發願持經,佛授大愛道及耶輸記;又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諸菩薩亦發願持經。
(十四) 【安樂行品第十四】。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以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答之,兼說輪王髻珠喻。
(十五)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六萬恆沙菩薩,各將眷屬,從地涌出,大眾懷疑,彌勒興問。
(十六)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佛自明成道已來甚久,以釋眾疑,說醫王喻。
(十七)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明在會聞法獲益之多,及明五品弟子功德。
(十八)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十九)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明法師得六根清淨。
(二十)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明往古比丘,以隨喜行,得淨六根,速成佛道。
(二十一)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出廣長舌,放毛孔光。謦欬彈指,聲遍十方。 
(二十二) 【囑累品第二十二】。三摩眾菩薩頂而囑付之。
(二十三)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宿王華菩薩請問,佛為說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然身然臂事。
(二十四)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佛放眉間光,照東方世界,召此菩薩來作佛事。
(二十五)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無盡意菩薩請問,佛為說十四無畏,三十二應,種種功德。
(二十六)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護法。
(二十七)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明往古淨德夫人,淨藏淨眼二子,同化父王見佛。
(二十八)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佛為普賢重示四法,普賢說咒謢持。
由此觀之,此一部經,乃如來究竟極談,具明施設一代時教所以然之線索,如家業之有總帳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非精研智者大師《玄義文句》,不盡此經之奧,仍須以荊谿尊者《釋籤妙樂》輔之。何以故?蓋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法者,十界十如權實之法也。蓮華者,譬權實法也。良以妙法難解,假喻易彰,況意多端,略擬前後,合成六也:一為蓮故華,譬為實施權。二華敷,譬開權,蓮現,譬顯實。三華落,譬廢權,蓮成,譬立實,又一為蓮譬於本,華譬於跡,從本垂跡,跡依於本。二華敷,譬開跡,蓮現,譬顯本。三華落,譬廢跡,蓮成,譬立本。是以先標妙法,次喻蓮華。蕩化城之執教,廢草庵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真實之妙理,會眾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與記冚,又發眾聖之權巧,顯本地之幽微,故增道損生,位鄰大覺,一期化導,事理俱圓,蓮華之譬,意在斯矣。
總而言之,此經明一切新學菩薩,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修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如同偈云:「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12月31日,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1599-何等為『妙法蓮華經之十七種名』

標題:何等為『妙法蓮華經之十七種名』

眾所周知:《妙法蓮華經》者,乃如來究竟極談,具明施設一代時教所以然之線索,如家業之有總帳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至於何等為『妙法蓮華經之十七種名』?依《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開示:此大乘修多羅(指《妙法蓮華經
》)有十七種名,顯示甚深功德應知。何等十七?即所謂
(一) 【無量義經】者。成就字義故,以此法門說彼甚深法妙境界故,彼甚深法妙境界者,諸佛如來最勝境界故。
(二) 【最勝修多羅】者。於三藏中最勝妙藏,此法門中善成就故。
(三) 【大方廣經】者。無量大乘門中善成就故,隨順眾生根住持成就故。
(四) 【教菩薩法】者。以為教化根熟菩薩,隨順法器善成就故。
(五) 【佛所護念】者。以依如來有此法故。
(六) 【一切諸佛祕密法】者。此法甚深唯佛知故。
(七) 【一切諸佛之藏】者。如來功德三昧之藏此經故。
(八) 【一切諸佛祕密處】者。以根未熟眾生等,非受法器不授與故。
(九) 【能生一切諸佛經】者。聞此法門能成諸佛大菩提故。
(十) 【一切諸佛之道場】者。以此法門能成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餘修多羅故。
(十一) 【一切諸佛所轉法輪】者。以此法門能破一切諸障礙故。
(十二) 【一切諸佛堅固舍利者】。謂如來真實法身於此修多羅不敗壞故。
(十三) 【一切諸佛大巧方便經】者。依此法門成大菩提已,為眾生說天人聲聞辟支佛等諸善法故。
(十四) 【說一乘經】者。以此法門顯示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之體,彼二乘道非究竟故。
(十五) 【第一義住】者。以此法門即是諸佛如來法身究竟住處故。
(十六) 【妙法蓮華經】者。有二種義(1)『出水義』,以不可盡出離小乘泥濁水故,又復有義,如彼蓮華出於泥水喻,諸聲聞得入如來大眾中坐,如諸菩薩坐蓮華上,聞說如來無上智慧清淨境界,得證如來深密藏故;(2)『華開義』,以諸眾生於大乘中其心怯弱不能生信,是故開示諸佛如來淨妙法身令生信心故。
(十七) 【最上法門】者。攝成就故。攝成就者,攝取無量名句字身,有頻婆羅阿[門@(人/(人*人))]婆等舒盧迦故。
由此觀之,如此『十七句』法門是總,餘句是別,如同經云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如是等故。」何以故?蓋佛於『法華』說無量之法歸於實相之一,先說此經明無量之法,由一實相而生,故謂之為法華之開經。而《法華論》列法華十七名,《無量義經》者,其一名也,是法華之實相,有自生無量義之理,故以為別名也。又謂佛欲說法華一實相理故,先說此無量義處,蓋將以無量之義,會歸於一實相之理,實相之中,妙義無窮,故名《無量義經》。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修『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如同偈云:「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何以故?蓋『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又『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6年12月27日,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