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5, 2006

1418-云何為『持戒十利』

標題:云何為『持戒十利』

夫『戒』者學佛之根本,諸聖賢大德無不以戒為師,所以說:(1)戒是道德觀念(2)戒可使心清淨(3)戒能振興佛教。佛陀欲涅槃時亦告誡佛子要『以戒為師』,可見佛教很重視戒律。至於云何為『持戒十利』?茲依《毘尼心》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攝取於僧(若下坐持戒則為如法之眾,捶在數中)。
(二)令僧歡喜(若中坐持戒有所施為,悅可眾心也)。
(三)令僧安樂(若上坐持戒則光飾眾儀,又能蔭益徒眾)。
(四)未信者令信(戒德內備外則發人信敬堪為師範,憑之以濟世,是以未出家者信樂出家,從其受戒也)。
(五)已信令增廣(既度弟子復能教授教誡,令其護持增進心行)。
(六)難調順者令調順(徒眾之中若有惡性麤散,違教犯禁不順威儀者,復能如法治[罩-卓+討]摧伏令改也)。
(七)七者慚愧者得安隱(徒眾之中若有道心失意犯罪。常懷愧懼改往修來。求乞洗過復能救拔作歸依處)。
(八)八者斷現在有漏(已生惡既除,身心清淨,現應布薩行無缺漏)。
(九)斷未來有漏(未生惡永不令起也)。
(十)令正法得久住(持戒之人自行清淨,復能令他持戒,網維理要匡眾益時,化化相乘墜而更舉)。
由此觀之,持戒有如是『十利』,其中前三依眾求解脫;中六行成自他兼益;後一則能興隆三寶,唯持戒之人得此十句利也。又此『十利』之中,三段之義,前三句明於眾法中得利也;中六句明於行法中得利也;後一句明於教法中得利也。
總而言之,舉凡佛門弟子,皆應以清淨心,受持戒法,方能得到如上『十利』。何以故?蓋舉國人民,若能受持三皈五戒,不殺生即是『仁』之表現;不偷盜即是『義』之表現;不邪淫即是『禮』之表現;不飲酒即是『智』之表現;不妄語即是『信』之表現。如此謹守『仁義禮智信』五常,有生之年不會違法亂紀,身陷囹圄,安樂過一生;死後也可保住『人身』,不墮三惡道(餓鬼道、畜生道或地獄道),現今社會之亂象,亦可銷聲匿跡於無形。設若更能止惡(不造十惡業)、行善(造十善業),必能往生『欲界六天』,若能加修禪定,必能往生『色界天』,甚至於『無色界天』。設若更發『菩提心』,受持『在家菩薩戒』,修學『六度萬行』,並如法修行,俱足『信願行』三資糧,說不定能『明心見性』,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uesday, April 25, 2006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http://tw.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http://groups.msn.com/p477dr5jofi8mjdsl9vac38hh4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No comments: