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0, 2006

1577-云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標題:云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眾所周知:小乘修持目的是在證『聲聞菩提』,大乘的目的是在『佛果菩提』,蓋聲聞的人但求自了證入涅槃,而大乘的人自了了他,共證真常。是故大乘菩薩學處,以發『菩提心』為最切要。發菩提心,即四弘誓願的第四句『佛道無上誓願成』。但推動這種向上欲心、希望心期其必達,還須其他三願來互相推動以輔助之。何以故?蓋成佛是以說法度眾生為目標,不度眾生,根本不能成佛,故首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第一悲願。成佛是不唯斷個己的煩惱,而且也要幫眾生斷其煩惱方能畢竟,故再發『煩惱無盡誓願斷』。要成佛,要度眾生,要斷煩惱,決不是盲目的衝動,須自己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說法教化眾生,有智慧才能令自若他斷除煩惱,此智慧之獲得必賴廣學佛陀所說法門,故再發『法門無量誓願學』。至於云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茲依《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菩薩),畢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即(1)自性信大乘法,為離小乘狹劣心故,發菩提心;(2)自性成就大悲,為欲具足諸白法故,發菩提心;(3)直心本行堅固,為厭生死向彼岸故,發菩提心;(4)善集一切功德,為欲修滿諸願行故,發菩提心;(5)能善供養諸佛,為欲善起諸白法故,發菩提心;(6)身口意業清淨,為離一切諸惡行故,發菩提心;(7)遠離諸惡知識,為欲親近善知識故,發菩提心;(8)聞法如說修行,為不虛妄誑眾生故,發菩提心;(9)為欲利益一切畜諸資生不貪不慳故,發菩提心;(10)以得諸佛加護,為離一切諸魔加故,發菩提心;(11)於諸眾生常起大悲,能捨內外一切諸物,為離慳嫉故,發菩提心;(12)具法行力,為能成就諸功德故,發菩提心。
(二) 又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菩薩),畢竟成就如是『十二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即(1)『安隱心』。為與一切眾生樂故,發菩提心;(2)『愍念心』。他惡來加能忍將護不生異相故,發菩提心;(3)『大悲心』。為荷眾生大重擔故,發菩提心;(4)『大慈心』。為拔一切惡道苦故,發菩提心;(5)『清淨心』。能於餘乘不生願樂故,發菩提心;(6)『無染心』。為離一切煩惱濁故,發菩提心;(7)『光明心』。為求無上自性清淨光明照故,發菩提心;(8)『幻心』。能知諸法究竟無物故,發菩提心;(9)『無物心』。能知一切無所有故,發菩提心;(10)『堅固心』。於諸法中不可動故,發菩提心;(11)『不退心』。能證諸法究竟盡故,發菩提心;(12)『度諸眾生不生厭心』。如說修行故,發菩提心。
由此觀之,如是『二十四妙法』,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成就之,乃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蓋發『菩提心』之菩薩,為一切眾生之(1)醫生,醫眾生之心病,減輕眾生之煩惱;(2)農夫,教眾生耕耘福田,播種福田;(3)航海家,引導眾生脫離六道苦海;(4)工程師,籌建清淨國土,供給眾生享用;(5)教育家,教化眾生解脫之法;(6)數學家,能算出眾生幾億年前是生在何處?幾億年後會如何如何?(7)占相師,能由眾生面相,看出心懷善意或惡意,來世將生善道或惡趣;(8)巧婦,能善調法味,適應各類眾生需求;(9)乳母,能以法乳滋養眾生,長養其法身慧命;(10)司機,能帶領眾生趨向正確之人生旅程。而發『菩提心』,即四弘誓願第四句『佛道無上誓願成』。是故若能成就如是『二十四妙法』,必能悲智雙運,圓滿福慧,終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舉凡學佛而欲證佛果者,首發『菩提心』,其次尚須有(1)決定心(非成不遷);(2)長時心(常常做去,不可間斷);(3)無間心(如雞孵卵,熱氣一斷,便無生意),有此三心,無不成功。又佛有種種法,治眾生種種心,然而方便雖有多門,卻貴信一門,入其深際,乃有是處。四弘誓願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者,是豎論而非橫論,莫誤會。豎論者學通一法,再學別種,以後有無量法門也,非謂一時並進。若一時並進,一法都不能成,有何利益?又值此末法時期,尤以『念佛法門』最契機,何以故?殊不知淨宗六祖 永明禪師(也是一位『明心見性』的禪師)曾有四料簡開示:「有禪無淨土,十人九磋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銅床併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又學佛者要少欲知足,不外慕,不求名聞利養,方是佛子。願與仁者共勉之!2006年11月20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