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2, 2005

1295-云何為『戒與乘之關係』


標題:云何為『戒與乘之關係』

『戒』者,防禁身心之過者,如同《大乘義章》曰:「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炎火,焚燒行人;事等如燒,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而『乘』者,乘載之義,以名行法,乘行人使至其果地之意,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別。至於云何為『戒與乘之關係』?依《西方合論》開示:末代宗門中,學大乘人,多輕戒律,所以《大涅槃經》,扶律談常,則乘戒俱急,故號此經,為續常住命之重寶。若無此教,但取口解脫,全不修行,則乘戒俱失;故『乘』謂悟第一義;『戒』謂止一切黑業,祖師于此,分四料簡。何等為四?即
(一)【戒急乘緩】。以戒急故,生人天中,如箭射空,力盡還墜;以乘緩故,雖聞大法,如聾若啞。
(二)【乘急戒緩】。以戒緩故,生惡趣中;以乘急故,常聞大法,如華嚴會上,八部鬼神是也。
(三)【乘戒俱急】。則生人天中,而常聞大法。
(四)【乘戒俱緩】。則墮三惡道,而永不聞法。
由此觀之,如是『四種』,即是戒與乘之關係,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乘戒二法,如車二輪,廢一不可得。如同龍樹菩薩曰:「破戒之人,如清涼地而有毒蛇,不中澡浴;其家如塚,人所不到;失諸功德,譬如枯樹;如田被雹,不可依仰;如大病人,人不欲近;譬如吐食,不可更噉。」菩薩如是苦口呵責,曾許人破戒不是?故千日學解,不如一日持戒,何得貪悟道之虛名,受泥犁之實禍,欺己誑人,枉遭王難?夫狂吠之人,無所不破,今獨言戒者,以邪見惡火,首燒戒寶故,又則戒是淨業之基,一切白法由戒生故。
總而言之,『戒』是學佛之根本,諸聖賢大德無不以戒為師,所以說:(1)戒是道德觀念(2)戒可使心清淨(3)戒能振興佛教。佛陀欲涅槃時,亦告誡佛子要『以戒為師』,可見佛教很重視戒律。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種,其中對『在家二眾』最基本的就是『三皈五戒』。從前此兩者是一齊傳授的,但是為了適應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與欲願,法師才分開傳授,而且也可以只受其中一戒或二、三、四戒(優婆塞戒經有開示),無非是鼓勵眾生與佛法結緣,並能漸次提高修道的層次,直至最高的『菩薩戒』階位,以便普及佛法,淨化人心,達到『心淨則國土淨』,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現在天災流行,物力減少,憂患累累,苦惱增盛,莫非眾生共業所感?所謂『依報(國家)隨著正報(人心)轉』,只要人人注重仁、義、禮、智、信,甚至於人人受持五戒,將能改革心靈,轉危為安,轉苦惱為安樂,使我們周圍環境成為『人間淨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Monday, December 12, 2005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famscl.groups.com.tw/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